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尹率真夸有備,有備似聽非聽,是在想自己的事。他想怎樣才能更像八路軍呢?他就想從尹率真身上動員一樣東西——誰讓尹率真和他第一次見面就用門上的對聯和他拉關係呢。你說你叫率真,我叫忠厚,那麼八路軍向忠厚就得動員八路軍尹率真一樣東西。最後,有備才物色到了尹率真的皮挎包。有備想,這東西合適,也是一個醫生的必備之物(有備早已把自己想成一位醫生了),裡面放藥品、繃帶,連刀子、鉗子都放進去,背在身上也能顯出職業特點。有備動了心,就對尹率真說:“尹叔叔,你……你是說過你叫率真我叫忠厚嗎?”尹率真說:“說過。處事無奇但率真,傳家有道唯忠厚。”有備說:“咱倆離得那麼近,我又脫產了,動員你一樣東西行……不行?”尹率真說:“行呀,除了我的鋼筆和槍一文一武之外,動員什麼都行。”有備一聽,覺得有可能,就說出了他的心愿。尹率真從身上摘下皮包,掂量掂量說:“給你吧,我還有一個小包袱哪。說著就把文件從皮包里掏出來,包在了一個小包袱里。尹率真還有個小包袱,裡邊有文件,也有替換的衣服。逢到轉移時他把小包袱往腰上一圍,把兩個角系在身前,包袱在身後貼住脊樑。也許尹率真覺得皮包對他來說不如小包袱用途大,而皮包對有備卻有更大的用處,他是個行醫的。
有備從來沒有想到要行醫,先前他對父親的世安堂就缺少興趣。向文成叫他學“抓藥”,他不學,他嫌太單調。向文成叫他學配製丸散膏丹,他不學,他嫌太麻煩。向文成教他學號脈,他更沒有耐心。總之,凡是世安堂的事他就總躲著。進出門時他單繞著世安堂走,他怕父親向文成喊他。現在向有備卻要行醫了,那是抗日的需要。現在雖然還沒有人叫他向醫生,可他是抗日後方醫院的脫產軍人。他想,這和向文成叫他學抓藥可不是一回事。
後方醫院在向家的大西屋成立是不久以前的事。有一天,走動兒領來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姓孟,三十多歲;女的姓董,才十幾歲。他們都是外地人,說話帶著外地口音。向文成一聽他們說話,先對老孟說:“你離保定不遠,可不是保定人,不是易縣就是淶水。”姓孟的說:“你猜得真准,我真是易縣人,易縣大龍華,就在西陵邊上。”向文成一聽大龍華,馬上就接上說:“大龍華,就是楊成武②打仗的地方。”姓孟的說:“一點不錯,大龍華因為楊成武更出了名。”向文成又對姓董的說:“你離保定也不遠,不是安新就是雄縣。”小董說:“你又猜對了,我是雄縣人,我們村緊挨著白洋淀。”向文成一聽白洋淀,立刻又接上說:“雁翎隊的事跡也是盡人皆知的事。”走動兒插個向文成說話的空兒,把孟、董二人來笨花的目的告訴了向文成,說他倆都是從冀西白校分配來的,到笨花是來組建後方醫院。老孟是院長,以前是白校的教員;小董是醫生,是白校的畢業生。孟院長又對向文成說,後方醫院屬分區領導,主要接收分區武裝力量的傷員。目前醫院才只兩個人,醫院的組建和發展還要靠向文成的幫助,上級讓走動兒帶他們來找向文成就是這個意思——向文成是醫生,又是自己的同志。
沒想到向有備首先受了後方醫院的吸引,他看了一個時機,單獨對向文成說:“我……我想參加呀。”有備說著,局促不安著,不知向文成將有何表示。
