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爾袞在順治五年(1648)派平西王吳三桂駐守漢中。在此兩年前,攝政王已經派遣肅親王豪格率領軍隊從陝西進入四川征剿張獻忠,豪格於該年十一月底在西充將張獻忠擊斃,陣斬數萬,其餘部向南潰去。豪格率領清軍,一路追殺,直至攻克貴州遵義,才班師回朝。然而就在豪格回到北京的當天,江西提督金聲桓舉兵為叛,緊接著廣東提督李成棟、大同總兵姜瓖這些已經降清的漢族官員也接連反水,抗清武裝此伏彼起。儘管到順治六年八月,由金聲桓、李成棟、姜瓖所發動的反清浪潮被撲滅,但海內一統仍像海市蜃樓一樣可望而不可及。

  到順治七年(1650)十二月初九,十四公主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去世時,以滇、黔為基地的南明桂王政權的軍隊依舊頻頻出入四川、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等地;以金門、廈門為基地的鄭成功水師不僅控制著閩、浙、粵等省的沿海地區,還時時揮師北上兵臨江蘇、安徽等省;而在浙江還有南明魯王政權及其支持者張名振、張煌言所組建的水師。大半個中國,依舊硝煙瀰漫。

  十四公主不會忘記她的兄長順治在親政一年後所遇到的嚴重挫折:擁戴南明桂王的李定國在順治九年(1653)五月統兵北上,接連攻克靖州、武崗、衡州、永州、寶慶、長沙,震驚湖南,正當清湖北守將布置堵截之時,李定國卻調頭南下,到七月初直逼守備空虛的桂林。駐守桂林的孔有德,已經把主力派到柳州,倉促之間無法調兵回援,城破後舉火自焚。為了扭轉戰局,順治在該年八月初派堂兄——43歲的敬謹親王尼堪率領15萬精銳部隊南下,征討李定國,但尼堪卻在湖南衡州一帶陷入李定國的埋伏,在激戰中陣亡。孔有德、尼堪的接連敗亡震撼了朝野上下,以至清統治集團內部已經有放棄湖南、江西、四川、廣西、廣東、雲南、貴州七省,同南明桂王政權議和的論調。

  日益激化的滿漢矛盾,不僅影響到清王朝一統海內的大業能否實現,也直接影響到了十四公主的個人命運。

  ※BOOK.HQDOOR.COM※蟲 工 木 橋 虹※橋書※吧※

  第28節:下嫁漢人(1)

  下嫁漢人

  雖然十四公主拒絕長大,但到了順治十年(1653)她已經13歲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從一統海內的大局出發,順治把挑選十四額駙的目標從蒙古王公轉移到漢族官員的身上,而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在當時則成為最佳的人選。

  漢人額駙

  吳應熊是清入關後惟一一個迎娶皇帝女兒的漢人額駙。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的父親吳三桂在明、清、李自成三家角逐中開山海關迎降清軍,在明清鼎革的歷史劇變中立有不世之功,並在追擊李自成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滿漢聯姻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入關之前——天命三年(1618)明撫順游擊李永芳降清後,努爾哈赤把自己的孫女(第七子阿巴泰之女)下嫁於他,但在當時皇族同漢族官員聯姻只是偶一為之,不可能像滿蒙聯姻那樣成為一項國策。

  不要說在清開國時期,即使在清王朝入關後,清朝皇室最重視的還是滿蒙聯姻,且不說順治的生母孝莊皇太后、嫡母孝端皇太后均出自蒙古科爾沁部,在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包辦下順治的兩位皇后也均出自科爾沁部。在多爾袞攝政時期,順治的幾個姐妹——皇太極第五女、第六女、第七女、第八女、第九女、第十一女,除第六女嫁給滿洲部落的伊爾根覺羅氏外,其餘的都嫁給了蒙古王公貴族子弟。而順治在親政之初為十姐、十二姐及十三妹操辦婚事時,把十姐嫁給圖海的兒子,十二姐嫁給蒙古阿霸亥部,十三妹則嫁給滿洲的瓜爾佳氏。

  十四公主的兄長順治對吳應熊已經進行了五年的觀察。早在順治五年閏四月,吳三桂奉命攜眷屬鎮守漢中時,他的兒子——十一二歲的吳應熊便被留在京師入侍皇帝,說得冠冕堂皇點兒是留京入侍,說得直截了當點兒就是把兒子留下當人質。這一做法並不始於吳氏父子,原明徐州總兵李成棟在降清後隨清軍南下掃蕩抗清義軍時,他的妻、子便被留在了後方做人質,即使李成棟在當上廣東提督後依然如此。因而當李成棟的侍妾勸其起兵反清時,李因怕危及當人質的妻、子的生命而猶豫不決。為了堅定李成棟的反清信念,這位侍妾遂拔刀自刎,以表明絕無貪圖榮華富貴之意。

  在吳應熊留京入侍後一年,由於對南明桂王作戰的需要,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也攜眷前往兩廣駐防,行前還更改了他們的封號——孔有德由「恭順王」改封為「定南王」、耿仲明由「懷順王」改封為「靖南王」、尚可喜由「智順王」改封為平南王。孔、耿、尚從三順王變成了三南王,從封號的改變可以看出清政府對平定南明的期許之深。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留在京師入侍,幾年後耿仲明之孫耿精忠(耿繼茂之子)也被送到京城入侍。只有孔有德之子孔廷訓是個例外,從未在京師入侍,順治六年時他只有七八歲,便跟隨父母去了廣西;而當順治九年李定國攻破桂林、孔有德全家遇難時,孔廷訓就成了李定國的俘虜,並在順治十五年被殺。

  吳應熊、尚之信、耿精忠同順治是同一個年齡段的人,順治最喜歡打獵,這三個侍從經常陪同少年天子飛馬騎射,這樣一種近距離的缺少拘束的接觸最容易了解到被包裹著的極力掩飾的個性。從直覺中,順治感到出自遼東望族的吳應熊可以本能地遵守君臣之禮,即使是在荒郊野外也無異於金鑾寶殿;而從挑選妹夫的角度,順治更看重吳應熊的彬彬有禮的儒雅之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