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李斯特最後一次到巴黎,是在1886年的4月,當時住在朋友彌阿里的家裡,現在那棟老樓已經改建成新舍,樓房的旁邊十幾米處就是後來印象派大家德彪西居住過的地方。李斯特此次到巴黎還與古諾同辦了一場音樂會,在法國女鋼琴家寶麗娜的家裡傾聽了聖桑的作品《動物狂歡節》。最後幾天。他的體越來越糟糕,於是匆匆返回魏瑪。幾個星期以後的1886年7月31日,一代音樂大師李斯特星辰墜毀。
巴黎這幾天一直都在下雨,煙雨濛濛,似情思難解,巴黎是初夏的季節卻是暮秋的天氣,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天空依然陰彌,未能放晴。百多年前的同一個月份,李斯特作為國際音樂委員會匈牙利成員來到巴黎,被推選為該會音樂組名譽主席,李斯特即此成為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李斯特的一生,似水漂泊,如星燦爛,他的生活中美女和香車應有盡有,他才華橫溢且美玉無瑕。如今對於李斯特的音樂事業,有口皆碑,舉世公認。而對於他和女人的關係,人們往往撲風捉影,說法繁多,因為“
音樂”和“女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缺一不可。李斯特自己在音樂事業上精益求精,成就斐然,在他嘗盡了各種韻味的女人之後,李斯特這樣說:“女人其實都一個樣。”李斯特並非是喜風流,貪歡愛的痴人淺才之輩,他本身就是一團火焰,而女人們都願意為他以心相許、傾情燃燒罷了。
巴黎是李斯特的成名地,也是李斯特藝術生涯的第二故鄉。
《情懷巴黎》第三部分
香榭麗舍劇院話春之祭(1)
巴黎斯特拉文斯基廣場
斯特拉文斯基一生音樂風格三大變,兩變國籍,每變都大相逕庭,唯一不變的是名聲。
巴黎香榭麗舍劇院坐落於巴黎最為豪華昂貴的名牌街—蒙泰涅大道,它與中國駐法使館和名妃黛安娜香消玉損的阿爾瑪橋為鄰。
香榭麗舍劇院初建之時,劇院負責人加布里埃爾·阿斯退克的初衷只是想建一座普通的劇院,但它沒想到以後這座劇院能名揚世界,彪炳青史。香榭麗舍劇院開幕式盛況空前,有五位著名的作曲家指揮演出了自己的音樂作品:德彪西的《牧神午後》前奏曲,保羅·杜卡的《小巫師》,弗列的《維納斯的誕生》,但第的戲劇交響曲《華倫斯坦的營地》和聖桑的《李拉和豎琴》選段。
第二天,著名指揮家魏因加特納(柏遼茲音樂的研究權威),親自指揮了柏遼茲的歌劇《本韋努托·切麗尼》,還加演了貝多芬和巴赫和克托等人的作品。稍後,在俄國著名芭蕾舞團在加吉列夫的帶領下,俄羅斯芭蕾舞團演出了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火鳥》和德彪西的舞劇《遊戲》。5月29日,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春之祭》(編舞是尼金斯基,指揮皮埃爾·蒙德)在香榭麗舍劇院首演,此劇因為音樂的狂野、繁複、詭譎與不和諧,使劇場內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混亂,在歐洲音樂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它是音樂史上最為著名又最為傳奇的一天。
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春之祭》在初稿之時,指揮皮埃爾·蒙德聽到作曲家彈奏,就搖了搖頭說:“我一個音符也聽不懂。”指揮尚且如此,也就難怪聽慣高雅音樂的巴黎觀眾出現尖叫、咒罵、暴跳如雷的場面了。芭蕾舞劇團團長加吉列夫對於這次騷亂早有預感,他把俄羅斯舞蹈藝術帶到巴黎,是一位世界舞蹈史上極少有的傑出領袖人物,使歐洲瀕臨衰退的芭蕾舞雄風重振。在此次事件過後,加吉列夫自己倒覺得這場演出“很滿意”,可見其高瞻遠矚的目光和寬懷大度的胸襟。
《春之祭》在香榭麗舍劇院演出兩周之前,德彪西的《遊戲》中的情節就已經使巴黎的觀眾難以接受了,《春之祭》的奏響使人們再也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人們唱著、叫著、吹口哨、垛地板,音樂很快就被淹沒了。斯特拉文斯基自傳里這樣說:“抗議的聲浪越來越大,終於淹沒了整個劇院。反對抗議的人也很多,發展為可怕的騷亂……這時加吉列夫認為關閉照明就可以平息,於是他命令關燈……”據說憲兵也不得不出來維持秩序。《春之祭》的首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預示著世界現代音樂的萌芽,香榭麗舍劇院也因此與《春之祭》樂曲一起被載入音樂史冊。
《春之祭》的作者斯特拉文斯基因此名噪歐洲,在巴黎的生活與創作更加如魚得水,據說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期間的生活,不同於其他的音樂家,他生活富庶,比德彪西還要富有,他不僅擁有普萊耶爾(法國的鋼琴公司)的豪華工作室,還酷愛汽車和服裝名牌。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取得了汽車駕駛執照,第一次出門就被警察罰了單,但他照樣我行我素,愛車不疲。