向文成看著局促不安的兒子說:“好奇怪,你可是個不進世安堂的人呀。”有備說:“這可不是世安堂,這是大醫院。”向文成說:“這麼說你是嫌世安堂小,是不是?”有備不說話了,心裡說,小不小的吧,誰願意整天守著自己的爹呀!有備不說話,向文成心裡卻明白。心裡說,我知道你不是嫌棄醫學,你是怵我。不過,有備主動要求脫產行醫,向文成心裡還是有種說不出的高興。他對有備說:“這件事我答應。醫院連著抗日,抗日連著醫學。可先說下,既參加了就不許三心二意,對工作更不許挑三揀四。”有備說:“知道了。”
向文成幫助孟院長完整著組建後方醫院的計劃,醫院又就近接納了幾位新人,有男有女。新人里還包括了笨花的佟繼臣,佟繼臣是自願參加的。孟院長通過向文成了解佟繼臣的家庭和經歷,又徵求向文成的意見,向文成說:“佟家在笨花村,不能算是進步家庭,大革命時我們在村里搞鬥爭,針對的主要就是他家。可那已經是歷史了。抗戰開始,他家倒沒有明顯的親日傾向,佟繼臣在天津也只是學醫。眼下抗日統一戰線正在擴大,佟繼臣既有此熱情要求參加,也不奇怪。笨花全村的抗日熱情,也不能不影響他。”孟院長說:“聽說佟繼臣在天津開過私人診所?這段歷史清楚不清楚?”向文成說:“這段歷史,笨花無人了解,一來他開診所時間不長,二來笨花無人在天津做事。”孟院長說:“目前我們是用人要緊,急需把醫院先組建起來,像這種技術骨幹就更需要。不清楚的地方慢慢了解吧。今後戰鬥會越來越多,傷員也會越來越多,抗戰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
後方醫院接納了佟繼臣。佟繼臣參加醫院和有備的身份不同,參加後的做派也不同。向有備只知道斜背著他的皮包東走西轉,一副不軍不民的模樣。佟繼臣是正式外科醫生,舉手投足都帶著職業特點。就說洗手吧,佟繼臣的洗手,和別人(也包括孟院長和小董)就有所不同。別人洗手就是洗手,把手在盆里匆匆一涮,搓搓肥皂在涮一次,用手巾擦乾,完事。佟繼臣洗手卻有著嚴格的規範程序,他先把袖子高高捲起,再將手在臉盆里浸泡片刻,然後搓打肥皂。搓完肥皂將兩隻手的手指奓開,雙手手指再交叉起來仔細摩挲一陣,最後到盆里沖洗。沖洗乾淨,兩隻手還要在身體兩側狠甩一陣,儘量把沾在手上的水甩掉,這才用塊毛巾去擦。佟繼臣有自己的專用毛巾,他專心看護著自己的毛巾,不似他人,不論誰的毛巾抓起來就用。對於佟繼臣的洗手,醫院同志就有議論,有備用笨花話對小董說:“洗個手也……也值當的喲。”小董卻對有備說:“佟大夫洗手最正規,咱們都應該學習。”
後方醫院在向家大西屋開張了,近期無戰事,眼前還沒有傷員。醫院開張先驚動了笨花人,笨花人知道醫院是專治外科的,一時間擁來不少外科病人:長瘡的,長癤子的,發眼的,長痄腮的……都來了。孟院長對這些病人毫無準備,也沒有藥品,他就找到向文成說:“向先生,世安堂有沒有什麼外科用藥,先貢獻一點,應付一下眼前的急需。”向文成說:“孟院長,我這兒就有一小筒凡士林,一小包硼酸,連紅汞、碘酒都沒有。”向文成以前只攻內科,凡士林和硼酸都是山牧仁送給他的,讓他留著自己用。現在向文成把它貢獻了出來。孟院長一手托著凡士林,一手托著硼酸,把它們交給小董,讓小董配成硼酸軟膏。他說,痄腮和癤子都應該用伊比軟膏,硼酸軟膏雖然代替不了伊比軟膏,可咱們沒有配伊比軟膏的原料伊克度。硼酸軟膏只能緩解各種炎症。他讓小董配軟膏,還讓小董把方法教給有備,說,醫院準備培養有備作調劑。
