第146頁
因此,陳香梅不覺得背負著舊的或新的心債。她不曾錯愛。情人應知情。
1983年陳香梅作為美國出口委員會副主席,率團經西歐、中東再到中國考察訪問,情人慾入團隨行,他急切地想看看香梅的娘家,他愛香梅所愛。因他是軍用航空公司的總裁,出訪還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後由里根總統親自批准。看來里根還是懂感情並重感情的。
從此以後,他隨她飛遍中國。在各種新聞報導照片中,會夾著他的名字和身影。第一個報導他的中國人將他的名字寫成“郝福滿”,這是一個充滿中國民間喜氣民俗味的名字,陳香梅看見大笑,可也認了,蠻好。幸福滿堂。
海峽兩岸皆我家(1)
不要損傷自己的心。
--[希臘]畢達哥拉斯
·50·
血濃於水。
把根留住。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歲月對陳香梅留情,滄桑的褶皺遲遲捨不得鐫刻進她的顏容,而人生的感悟到徹悟也隨之延宕。
直到五十五歲,這株在美國已鬱郁吐香的寒梅才與中國大陸的深根相通,情系萬里,香飄四海。
自此,陳香梅很愛說一句極有家常氣的話:“兩邊我都要顧到。”
兩邊,當指海峽兩岸。
這個詞組,是智慧的基辛格博士杜撰的。
然而,陳香梅對基辛格很不以為然。種種反感是從心度里透出的。
陳香梅並不是小肚雞腸的刻薄女人,實在是基辛格飛黃騰達的幾大步,步步腳腳都踹在她的心窩窩裡。一個中國女人,身為共和黨亞洲事務的顧問,在越南問題、中國問題上不僅被晾在一邊,而且還受了不少委屈。基辛格對亞洲事務本不熟悉,一些情況也僅僅從報章書本上閱讀而得。1969年初他在尼克森的吩咐下,親自到陳香梅的水門公寓拜訪,關于越南的種種幾乎問了個遍,對阮文紹阮高奇的宮廷內幕興趣更濃。而且告沂她,他即去西貢一趟,問給阮文紹帶去什麼禮物為好。陳香梅的心間像打翻了五味瓶,想起了她在南越問題上的難言的委屈,眼下阮文紹阮高奇是釣魚無望還是自己被當魚釣子呢?於是她苦笑說:“送他一根魚竿好了。”基辛格並沒有反應過來,只是嘟囔著沒問題沒問題。以後基辛格又拜訪會晤陳香梅幾次,終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陳香梅小看了這位研究亞洲事務的新手!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生於德國費爾特市猶太家庭,父親是女子中學教師,母親是做一手好菜的主婦。基辛格從小就迷戀踢足球,頑強拚搏進取是他的個性。他十歲時希特勒上台,他家有十二位親人死於納粹之手。十四歲時他們逃到英國倫敦,再到紐約曼哈頓,因母親做得一手好菜而站穩了腳跟。十九歲時他應徵入伍並加入了美國籍,名字也由海茵茨改為亨利。二十三歲時到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國防政治,獲得博士學位,三十九歲當副教授,四十三歲為教授,有過著作數部。他曾認為“權力是最大的催欲劑”,但是他自己也投身追名逐利。他崇尚業精於勤,謀成於思。在他身上有著三頭西西里騾子的韌勁和單槍匹馬的牛仔氣派。其實,這一點陳香梅跟他頗有相似之處。但他畢竟是美國籍的男人,男人的天空相對地比女人的高。
1971年7月15日晚七時半,洛杉磯伯班克全國廣播公司播音室中,尼克森對全美全世界公告:“晚上好!我要求占用今晚這段時間,是為了宣布我們在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努力中有了重大的發展。正如在我過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與,是不可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採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更加正常的關係敞開門戶。為了追求此目標,我派遣我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環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來總理會談。我現在宣讀的公告將同時在北京和美國發表……”
全美全世界的人都為這一爆炸新聞感到震驚和興奮。