斯特拉文斯基的人際關係比拉威爾更要遊刃有餘,他不僅和法國的眾多音樂人有有著深度交往,還和畢卡索等藝術家情深意厚。據說斯特拉文斯基是在旅遊時與畢卡索相識,倆人一見如故,畢卡索還特意為他畫了一幅肖像以為留念。可惜在他出關時被海關人員檢查出來,海關人員誤以為那是軍事地圖而被將其收。關於斯特拉文斯基的漫畫中,我們至今還能看到畢卡索親贈給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巴黎這幾天一直都在下雨,煙雨濛濛,似情思難解,巴黎是初夏的季節卻是暮秋的天氣,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天空依然陰彌,未能放晴。百多年前的同一個月份,李斯特作為國際音樂委員會匈牙利成員來到巴黎,被推選為該會音樂組名譽主席,李斯特即此成為音樂史上劃時代的偉大人物。李斯特的一生,似水漂泊,如星燦爛,他的生活中美女和香車應有盡有,他才華橫溢且美玉無瑕。如今對於李斯特的音樂事業,有口皆碑,舉世公認。而對於他和女人的關係,人們往往撲風捉影,說法繁多,因為“
音樂”和“女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缺一不可。李斯特自己在音樂事業上精益求精,成就斐然,在他嘗盡了各種韻味的女人之後,李斯特這樣說:“女人其實都一個樣。”李斯特並非是喜風流,貪歡愛的痴人淺才之輩,他本身就是一團火焰,而女人們都願意為他以心相許、傾情燃燒罷了。
巴黎是李斯特的成名地,也是李斯特藝術生涯的第二故鄉。
《情懷巴黎》第三部分
香榭麗舍劇院話春之祭(1)
巴黎斯特拉文斯基廣場
斯特拉文斯基一生音樂風格三大變,兩變國籍,每變都大相逕庭,唯一不變的是名聲。
巴黎香榭麗舍劇院坐落於巴黎最為豪華昂貴的名牌街—蒙泰涅大道,它與中國駐法使館和名妃黛安娜香消玉損的阿爾瑪橋為鄰。
香榭麗舍劇院初建之時,劇院負責人加布里埃爾·阿斯退克的初衷只是想建一座普通的劇院,但它沒想到以後這座劇院能名揚世界,彪炳青史。香榭麗舍劇院開幕式盛況空前,有五位著名的作曲家指揮演出了自己的音樂作品:德彪西的《牧神午後》前奏曲,保羅·杜卡的《小巫師》,弗列的《維納斯的誕生》,但第的戲劇交響曲《華倫斯坦的營地》和聖桑的《李拉和豎琴》選段。
第二天,著名指揮家魏因加特納(柏遼茲音樂的研究權威),親自指揮了柏遼茲的歌劇《本韋努托·切麗尼》,還加演了貝多芬和巴赫和克托等人的作品。稍後,在俄國著名芭蕾舞團在加吉列夫的帶領下,俄羅斯芭蕾舞團演出了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火鳥》和德彪西的舞劇《遊戲》。5月29日,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春之祭》(編舞是尼金斯基,指揮皮埃爾·蒙德)在香榭麗舍劇院首演,此劇因為音樂的狂野、繁複、詭譎與不和諧,使劇場內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混亂,在歐洲音樂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它是音樂史上最為著名又最為傳奇的一天。
斯特拉文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劇《春之祭》在初稿之時,指揮皮埃爾·蒙德聽到作曲家彈奏,就搖了搖頭說:“我一個音符也聽不懂。”指揮尚且如此,也就難怪聽慣高雅音樂的巴黎觀眾出現尖叫、咒罵、暴跳如雷的場面了。芭蕾舞劇團團長加吉列夫對於這次騷亂早有預感,他把俄羅斯舞蹈藝術帶到巴黎,是一位世界舞蹈史上極少有的傑出領袖人物,使歐洲瀕臨衰退的芭蕾舞雄風重振。在此次事件過後,加吉列夫自己倒覺得這場演出“很滿意”,可見其高瞻遠矚的目光和寬懷大度的胸襟。
《春之祭》在香榭麗舍劇院演出兩周之前,德彪西的《遊戲》中的情節就已經使巴黎的觀眾難以接受了,《春之祭》的奏響使人們再也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人們唱著、叫著、吹口哨、垛地板,音樂很快就被淹沒了。斯特拉文斯基自傳里這樣說:“抗議的聲浪越來越大,終於淹沒了整個劇院。反對抗議的人也很多,發展為可怕的騷亂……這時加吉列夫認為關閉照明就可以平息,於是他命令關燈……”據說憲兵也不得不出來維持秩序。《春之祭》的首演,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預示著世界現代音樂的萌芽,香榭麗舍劇院也因此與《春之祭》樂曲一起被載入音樂史冊。
《春之祭》的作者斯特拉文斯基因此名噪歐洲,在巴黎的生活與創作更加如魚得水,據說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期間的生活,不同於其他的音樂家,他生活富庶,比德彪西還要富有,他不僅擁有普萊耶爾(法國的鋼琴公司)的豪華工作室,還酷愛汽車和服裝名牌。斯特拉文斯基在巴黎取得了汽車駕駛執照,第一次出門就被警察罰了單,但他照樣我行我素,愛車不疲。
斯特拉文斯基的人際關係比拉威爾更要遊刃有餘,他不僅和法國的眾多音樂人有有著深度交往,還和畢卡索等藝術家情深意厚。據說斯特拉文斯基是在旅遊時與畢卡索相識,倆人一見如故,畢卡索還特意為他畫了一幅肖像以為留念。可惜在他出關時被海關人員檢查出來,海關人員誤以為那是軍事地圖而被將其收。關於斯特拉文斯基的漫畫中,我們至今還能看到畢卡索親贈給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