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順治十年(1653)八月十九日,順治為13歲的妹妹十四公主與吳應熊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同吳三桂結為姻親,表明清朝統治者已經把滿漢吳應熊額駙府內院舊址聯姻作為調節滿漢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兩年後(1655),順治又把長兄——肅親王豪格的女兒賜號「和碩格格」,嫁給靖南王耿繼茂的長子耿精忠;不久又封伯父阿巴泰的曾孫女為「格格」,將其嫁給耿繼茂的次子耿昭忠。到了順治十七年(1660),順治的聯姻目標又鎖定平南王尚可喜家族,該年六月十二日,冊封承澤親王碩塞(順治五哥)的女兒為和碩公主,將其嫁給尚可喜之子尚之隆。接連同吳、耿、尚聯姻,足以反映出清朝統治者結盟重心的改變。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29節:下嫁漢人(2)
聯姻結碩果
順治重用漢人官員、與漢人聯姻的政策,很快就在政治上結出了碩果。到順治十五年(1658)南明桂王政權已經被壓擠到雲貴兩省的境內。清軍兵分三路向貴州進發:平西王吳三桂率軍隊從四川東進,定南王藩下舊將線國安從廣西北上,羅托率領的軍隊從湖南南下。三路清軍同時逼近貴州,使得南明桂王政權首尾難顧,前面的鐵索、關嶺等天險不足為憑,後面的巴蜀、廣西的門戶全被打通;而五省經略洪承疇則負責為三路清軍轉運糧餉,解決入黔清軍的後顧之憂。與此同時,順治還派信郡王多尼(豫親王多鐸之子)率領清軍南下,聲援逼近貴州的三路清軍。
該年十月已經在貴陽會師的四路清軍,又馬不停蹄奔向南明桂王政權的腹心之地雲南,並於十一月進入昆明,桂王遂逃至騰越。翌年二月二十一日,清軍與南明桂王軍隊之間的最後一戰在磨盤山激烈地展開。李定國在通往騰越必經之路的磨盤山埋伏精兵六千,擬在清軍全部進入埋伏之後發起攻擊。對桂王窮追不捨的吳三桂從昆明追到磨盤山,而且進入了埋伏圈,就在這時南明大理寺卿盧桂生到吳三桂軍前求降,把李定國在此設伏的機密告訴了吳氏,吳三桂立即組織軍隊後撤,並令清軍向伏兵開炮。這是吳三桂同南明之間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南明損失四千左右,清軍則在留下近萬名的屍體後才追至騰越,然而桂王已經逃向中緬邊界。
為了減輕桂王政權的壓力,鄭成功在這一年的六月乘風汛出動戰艦三千,大規模北伐,擬北上崇明,進入吳淞口,逆長江而上,切斷漕運,直搗南京,以迫使入黔清軍回援南京。但鄭成功的「圍魏救趙」計劃,卻因艦隊行至羊山海面時遭遇連續三晝夜的颶風暴雨而破產。鄭氏的戰艦一千多艘被毀,他的三個兒子也溺水而亡,只得返回廈門。到第二年(1659)五月當鄭成功聯合張煌言再次大舉北伐時,桂王朱由榔已經在兩個多月前經銅壁關出逃到緬甸。此後,雖然南明將領李定國、白文選三次派軍隊去緬甸接桂王朱由榔,均因緬甸國王的阻撓而功虧一簣,桂王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在復明無望的情況下,鄭成功在順治十八年(1661)三月率領主力從金門、廈門出發,渡過台灣海峽,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台灣。此伏彼起的抗清鬥爭,在經過18年的喋血苦戰後進入了尾聲。依然在茅麓山堅持抵抗的李來亨與還在中緬邊境謀劃營救桂王的李定國雖然不改初衷、寧死不降,但他們的種種努力都無法改變海內一統趨勢的出現。
雲南境內的李定國雖說是強弩之末,但畢竟與境外的桂王聲氣相通,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況使得吳三桂很快就得到駐守雲南的任命。吳三桂則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以進軍緬甸生擒桂王而請命,並於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在距緬甸首都阿瓦六十里的地方得到被緬甸國王獻出的桂王朱由榔及其家人。這一令清朝統治者頗為振奮的捷報在翌年二月二十六日飛抵禦前。儘管對吳氏父子格外器重的順治由於英年早逝未能見到這一幕,但他的繼承人康熙卻在改元之初就目睹了海內一統的實現。
需要一提的是,19年前(順治元年)南明福王政權所派遣的代表到北京同多爾袞談判時,迫切需要同吳三桂取得聯繫,「不敢出見」的吳三桂對南明作出「終身不忍一矢相加」的許諾。實際上「不忍一矢相加」不僅已成虛話,吳氏還把弓弦對準桂王及其12歲的兒子,並以秘密處死桂王父子而得到清王朝所晉封的親王爵位。
▲BOOK.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30節:祝壽昆明(1)
祝壽昆明
康熙十年(1671)是十四公主的公公吳三桂的六十大壽。對平西王來說,十年前五十大壽上天所賜予的壽禮是入緬生擒桂王、被晉封為親王以及昔日的南明桂王宮闕成為平西親王的王府,而此次為六十大壽錦上添花的壽禮莫過於朝廷恩准公主、額駙以及他們的兒子吳世霖不遠數千里來雲南祝壽。從家庭的角度,是兒媳來給公公拜壽;而從君臣的角度,接待公主實際就同接駕差不多。公主的雲南之行,已經把吳三桂推上人生的巔峰。