冰凍了二十餘年的中美關係開凍了。那咔嚓作響的進裂聲後會是轟轟隆隆的巨響,國際格局在驟變,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潛力最大的國家,美國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重新握手意味著什麼?在大格局驟變的同時,必牽扯著無數大大小小人物對命運作出新的抉擇。
陳香梅的心被重重地震撼了!門在這一剎那間砉然張開,堅固的硬殼崩裂了,對中國大陸的思念和熱愛如水如火浸潤與燃燒著她的心,那是根之所系。
基辛格的名字一夜紅遍世界。
他已經秘密去過了中國,在世界現代外交史上漂亮地表演了一次著名的遁身術。當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夫婦上陳香梅家吃晚飯,繪聲繪色地講述基辛格一行神秘的飛行時,陳香梅赤裸的心在受著愛的摔打。傳奇和冒險不屬於她。7月8日基辛格一行抵達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機場,魚貫而下的是基辛格、助手洛德、中國問題專家霍爾德里奇、亞洲問題專家斯邁澤及特工人員麥加勞德等。基辛格的車隊浩浩蕩蕩穿行在伊斯蘭瑪巴德街頭。黃昏時分舉行歡迎宴會,但舒爾旦外長遺憾地告知,基辛格博士因水土不服正鬧肚子未能出席,葉海亞總統即鄭重其事安排客人去北邊群山中的總統別墅休養。翌日上午八時,基辛格車隊招人眼目地向北駛去;而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飛機,已於凌晨四點載著基辛格一行悄然北飛了。飛過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飛向中國的心臟。中午十二時十五分平安降落在北京南苑軍用機場。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即將出使加拿大的黃華、外交部禮賓司長韓敘及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翻譯冀朝鑄在機場迎接。在冷峻的氣氛中,基辛格一行被當作貴賓住進了釣魚台國賓館6號樓。接著基辛格與周恩來進行了三次會談,最後起草了聯合公報草案。7月11日下午基辛格一行飛到巴基斯坦,又大張旗鼓地從別墅回到伊斯蘭瑪巴德城裡,當夜飛巴黎,7月13日返美,可謂功德圓滿。巴基斯坦充當了穿針引線的角色,而發端是1971年4月7日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中國代表團的負責人宋中與美國桌球隊的副領隊拉福德·哈里森相遇,宋中笑著打招呼,並正式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哈里森簡直是受寵若驚。這就是小球推大球的中國領導人決策的桌球外交。與其說基辛格是大智慧者,不如說他是大幸運者。陳香梅分明渴望著有這天天,她不明白尼克森為什麼對她滴水不漏?因為她的觀點感情?可誰都知道尼克森正是靠反共起家的,尼克森與台灣的關係也不同一般。1954年尼克森以美國副總統的身份攜夫人訪問台灣,蔣介石夫婦設國宴歡迎,立法院和民間團體也舉辦了盛會,陳納德陳香梅為特殊身份的座上客,尼克森夫婦還去了金門、馬祖。這是陳香梅初識尼克森,陳納德對她說:“這人有點不對勁,但哪裡不對勁,又說不上來,我對他不十分信任就是了———事實上,我覺得和他在一起挺不自在。”到得1965年,正是尼克森落魄之時,他以普通公民身份到台灣推銷百事可樂,恰遇陳香梅也在台北。尼克森下榻俯瞰淡水河的圓山飯店,他想晉見蔣介石夫婦,但他倆正在阿里山,因此台灣外交部禮賓司夏功權大使建議他飛去阿里山。陳香梅於百忙之中去到圓山飯店接他赴機場,不知為什麼尼克森有些慌亂,堅持要與香梅坐一輛車,俯身進汽車時,又一頭撞到車頂上,滴滴鮮血滾落下來,陳香梅趕緊掏出手絹讓他捂住,而她的白旗袍已濺上猩紅血點,尼克森又緊張起來,連說怎麼辦怎麼辦,陳香梅一笑:“就算你欠我一條手帕、一件旗袍,我們以後再算帳。”尼克森卻風趣不起來。登上總統寶座尼克森懂權術需呼風喚雨翻雲覆雨,可他忽略了一個女人的中國心———海峽兩岸皆我家。尼克森是有意還是無意間碰傷了她的心呢?
