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33

  非理性主義哲學的流行也許比理性主義更嚴重地敗壞了人的非理性。在理性主義時代,人的直覺、本能、情緒、體驗不受重視,但也未受侵犯。這是一片原始森林,保持著非理性的自然面貌。自從非理性主義哲學興起,哲學家們成群結隊地闖入這個領域,沒完沒了地進行分析、解剖、砍伐,使非理性的感受喪失了其個人當下的獨特性和生命的原始性,被符號化了,即理性化了。試問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有這麼多哲學氣十足的詩、小說、劇本、繪畫、音樂?

  第17節:個人思維

  作者:周國平

  34

  關於現代西方哲學,人們知道些什麼?一些人在糊裡糊塗地受影響,另一些人又糊裡糊塗地去批判,真是一筆糊塗帳。所以,的確應該加以引導一一不但對青年學生,而且對青年導師。其實,現代西方的大思想家恰恰是現代西方社會的嚴肅批判者,他們對於西方文明的反省表明:"全盤西化"是不足取的。因此,大可不必對現代西方思潮的引進感到神經緊張。

  35"什麼是直覺?直覺就是創造性思維……"

  許多時候,像這樣用一個含義相近的名詞代替另一個名詞,人們就自以為作了解釋,也自以為弄懂了。

  36

  做哲學家和讀哲學系完全是兩回事。哲學本質上只能自學,哲學家必定是自學成才的。如果說有老師,也僅是歷史上的大哲人,他直接師事他們,沒有任何中間環節。哲學系的學生中,有此自學能力的不足什一。

  37

  一般人追求可望也可即的東西,詩人追求可望不可即的東西,哲學家追求不可望也不可即的東西。

  38

  個人思維猶如人類思維一樣,走著從混沌(感性)到分化(知性)到整合(理性)的路。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走到底的。有的人終生停留在第一階段,其低能者成為可笑的老孩子,才高者成為藝術家。多數人在第二階段止步,視其才能的高低而成為一知半解者或科學家。達到第三階段的必是哲學家。

  39

  哲學家、詩人、音樂家、畫家都有自己的行話。有時候,不同的行話說著同一個意思。有時候,同一種行話說著不同的意思。

  隔行如隔山,但沒有翻越不了的山頭,靈魂之間的鴻溝卻是無法逾越的。

  我們對同行說行話,對朋友吐心聲。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藝術

  1

  每個人都有那種奇妙的瞬時的感覺,可是大部分人抓不住,日常瑣屑生活的潮流把他們沖向前去了,他們來不及、顧不上去回味和體驗。有些人抓住了,但不能賦予形式,表達不出來。只有少數人既能抓住,又能賦予形式。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因而也是容易的。最困難的是賦予自己的感受以適當的形式。天才與-般聰明人的區別就在於此。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人有很好的感受性,但其中只有極少數人為世界文化寶庫提供了自己的東西。

  2

  有一種人,感受性甚好,知識面甚廣,但-切都是碎片,沒有能力把它們組織成-個活的軀體。

  知識和感受誠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駕馭它們的能力,善於賦予形式.否則-切都會白白流失。

  3

  質樸是大師的品格,它既體現在日常舉止中,也體現在作品中。這是一種豐富的簡潔,深刻的平淡,自信的謙虛,知道自己無需矯飾。相反,那些貧乏淺薄之輩卻總是在言談和作品中露出浮誇高深狂妄之態,因為不如此他們就無法使自己和別人相信他們也是所謂藝術家。

  第18節:藝術

  作者:周國平

  4

  只有質樸的東西才能真正打動心靈。浮誇的東西只會擾亂心靈。

  5把簡單的事情說得玄妙複雜,或把複雜的東西說得簡單明白,都是不尋常的本領。前者靠聯想和推理,後者靠直覺和洞察。前者非聰明人不能為,能為後者的人則不但要聰明,而且要誠實。

  6

  托爾斯泰的偉大在於他那種異乎尋常的質樸和真實。與他相比,許多作家都太知識分子氣了,哪怕寫起平民來也是滿口知識分子語言。托氏相反,他筆下的知識分子說的仍然是普通的語言,日常生活的語言。事實上,人們歷來用生活語言說話,用書本語言寫書,已沿成習慣。用書本語言說話和用生活語言寫書都是難事,前者非不可救藥的書呆子不能為,後者非不可企及的大師不能為。

  7

  文字平易難,獨特也難,最難的是平易中見出獨特,通篇尋常句子,讀來偏是與眾不同。如此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獨特,方可稱作風格。

  8

  刻意求來的獨特是平庸的另一副面孔,你會發現,它其實在偷偷地模仿,而它本身也是很容易被模仿和複製的。真正的獨特是不可模仿的。它看不見,摸不著,而你卻感覺到它無處不在。它不是某些精心做出的姿態,而是貫穿作者全部作品的靈魂。這便是我所理解的風格。

  9

  好藝術家像好女人好男人一樣,總那麼純,這是一種成熟的單純,一種有深度有力度的單純。他們能夠不斷地豐富自己,卻又不為時代的五光十色所侵染,不為成敗所動搖,耐得寂寞,也耐得喧囂,始終保持本色。

  10

  藝術家所可追求的,無非生前的成功、死後的名聲、創作的快樂三者。世事若轉蓬,生前的成功究系偶然。人死萬事空,死後的名聲亦屬無謂。唯有創作的快樂最實在,最可把握。藝術家是及時行樂之徒,他的樂便是創作的快樂,僅此一項已足以使他淡然於生前的成功和身後的名聲了。

  11

  如今梵谷的一幅畫的拍賣價高達數百萬甚至數干萬美元了,他在世時的全部生活費用還夠不上做這個數字的一個小零頭。

  你願意做梵谷,還是拍賣商?

  我不相信你的回答。

  12

  畢生探索技巧,到技巧終於圓熟之時,生命也行將結束了。這是藝術大師的悲哀。

  13

  我能理解那些銷毀自己不滿意的作品的藝術家,他們的動機並非為己揚善掩惡,倒是因為愛美成癖。

  14

  凡繆司,必永遠漂泊。唯有法利賽人才有安居樂業的福氣。

  15

  也許新鮮感大多憑藉遺忘。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感覺都琢磨透並且牢記在心,不久之後他就會發現世上沒有新鮮東西了。

  藝術家是最健忘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永遠新鮮。

  第19節:藝術氣質

  作者:周國平

  16

  藝術家常常是不愛交際的,他太專注於內心了。在一般社交場合,他可能顯得沉默寡言,心不在焉,因而在俗人眼中不是個有趣的人物。但不少人卻把社交場合的活躍和有趣看作藝術氣質的標誌。

  17

  所謂藝術氣質,其實包括兩種全然不同的類型。一種是詩人氣質,往往是憂鬱型的。另一種是演員氣質,往往是奔放型的。前者創造,後者摹仿。這裡指的不是職業。事實上,有的詩人是演員氣質的,他在摹仿;有的演員是詩人氣質的,他在創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