公主南下
歲月如梭,十四公主與吳應熊締結連理已經18年。在這18年中,國家結束了戰亂,額駙的父親也已經位極人臣,稱得上是國興家和。但身在其中的十四公主所感受到的卻是朝廷與吳三桂之間猜忌日深……她深知:自己南下拜壽就包含了消除猜忌的使命,而要消除猜忌,又談何容易!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第29節:下嫁漢人(2)
聯姻結碩果
順治重用漢人官員、與漢人聯姻的政策,很快就在政治上結出了碩果。到順治十五年(1658)南明桂王政權已經被壓擠到雲貴兩省的境內。清軍兵分三路向貴州進發:平西王吳三桂率軍隊從四川東進,定南王藩下舊將線國安從廣西北上,羅托率領的軍隊從湖南南下。三路清軍同時逼近貴州,使得南明桂王政權首尾難顧,前面的鐵索、關嶺等天險不足為憑,後面的巴蜀、廣西的門戶全被打通;而五省經略洪承疇則負責為三路清軍轉運糧餉,解決入黔清軍的後顧之憂。與此同時,順治還派信郡王多尼(豫親王多鐸之子)率領清軍南下,聲援逼近貴州的三路清軍。
該年十月已經在貴陽會師的四路清軍,又馬不停蹄奔向南明桂王政權的腹心之地雲南,並於十一月進入昆明,桂王遂逃至騰越。翌年二月二十一日,清軍與南明桂王軍隊之間的最後一戰在磨盤山激烈地展開。李定國在通往騰越必經之路的磨盤山埋伏精兵六千,擬在清軍全部進入埋伏之後發起攻擊。對桂王窮追不捨的吳三桂從昆明追到磨盤山,而且進入了埋伏圈,就在這時南明大理寺卿盧桂生到吳三桂軍前求降,把李定國在此設伏的機密告訴了吳氏,吳三桂立即組織軍隊後撤,並令清軍向伏兵開炮。這是吳三桂同南明之間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南明損失四千左右,清軍則在留下近萬名的屍體後才追至騰越,然而桂王已經逃向中緬邊界。
為了減輕桂王政權的壓力,鄭成功在這一年的六月乘風汛出動戰艦三千,大規模北伐,擬北上崇明,進入吳淞口,逆長江而上,切斷漕運,直搗南京,以迫使入黔清軍回援南京。但鄭成功的「圍魏救趙」計劃,卻因艦隊行至羊山海面時遭遇連續三晝夜的颶風暴雨而破產。鄭氏的戰艦一千多艘被毀,他的三個兒子也溺水而亡,只得返回廈門。到第二年(1659)五月當鄭成功聯合張煌言再次大舉北伐時,桂王朱由榔已經在兩個多月前經銅壁關出逃到緬甸。此後,雖然南明將領李定國、白文選三次派軍隊去緬甸接桂王朱由榔,均因緬甸國王的阻撓而功虧一簣,桂王政權已經名存實亡。
在復明無望的情況下,鄭成功在順治十八年(1661)三月率領主力從金門、廈門出發,渡過台灣海峽,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台灣。此伏彼起的抗清鬥爭,在經過18年的喋血苦戰後進入了尾聲。依然在茅麓山堅持抵抗的李來亨與還在中緬邊境謀劃營救桂王的李定國雖然不改初衷、寧死不降,但他們的種種努力都無法改變海內一統趨勢的出現。
雲南境內的李定國雖說是強弩之末,但畢竟與境外的桂王聲氣相通,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況使得吳三桂很快就得到駐守雲南的任命。吳三桂則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以進軍緬甸生擒桂王而請命,並於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在距緬甸首都阿瓦六十里的地方得到被緬甸國王獻出的桂王朱由榔及其家人。這一令清朝統治者頗為振奮的捷報在翌年二月二十六日飛抵禦前。儘管對吳氏父子格外器重的順治由於英年早逝未能見到這一幕,但他的繼承人康熙卻在改元之初就目睹了海內一統的實現。
需要一提的是,19年前(順治元年)南明福王政權所派遣的代表到北京同多爾袞談判時,迫切需要同吳三桂取得聯繫,「不敢出見」的吳三桂對南明作出「終身不忍一矢相加」的許諾。實際上「不忍一矢相加」不僅已成虛話,吳氏還把弓弦對準桂王及其12歲的兒子,並以秘密處死桂王父子而得到清王朝所晉封的親王爵位。
▲BOOK.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30節:祝壽昆明(1)
祝壽昆明
康熙十年(1671)是十四公主的公公吳三桂的六十大壽。對平西王來說,十年前五十大壽上天所賜予的壽禮是入緬生擒桂王、被晉封為親王以及昔日的南明桂王宮闕成為平西親王的王府,而此次為六十大壽錦上添花的壽禮莫過於朝廷恩准公主、額駙以及他們的兒子吳世霖不遠數千里來雲南祝壽。從家庭的角度,是兒媳來給公公拜壽;而從君臣的角度,接待公主實際就同接駕差不多。公主的雲南之行,已經把吳三桂推上人生的巔峰。
公主南下
歲月如梭,十四公主與吳應熊締結連理已經18年。在這18年中,國家結束了戰亂,額駙的父親也已經位極人臣,稱得上是國興家和。但身在其中的十四公主所感受到的卻是朝廷與吳三桂之間猜忌日深……她深知:自己南下拜壽就包含了消除猜忌的使命,而要消除猜忌,又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