1983年陳香梅作為美國出口委員會副主席,率團經西歐、中東再到中國考察訪問,情人慾入團隨行,他急切地想看看香梅的娘家,他愛香梅所愛。因他是軍用航空公司的總裁,出訪還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後由里根總統親自批准。看來里根還是懂感情並重感情的。
從此以後,他隨她飛遍中國。在各種新聞報導照片中,會夾著他的名字和身影。第一個報導他的中國人將他的名字寫成“郝福滿”,這是一個充滿中國民間喜氣民俗味的名字,陳香梅看見大笑,可也認了,蠻好。幸福滿堂。
海峽兩岸皆我家(1)
不要損傷自己的心。
--[希臘]畢達哥拉斯
·50·
血濃於水。
把根留住。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歲月對陳香梅留情,滄桑的褶皺遲遲捨不得鐫刻進她的顏容,而人生的感悟到徹悟也隨之延宕。
直到五十五歲,這株在美國已鬱郁吐香的寒梅才與中國大陸的深根相通,情系萬里,香飄四海。
自此,陳香梅很愛說一句極有家常氣的話:“兩邊我都要顧到。”
兩邊,當指海峽兩岸。
這個詞組,是智慧的基辛格博士杜撰的。
然而,陳香梅對基辛格很不以為然。種種反感是從心度里透出的。
陳香梅並不是小肚雞腸的刻薄女人,實在是基辛格飛黃騰達的幾大步,步步腳腳都踹在她的心窩窩裡。一個中國女人,身為共和黨亞洲事務的顧問,在越南問題、中國問題上不僅被晾在一邊,而且還受了不少委屈。基辛格對亞洲事務本不熟悉,一些情況也僅僅從報章書本上閱讀而得。1969年初他在尼克森的吩咐下,親自到陳香梅的水門公寓拜訪,關于越南的種種幾乎問了個遍,對阮文紹阮高奇的宮廷內幕興趣更濃。而且告沂她,他即去西貢一趟,問給阮文紹帶去什麼禮物為好。陳香梅的心間像打翻了五味瓶,想起了她在南越問題上的難言的委屈,眼下阮文紹阮高奇是釣魚無望還是自己被當魚釣子呢?於是她苦笑說:“送他一根魚竿好了。”基辛格並沒有反應過來,只是嘟囔著沒問題沒問題。以後基辛格又拜訪會晤陳香梅幾次,終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陳香梅小看了這位研究亞洲事務的新手!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生於德國費爾特市猶太家庭,父親是女子中學教師,母親是做一手好菜的主婦。基辛格從小就迷戀踢足球,頑強拚搏進取是他的個性。他十歲時希特勒上台,他家有十二位親人死於納粹之手。十四歲時他們逃到英國倫敦,再到紐約曼哈頓,因母親做得一手好菜而站穩了腳跟。十九歲時他應徵入伍並加入了美國籍,名字也由海茵茨改為亨利。二十三歲時到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國防政治,獲得博士學位,三十九歲當副教授,四十三歲為教授,有過著作數部。他曾認為“權力是最大的催欲劑”,但是他自己也投身追名逐利。他崇尚業精於勤,謀成於思。在他身上有著三頭西西里騾子的韌勁和單槍匹馬的牛仔氣派。其實,這一點陳香梅跟他頗有相似之處。但他畢竟是美國籍的男人,男人的天空相對地比女人的高。
1971年7月15日晚七時半,洛杉磯伯班克全國廣播公司播音室中,尼克森對全美全世界公告:“晚上好!我要求占用今晚這段時間,是為了宣布我們在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努力中有了重大的發展。正如在我過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與,是不可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採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更加正常的關係敞開門戶。為了追求此目標,我派遣我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環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來總理會談。我現在宣讀的公告將同時在北京和美國發表……”
全美全世界的人都為這一爆炸新聞感到震驚和興奮。
