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尹喜催馬回到關門,招呼門警好生把守,然後順馬往自己家裡走。剛到門前就聽說門警抓到一個長鬍子。他把馬韁繩遞給一個僕人,自己步行來到關門,見一個黑鬍子人正在遭受門警的嚴格盤查。尹喜一見,十分掃興,說:“放了吧,趕快放了他!”“多謝尹大人。”就在黑鬍子謝過關令,走回城裡的時候,徐甲牽牛馱著老聃先生已經來到關門外邊。
尹喜見一頭肥壯的青牛上馱一位身穿米黃袍子,白須、白髮、白眉毛,安穩自然,慈善和藹的巨人一般的老人,就緊走幾步,趕上前去,略一辨認,知道他就是老聃先生,心裡異常的高興,一時控制不住自己,幾乎是喊叫一般地說道:
“先生!您是不是就是老聃先生?”
老聃先生心裡一震,趕忙從牛背上下來,驚異地看著面前這位官員模樣的人,“你!你是……”
“我是尹喜,這關上的關令,二十年前,您在洛陽當征藏史,俺去借書,曾向您請教。幾十年不見,十分想您。聽說您要過關,我在這等待好幾天了。今天終於見到了您,我心裡特別的高興!先生在上,就請在這裡先受俺尹喜一拜吧。”
尹喜說到這裡,就要下跪。
老聃先生彎腰伸手死死地攔住了他:“咦!咦!不能,不能,這可不能!聃擔當不起,實在擔當不起!尹大夫不要這樣,快快不要這樣吧!”
尹喜見老聃先生如此心情,只好站穩,十分親近地看著他說:
“既然先生決意要晚輩免禮,那好吧,那就先請您和我一起回家吧。”
“好吧,那好吧。”老聃先生高興地答應了。
尹關令異常親熱地陪伴著先生,後邊跟著牽牛的徐甲,三個人一塊,說笑著往尹家宅院走去了。
此時,在關門下執行任務的四個巡警全看呆子。
“尹大人叫咱天天在這裡把守,我原以為是叫抓壞人的呢,誰知原來是……哎呀,真沒想到他是在等這位先生啊!”
“這老聃先生是個人物!看,真有那一堆。看那安詳,那慈善樣,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這樣的聖賢人物並不認為自己了不起,這跟那些裝模作樣的大人物是完全不同的。”
“呃,我還不明白,這尹大人對他抱恁麼大的渴望,到底想幹啥呢?”
老聃先生他們走遠了,巡警們卻想起來發表議論了。
老聃先生主僕二人,暫在尹宅住下了。
尹家宅院共是前後兩處。前為一院,是尹喜及其家屬居住的地方。後邊一院是個空院。院裡綠竹碧碧,松柏森森,小桃林上的綠葉,有的已經發紅。地上的苔蘚已經老得發黑。站在這裡往北看,那裡是一些高高低低重重疊疊紫紅色的和紫青色的山峰。在松柏竹桃掩映之下,這裡靜立著一所古老而青雅的瓦房屋。屋裡共是三間,用兩道破木隔山隔開著。東間和西間都有床鋪和桌椅。當間靠後處放著一張樣式講究的大方桌。方桌兩旁各有兩張刻著壽桃的紅木椅。此時,老聃、尹喜、徐甲,三個人正當在三把木椅上。老聃先生在此作客期間,尹喜對他確實是異乎尋常的熱情。除了晚上安歇之時以外,其餘時間幾乎是時時不離他的左右,那敬慕之情,幾乎是叫人無法形容。在禮賢敬賢愛賢上他也真真可以算得上一個夠格的人物。開始,老聃先生向他要牒片(通關文牒,相當於現在的通行證和出境證,因文字是寫在木片上,故稱牒片),他問:“先生這樣急著要走,不知是有什麼急事,不知是到什麼地方去?”老聃先生笑而不語,不願說出。尹喜見先生不說,心裡一下子高興了,“先生想必是沒有急事,不要走吧,先生,不要急著走吧,天天想您,天天盼您,今天總算盼到了。剛到這來,您又要走,這叫當晚輩的心裡是個啥滋味。”
