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寫著,精神抖擻地提著力氣,努著神思地往下寫著。

  秋陽平西,他在寫著,努著神思地往下寫著;

  紅日銜山,他在寫著,努著神思地往下寫著!

  晚飯端上來了,他不願意吃,說是剛開筆恐怕打斷思路。尹喜勸他不要這樣緊著去寫,要安心地在這住下來,消閒著寫,啥時寫好都行。他不願這樣去做,說是要趕著寫好,早一點西出函谷。尹喜再三勸他停下筆來,他才簡單地扒幾口飯。剛推飯碗,他又緊緊接著去寫。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他在寫著,在燈光照耀之下寫著,努著神思往下寫著。

  徐甲已經睡了,老聃先生還在寫著。先生不睡,尹喜不忍心睡。他怕先生著涼,他要陪伴先生坐夜。老聃先生不讓他陪著坐夜,說是有人坐在跟前他寫不成。尹喜無奈,就將熱茶給他倒好,然後慢慢離開。他走出屋子,在窗外站了一會兒,借著燈光往裡看看,見老聃先生又寫得入了迷境,就輕腳輕手,偷偷地踱進屋子,坐在隔山外邊,隔著隔山陪他坐夜。

  半夜子時將至,老聃先生仍然沒睡。不僅沒睡,而且仍象入了迷一般地寫著。尹喜見先生九十多歲,仍然這樣坐夜勞累,吃苦受累,心裡很是可憐。忍不住地站起來,輕輕踱到他的身邊,將桌上的涼茶輕輕傾倒地上,然後充上熱茶,將杯放到桌上。老聃先生竟然半點都沒發覺。接下去,尹關令輕輕走到床邊,拿起一件夾布袍子慢慢地披到他的身上。這一來,倒把先生嚇了一跳。“喝點熱茶吧,先生,不然您會著涼的。”

  老聃先生見此情形,很受感動,從內心深處感到熱乎乎的,甜蜜蜜的,眼裡噙著淚水說:“大侄子對我的深厚情義太感動人了!我在這裡,實在是勝過在家呀!”

  尹喜聽他這樣一說,趕緊接著話茬說:“勝過在家,那好哇,這就是您的家了。這宅子,這房子,以後歸您所有了。侄兒希望您以後永遠不走了。”

  老聃笑了,故意笑著打趣說:“那好,以後這宅就是我的了。然而啊,”他的口氣又轉了,“然而啊,不管怎樣吧,反正我是要走的。好啦吧,讓我接著還寫吧。”

  尹喜見他還要去寫,開始竭力勸阻說:“別寫了,先生,您千萬不要再寫了!睡吧,等到天明再寫吧。不讓您寫了,我無論如何也不讓您再寫了。”

  在尹關令的再三勸說下,老聃先生不得不去安歇。可是,就這樣,他只睡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又早早起床,開始接著又寫了。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

  他在寫著,乘著晨興寫著,精神煥發地努力寫著;

  金雞啼曉,東方微明,他在寫著,神情勃發地寫著;

  天色大亮,晨風撩人,他在寫著,精神振奮的寫著;

  紅霞爛熳,日上扶桑,他在寫著,欣喜潤慰,激動情懷地寫著!

  寫成了,八十一章奇文寫成了!還不到吃早飯的時候,他就以極為精練的濃縮性極大的語言,奇蹟一般的,用五千字,以一當百,以一當數百的把他的巨型大著給全部概括出來了!一部上至高天,下至大地,中至人律的宇宙奇書,就這樣的誕生了!以五千字總括三元地誕生了!以其小於大書數百倍而又絲毫也不亞於大書的奇形怪態問世了!

  這部書,內容所涉,大到無限,小到希微,廣度極大,深度極深。簡而言之,就是說道講德,加上開頭第一句里有個“道”字,中間,三十八章第一句里有個“德”字,而且這一章里有十個“德”字,人們就給此書起名叫做《道德經》。

  這《道德經》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後人之作注者不下千人,如河上公、王弼、魏徵、唐玄宗、王安石、司馬光、蘇轍、吳澄、釋德清、王夫之、王念孫、馬敘倫、奚侗、高亨、嚴靈峰、朱謙之、陳鼓應等。為了窺豹於一斑,現將此《道德經》開頭抽出兩章,中間抽出兩章,結尾抽出一章,擺在後面,以陳鼓應先生註譯版本上的“今譯”作為白話淺解,和原文對應擺列,恭請過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可以用言詞表達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說得出來的“名”,就不是常“名”。

  “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源。

  所以常從“無”中,去觀照“道”的奧妙;常從“有”中,去觀照“道”的端倪。

  “無”和“有”這兩者,同一來源而不同名稱,都可說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

  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