冰凍了二十餘年的中美關係開凍了。那咔嚓作響的進裂聲後會是轟轟隆隆的巨響,國際格局在驟變,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潛力最大的國家,美國是經濟最發達的國家,重新握手意味著什麼?在大格局驟變的同時,必牽扯著無數大大小小人物對命運作出新的抉擇。
陳香梅的心被重重地震撼了!門在這一剎那間砉然張開,堅固的硬殼崩裂了,對中國大陸的思念和熱愛如水如火浸潤與燃燒著她的心,那是根之所系。
基辛格的名字一夜紅遍世界。
他已經秘密去過了中國,在世界現代外交史上漂亮地表演了一次著名的遁身術。當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夫婦上陳香梅家吃晚飯,繪聲繪色地講述基辛格一行神秘的飛行時,陳香梅赤裸的心在受著愛的摔打。傳奇和冒險不屬於她。7月8日基辛格一行抵達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機場,魚貫而下的是基辛格、助手洛德、中國問題專家霍爾德里奇、亞洲問題專家斯邁澤及特工人員麥加勞德等。基辛格的車隊浩浩蕩蕩穿行在伊斯蘭瑪巴德街頭。黃昏時分舉行歡迎宴會,但舒爾旦外長遺憾地告知,基辛格博士因水土不服正鬧肚子未能出席,葉海亞總統即鄭重其事安排客人去北邊群山中的總統別墅休養。翌日上午八時,基辛格車隊招人眼目地向北駛去;而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飛機,已於凌晨四點載著基辛格一行悄然北飛了。飛過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飛向中國的心臟。中午十二時十五分平安降落在北京南苑軍用機場。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即將出使加拿大的黃華、外交部禮賓司長韓敘及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翻譯冀朝鑄在機場迎接。在冷峻的氣氛中,基辛格一行被當作貴賓住進了釣魚台國賓館6號樓。接著基辛格與周恩來進行了三次會談,最後起草了聯合公報草案。7月11日下午基辛格一行飛到巴基斯坦,又大張旗鼓地從別墅回到伊斯蘭瑪巴德城裡,當夜飛巴黎,7月13日返美,可謂功德圓滿。巴基斯坦充當了穿針引線的角色,而發端是1971年4月7日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中國代表團的負責人宋中與美國桌球隊的副領隊拉福德·哈里森相遇,宋中笑著打招呼,並正式邀請美國桌球隊訪華。哈里森簡直是受寵若驚。這就是小球推大球的中國領導人決策的桌球外交。與其說基辛格是大智慧者,不如說他是大幸運者。陳香梅分明渴望著有這天天,她不明白尼克森為什麼對她滴水不漏?因為她的觀點感情?可誰都知道尼克森正是靠反共起家的,尼克森與台灣的關係也不同一般。1954年尼克森以美國副總統的身份攜夫人訪問台灣,蔣介石夫婦設國宴歡迎,立法院和民間團體也舉辦了盛會,陳納德陳香梅為特殊身份的座上客,尼克森夫婦還去了金門、馬祖。這是陳香梅初識尼克森,陳納德對她說:“這人有點不對勁,但哪裡不對勁,又說不上來,我對他不十分信任就是了———事實上,我覺得和他在一起挺不自在。”到得1965年,正是尼克森落魄之時,他以普通公民身份到台灣推銷百事可樂,恰遇陳香梅也在台北。尼克森下榻俯瞰淡水河的圓山飯店,他想晉見蔣介石夫婦,但他倆正在阿里山,因此台灣外交部禮賓司夏功權大使建議他飛去阿里山。陳香梅於百忙之中去到圓山飯店接他赴機場,不知為什麼尼克森有些慌亂,堅持要與香梅坐一輛車,俯身進汽車時,又一頭撞到車頂上,滴滴鮮血滾落下來,陳香梅趕緊掏出手絹讓他捂住,而她的白旗袍已濺上猩紅血點,尼克森又緊張起來,連說怎麼辦怎麼辦,陳香梅一笑:“就算你欠我一條手帕、一件旗袍,我們以後再算帳。”尼克森卻風趣不起來。登上總統寶座尼克森懂權術需呼風喚雨翻雲覆雨,可他忽略了一個女人的中國心———海峽兩岸皆我家。尼克森是有意還是無意間碰傷了她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