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時期的李斯特是住在廣場旁邊的蒙得隆街七號,李斯特在這棟房子裡遭受了失戀之痛。在這棟房舍里,李斯特隱遁生活,他一次萌發了要做神職人員的的念頭,他認為身穿聖袍、黑衣冷麵的上帝的使者們不會有人間的憂愁和煩惱。李斯特守在家裡,他一聽到音樂就會想起卡洛琳美麗的臉龐,一看到鋼琴就會想到卡洛琳含情脈脈的眼神,不禁淚水充盈、情思飄飛。現今,這棟破敗的樓房毫不引人注意,牆上的白粉已經開始脫落,露出了原石的本色,深藍色的大門是後來裝上去的,藍漆脫掉已經漏出了白茬兒。一百多年前,這棟住所周圍曾經是人影衣香,名流登臨,而現今李斯特的故居周圍卻是法國外籍移民的聚居地,治安每況愈下,朝不如昔。李斯特就是從這棟樓里走出來,開始閱讀詩人拉馬丁的著作,結交亦師亦友的拉梅奈神父。拉梅奈神父博學多才,充滿慈愛的教誨打開了他理智與理想的天空,李斯特還通過好友克洛蒂安接觸到法國哲學家聖西門的作品,了解社會的進步根源和宗教的現實意義,逐步走出了個人的狹小世界,在精神與思想上成熟起來,為他今後開拓出廣闊的音樂天空平添了思想的翅膀。

  自此以後,李斯特還經歷過幾次戀愛,其中最為轟轟烈烈的就是和瑪麗·達古特和卡洛琳·桑·維根斯坦的情感了。李斯特的情感生活里還有喬治·桑,是李斯特把好友蕭邦介紹給了喬·治桑,但是關於李斯特和喬治·桑的感情經力,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李斯特74年漫長的人生道路中,父親的擔心果然應驗了,李斯特一生都為情所困,無時不為女人所煩惱,被情感所糾扯,以此所造成的內心的苦痛,時時刻刻揮之不去,放下又來。

  這位瑪麗·達古特是巴黎一位伯爵的夫人,她是巴黎有名的大美人,比李斯特大6歲。瑪麗氣質高貴、談吐優雅、生得窈窕健美,柔和豐滿,皮膚白皙,亭亭玉立。瑪麗成熟和充滿自信的眼睛,就像一道溫柔的閃電,她用心看你,你馬上就會燒著。瑪麗秀美溫柔的長髮,像一彎從天而降的瀑布,只要你一不小心瞥到,就會毫不猶豫的縱身跳入。李斯特被瑪麗秀外慧中的品貌所吸引了,瑪麗也為李斯特的舉止和才華而傾倒,瑪麗曾這樣描繪和李斯特初次見面的感覺:“他的明亮閃爍的雙眼,他的舉止,他的微笑,一會兒深不可測,充滿無限的柔情,一會兒又露出善意的嘲諷,所有一切都在向我發出婉約的暗示……”瑪麗對音樂和藝術有著獨到的理解,她的學識修養也深深吸引著李斯特。瑪麗是有夫之婦,他們的相愛必然遭到了各方人士的告誡和譴責。他倆也都曾經猶豫過,但那時瑪麗已懷有身孕。於是李斯特和瑪麗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前往瑞士遠避緋聞的道路。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誰也離不開對方。他們最終還是想走在一起。

  李斯特註定是屬於音樂的,他不屬於某一個人或是某一個家庭。李斯特開始在歐洲進行巡迴演出,家庭只不過是他行程中一個的驛站。瑪麗漸漸覺得不滿,她希望李斯特多花些時間陪伴在她身邊,更不希望李斯特和別的女人接觸。瑪麗越來越感到孤單寂寞,甚至怨恨傷心。瑪麗為李斯特生了三個孩子:大兒子後來青年病疫,大女兒後來死於難產,還一個小女兒更讓家中大傷腦筋,女兒先嫁給了李斯特的得意門生、鋼琴家馮·彪羅,但是後來女兒竟與李斯特的好友、著名作曲家華格納私通,華格納和李斯特後來結婚,斯特為此感到臉面丟盡,大為傷心。

  說回瑪麗·達古特,瑪麗身在異鄉,感覺到家庭也經不復存在,感情也逐漸無可挽回。於是她帶著三個孩子回到了巴黎。瑪麗回到巴黎,先住在巴黎歌劇院後身的一條幽靜的小街上,既然和李斯特的感情名存實亡,孩子也就成了累贅,瑪麗索性把孩子交給李斯特的母親撫養。瑪麗居住的房屋是一個鬧中取靜的街區,我尋訪到瑪麗在巴黎所住的房舍時,發現那裡已變成法國著名的拉法耶特商場的倉庫。整棟房舍里都是通氣的管道,底層是拉法耶特商場專門給旅客寄存行李的服務台,有幾個保安把門。我與他們攀談,告訴他們這裡曾是音樂家李斯特的情人的居所,他們風趣的回答給大音樂家的情人很是榮幸,但他們只知道李斯特,卻不知道瑪麗是誰。瑪麗·達古特在這棟房子裡撰寫出版了自傳《涅利達》,向世人表述她與李斯特相知相愛和相思相棄的過程,也許是愛之越深,恨之越切的原因,也許是經濟上不太寬裕,瑪麗在書中把李斯特描繪成風流才子和道貌岸然的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她與李斯特與她熱戀的時候,李斯特才華橫溢,如天使降臨,與她分手時則是魔鬼現身,醜陋自私,包括李斯特為慈善事業的演出都助也都成了為了宣揚自己的手段。瑪麗的自傳體小說暢銷一時,這部小說對李斯特精神和交際上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最後還是寬容了瑪麗,李斯特後來講到:“假如她這麼做能消減些怒氣的話,那就這樣寫吧。”

  瑪麗自傳出版的第二年,李斯特就去了魏瑪,和一位和他初戀姑娘同名的公爵夫人卡洛琳·桑·維根斯坦同居,他們最終還是沒能得到教會方面的諒解,落得勞燕紛飛,婚姻化作泡影。13年之後,李斯特又一次重返巴黎,他見到了近20年未曾謀面的瑪麗,他們的見面是尷尬和悲傷的,他們感覺還在互相愛著對方,瑪麗的日記里這樣寫道:“那次見面,他還是那麼有魅力,那麼才華橫溢,神秘而不可思議。李斯特還是李斯特,那麼孤獨,那麼憂傷。分手後我心中空空如也,淚珠止不住的掉下來……”1876年3月5號瑪麗歿於巴黎,葬在了巴黎拉雪斯公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