尹關令天天陪著老聃先生說話,聽他講他小時候帶傳奇色彩的小故事,聽他講他在周都洛陽時的為官生涯,聽他講天道和人德,聽得津津有味。在生活上,他對先生照顧得十分周到。不光親自端茶送水,而且還親自給他鋪床疊被。每天的飯菜都由尹喜給點出最好最上等的美味佳肴。一天三宴,三天九宴,宴宴如此。每次飲酒的時候,都有尹喜親自敬酒。這樣以來,反而使老聃先生更加感到不好意思在這住下去了。老聃主僕第二次提出要走。這一提,尹喜挽留得更加迫切了:“不能走,侄子確實是不想讓您走。您走吧,晚輩不發牒片,我看您們走去吧。不能走,不在這住上一段時間,您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走的。不要急,就在這裡好好歇歇。心裡悶了,可以登登城樓,爬爬山,站在高峰頂上,望一望這裡的壯麗景色。好好安心住下吧,好好讓晚輩跟您親熱親熱吧。”
一天,兩天,三天,五天,眼看著整整的九天過去了,尹喜仍然不讓他走,仍然是熱情絲毫不減地招待他。老聃先生再也待不下去了,他確實弄不清關今尹喜到底是個什麼心意了。他第三次提出離開這裡,而且執意地要走。尹喜說:“不知先生執意要走都有哪些事情要做。”老聃先生告訴他,要到秦國講學,還要西行流沙,到很遠的地方去過真正的隱居生活。尹喜說:“這都是不需緊著要辦的。而且先生此去隱居,晚輩再也見不到您了,這就等於永別了。先生不說倒也罷了,您這一說,晚輩更捨不得讓您走了。不能走,您不能走,晚輩這裡就是您隱居的好地方。俺是決計不讓您走了。您要是非走不中,須得答覆晚輩一個請求,那就是在這裡為晚輩寫一卷書,以作留念,讓晚輩俺啥時看到您寫的書,啥時就象見到了您一樣,不然的話,俺是無論如何也不讓您走了!”這一弄不知當緊,尹關令一下子把心意全部暴露無遺了。
尹喜見一頭肥壯的青牛上馱一位身穿米黃袍子,白須、白髮、白眉毛,安穩自然,慈善和藹的巨人一般的老人,就緊走幾步,趕上前去,略一辨認,知道他就是老聃先生,心裡異常的高興,一時控制不住自己,幾乎是喊叫一般地說道:
“先生!您是不是就是老聃先生?”
老聃先生心裡一震,趕忙從牛背上下來,驚異地看著面前這位官員模樣的人,“你!你是……”
“我是尹喜,這關上的關令,二十年前,您在洛陽當征藏史,俺去借書,曾向您請教。幾十年不見,十分想您。聽說您要過關,我在這等待好幾天了。今天終於見到了您,我心裡特別的高興!先生在上,就請在這裡先受俺尹喜一拜吧。”
尹喜說到這裡,就要下跪。
老聃先生彎腰伸手死死地攔住了他:“咦!咦!不能,不能,這可不能!聃擔當不起,實在擔當不起!尹大夫不要這樣,快快不要這樣吧!”
尹喜見老聃先生如此心情,只好站穩,十分親近地看著他說:
“既然先生決意要晚輩免禮,那好吧,那就先請您和我一起回家吧。”
“好吧,那好吧。”老聃先生高興地答應了。
尹關令異常親熱地陪伴著先生,後邊跟著牽牛的徐甲,三個人一塊,說笑著往尹家宅院走去了。
此時,在關門下執行任務的四個巡警全看呆子。
“尹大人叫咱天天在這裡把守,我原以為是叫抓壞人的呢,誰知原來是……哎呀,真沒想到他是在等這位先生啊!”
