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憑母親的直覺,孝莊皇太后感到順治對孔四貞的情感日增,在軍營長大的孔四貞雖然也沒系統地讀過經書,但她畢竟是漢人;而她在桂林三年的見聞已經讓在紫禁城的皇帝領略到嶺南風情。生性聰明的孔四貞,只要稍微用點心思讀點詩詞,就能同順治有更多的話題。對孔四貞,太后也在冷眼觀察,從孔四貞的謝恩疏所寫的發自肺腑的話——「臣一草木之微,謬蒙天地弘施,總碎首以為期,即捐生其莫報」,看得出這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對於順治與孔四貞之間的朦朧戀情,太后不僅不干預,反而為他們之間的接觸提供方便,太后不僅督促孔四貞讀經書,而且每當順治退朝後,總要找個事由把孔四貞派到順治的住地;尤其當順治到南苑打獵時,從來都要讓孔四貞陪同前去,馳騁在馬上的孔四貞是相當迷人的。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39節:宮中歲月(2)

  太后之所以有意培養他們之間的感情,有其更深刻考慮。當母親的知道兒子對兩次大婚都不滿意,惟一能彌補的就是讓他自己找個稱心如意的女人冊為妃嬪。在太后心中還有個不能捅破的窗戶紙,那就是兒子對弟媳董鄂氏萌生的愛慕之心。董鄂氏的丈夫是順治異母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代所實行的令命婦輪流入宮侍奉后妃的制度,為身為襄親王妃的董鄂氏同順治的不期邂逅提供了機會。董鄂氏雖然是滿洲女子,卻自幼系統學過《四書》、《五經》,對書法也很精通,稱得上是順治的紅顏知己。太后已經聽到一些風聲,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在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頒布了「停止命婦入侍」的懿命,以「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斬斷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之間的來往,讓他們把剛剛萌生的戀情冷卻、淡化,在無聲無息中消失。

  孔四貞的出現使太后找到了解決難題的希望,只要孔四貞能在順治心中燃起熾熱的激情,董鄂氏就會成為歷史。這的確是件一舉五得的事情:順治在感情上得到滿足,為國盡忠的孔有德夫婦的孤女能有一個理想的歸宿,孔有德部下同皇家的關係會更加密切,小兒子博穆博果爾的家庭、臉面也能保全,更難得的是以孔四貞的身世絕不可能影響到順治皇后的地位。

  到了該揭鍋的時候,順治十二年(1655)四月的一天,太后特意同孔四貞拉起了家常,問起孔四貞是否定婚,毫無思想準備的孔四貞脫口說道:父親在世時已經把自己許配給部將孫龍之子孫延齡。太后愣了好一會兒才嘆了口氣說道:既然不能給我當兒媳,就給我當女兒吧!孔四貞被太后的話驚呆了,等她回過味的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面,哭著向太后解釋道:父親只是口頭上對孫龍說過,孫家還沒把彩禮送過來……

  孔四貞與順治實在是有緣無分,儘管男有情、女有意,但孝莊皇太后不能不考慮廣西將士的情緒。在處理婚姻問題上,太后從來都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儘管孫家還沒送彩禮,但這畢竟是孔有德的選擇;至於沒送彩禮,那也是因為孫龍陣亡、桂林陷落而來不及辦。太后太了解定南王的部將了,他們跟著孔有德已經有幾十年,只知道惟孔氏之命是聽。太后也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情種」,為了情會鬧得天翻地覆。於是她賜予孔四貞「格格」稱號,收其為義女,令其住在宮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公主。既滿足了他們都不願失去對方的意念,又以兄妹的名分限制彼此的關係,從而使得順治永遠是孔四貞的水中月,而孔四貞則永遠是順治的鏡中花;既撫慰了當事人,又通過對孔四貞的恩寵籠絡住孔有德的部下。

  對太后來說,最棘手的是失去了讓順治忘掉董鄂氏的人選。順治同董鄂氏的戀情竟又悄悄復燃,而且最終傳到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耳中。順治在得知董鄂氏因此受到丈夫的「斥責」後,竟打了弟弟一個「耳摑」。博穆博果爾「乃因怨憤」在順治十三年(1656)七月初三去世,董鄂氏作為襄親王的未亡人而被選進皇宮。順治同董鄂氏之間的驚世駭俗的戀情令孔四貞悲從衷生,但她還要生活在紫禁城,在太后的指導下學習兵書戰策,以便能儘快遙控那些久經戰陣的老將,這是她對義母的惟一回報。

  刻骨之痛

  儘管紫禁城給了她安寧的生活,久違的親情,但總有一天要離開紫禁城,她必須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讀兵書,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鎮得住那些定南王部將。她徜徉在兵書戰策中,古往今來的經驗智慧滋潤著她,她沉浸在對六韜的回味、領悟中,流逝的歲月逐漸沖淡失去心上人的酸楚……

  宮中生活的最後三年,給孔四貞留下的是刻骨銘心的痛苦:

  順治十六年(1659)初她得到兄長的死訊。隨著清軍向南明永曆政權所在地——雲貴的推進,被俘虜的孔廷訓也就成為南明向清朝實施報復的犧牲品,順治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當了六年階下囚的孔廷訓被李定國處死。該年年底孔廷訓的靈柩被送到北京,儘管孔廷訓並沒有一官半職,但順治對這個18歲少年的葬禮格外重視,特令禮部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並把孔廷訓埋葬在他父親定南王的墓地旁邊,以告慰孔有德的在天之靈。

  虹橋門戶網www.HQDOOR.COM

  第40節:宮中歲月(3)

  在得知兄長被俘後,孔四貞始終心存一念,盼望著兄長能僥倖逃脫,能繼承父親的遺志,能支撐起孔氏家門。如今她心底的最後一線希望徹底破滅了,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可指望了,千鈞重擔就都落在她一個孤女的肩上。一夜之間孔四貞突然長大,她請求太后允許自己承擔起在京開府、遙控孔藩將士的重任。對此吳梅村以詩的語言寫道:「錦袍珠絡翠兜鍪(古代作戰時戴的頭盔,筆者注),軍府居然王子侯。自寫赫蹏(漢代流行的一種小幅薄紙)金字表,起居長信閤門頭。」「長信」,即漢代太后居住的長信宮,此處是指孝莊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寧宮,描繪出已經開府遙控廣西駐軍的孔四貞每天都要到太后的居所叩頭問安的情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