“這老聃先生是個人物!看,真有那一堆。看那安詳,那慈善樣,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
“這樣的聖賢人物並不認為自己了不起,這跟那些裝模作樣的大人物是完全不同的。”
“呃,我還不明白,這尹大人對他抱恁麼大的渴望,到底想幹啥呢?”
老聃先生他們走遠了,巡警們卻想起來發表議論了。
老聃先生主僕二人,暫在尹宅住下了。
尹家宅院共是前後兩處。前為一院,是尹喜及其家屬居住的地方。後邊一院是個空院。院裡綠竹碧碧,松柏森森,小桃林上的綠葉,有的已經發紅。地上的苔蘚已經老得發黑。站在這裡往北看,那裡是一些高高低低重重疊疊紫紅色的和紫青色的山峰。在松柏竹桃掩映之下,這裡靜立著一所古老而青雅的瓦房屋。屋裡共是三間,用兩道破木隔山隔開著。東間和西間都有床鋪和桌椅。當間靠後處放著一張樣式講究的大方桌。方桌兩旁各有兩張刻著壽桃的紅木椅。此時,老聃、尹喜、徐甲,三個人正當在三把木椅上。老聃先生在此作客期間,尹喜對他確實是異乎尋常的熱情。除了晚上安歇之時以外,其餘時間幾乎是時時不離他的左右,那敬慕之情,幾乎是叫人無法形容。在禮賢敬賢愛賢上他也真真可以算得上一個夠格的人物。開始,老聃先生向他要牒片(通關文牒,相當於現在的通行證和出境證,因文字是寫在木片上,故稱牒片),他問:“先生這樣急著要走,不知是有什麼急事,不知是到什麼地方去?”老聃先生笑而不語,不願說出。尹喜見先生不說,心裡一下子高興了,“先生想必是沒有急事,不要走吧,先生,不要急著走吧,天天想您,天天盼您,今天總算盼到了。剛到這來,您又要走,這叫當晚輩的心裡是個啥滋味。”
尹關令天天陪著老聃先生說話,聽他講他小時候帶傳奇色彩的小故事,聽他講他在周都洛陽時的為官生涯,聽他講天道和人德,聽得津津有味。在生活上,他對先生照顧得十分周到。不光親自端茶送水,而且還親自給他鋪床疊被。每天的飯菜都由尹喜給點出最好最上等的美味佳肴。一天三宴,三天九宴,宴宴如此。每次飲酒的時候,都有尹喜親自敬酒。這樣以來,反而使老聃先生更加感到不好意思在這住下去了。老聃主僕第二次提出要走。這一提,尹喜挽留得更加迫切了:“不能走,侄子確實是不想讓您走。您走吧,晚輩不發牒片,我看您們走去吧。不能走,不在這住上一段時間,您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走的。不要急,就在這裡好好歇歇。心裡悶了,可以登登城樓,爬爬山,站在高峰頂上,望一望這裡的壯麗景色。好好安心住下吧,好好讓晚輩跟您親熱親熱吧。”
一天,兩天,三天,五天,眼看著整整的九天過去了,尹喜仍然不讓他走,仍然是熱情絲毫不減地招待他。老聃先生再也待不下去了,他確實弄不清關今尹喜到底是個什麼心意了。他第三次提出離開這裡,而且執意地要走。尹喜說:“不知先生執意要走都有哪些事情要做。”老聃先生告訴他,要到秦國講學,還要西行流沙,到很遠的地方去過真正的隱居生活。尹喜說:“這都是不需緊著要辦的。而且先生此去隱居,晚輩再也見不到您了,這就等於永別了。先生不說倒也罷了,您這一說,晚輩更捨不得讓您走了。不能走,您不能走,晚輩這裡就是您隱居的好地方。俺是決計不讓您走了。您要是非走不中,須得答覆晚輩一個請求,那就是在這裡為晚輩寫一卷書,以作留念,讓晚輩俺啥時看到您寫的書,啥時就象見到了您一樣,不然的話,俺是無論如何也不讓您走了!”這一弄不知當緊,尹關令一下子把心意全部暴露無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