小董教有備配硼酸軟膏,沒有工具,也沒有容器。有備問小董配軟膏要用什麼工具和容器,小董告訴他,工具起碼要有一把刮刀一塊瓷板。至於容器倒好說,配完盛在一個大碗裡也行。小董說完覺的還是概念,就又告訴有備刮刀什麼樣,瓷板什麼樣。有備仔細聽完說:“又辦法了,我做一把刮刀,瓷板也會有的。”有備找了一段竹眉子打磨成一把刮刀,又到家裡廚房把當年向喜待客的大魚盤拿了過來。小董檢驗了這兩種工具,稱讚了有備,便開始教有備調製軟膏。她把凡士林盛在大魚盤裡,讓有備調製。她告訴有備說,調製時一定要耐心,把硼酸加入凡士林時要逐漸加,刮刀用力要均勻,儘量使硼酸在凡士林里溶解充分,硼酸是不容易溶解在油脂里的。
有備調製出了硼酸軟膏,這是調劑員身份的向有備“入道”以來第一次配製藥品。他托著自己的成果去見孟院長,孟院長拿起刮刀仔細鑑定了盤中的軟膏,肯定了有備的工作,並立刻讓有備把軟膏送給大夫使用。有備滿心歡喜地托著軟膏去找佟繼臣,哪知佟繼臣只拿眼輕掃了一下有備的盤中物說:“叫董醫生去給病人抹吧,抹上一點倒也沒有壞處。”佟繼臣的語氣顯得十分不在意。有備對佟繼臣來醫院本來就有看法,他常想,向家人怎麼能和佟家人共事呢。他去找他爹向文成表述他的看法,向文成卻說:“有備你記住了,你是來抗日的,人家也是來抗日的,大目標是一個。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也不能強求一致。他有長處你就學,他有短處你就記在心裡。遇事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和人家‘攀也②’。人家學醫的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呢,你跟他比什麼。他看不起硼酸軟膏也有道理,叫你配製的這軟膏本來就是個權宜之計。”
有備托著軟膏找小董,小董熱心地肯定著有備的成績,熱心地為病人塗抹。有病人敷上還真見了效。長痄腮的不服這軟膏,皮下化了膿,膿排不出來,痄腮又紫又紅。小董就去找孟院長反映,孟院長一時也覺得束手。就此他想了許多,他想,醫院建立了,人員也能應付了,剩下的當是藥品。現在才是碰到了一兩個長痄腮的,將來戰鬥一打響,傷員一下來,缺藥可就成了大問題。孟院長帶著這個問題又去找向文成,他說:“文成同志,我來笨花前就聽尹縣長說過,你有一個買藥的線索可直通天津。現在咱這裡急需的也是藥品,我來兆州時倒是帶了一部分東西,都裝在一個驢馱子裡,白求恩大夫把這種馱子叫‘盧溝橋’,可這裡面大都是器械,‘盧溝橋’走得也慢,現在還在路上。即使到了笨花,其中的藥品也有限。我是想說,天津的線索咱們能不能利用一下?”向文成想了想說:“天津的線索我倒是利用過一次,那次是我為一個病人找鏈黴素。藥也運到兆州了,被日本人扣了。這件事你讓我再想一想,因為這件事還得通過神召會的山牧師。”孟院長一聽山牧師的名字又說:“聽說這個瑞典牧師對中國的抗日戰爭甚表同情。”向文成說:“不光是表示同情,還真願出些力哩,那次的事他還親自找過倉本。雖然藥品沒能要回來,可也看出了對咱的真心。所以山牧仁這裡問題不大,關鍵是藥品怎麼運到笨花。這樣吧,你先拉個單子吧,剩下的事我考慮。”
有備從來沒有想到要行醫,先前他對父親的世安堂就缺少興趣。向文成叫他學“抓藥”,他不學,他嫌太單調。向文成叫他學配製丸散膏丹,他不學,他嫌太麻煩。向文成教他學號脈,他更沒有耐心。總之,凡是世安堂的事他就總躲著。進出門時他單繞著世安堂走,他怕父親向文成喊他。現在向有備卻要行醫了,那是抗日的需要。現在雖然還沒有人叫他向醫生,可他是抗日後方醫院的脫產軍人。他想,這和向文成叫他學抓藥可不是一回事。
後方醫院在向家的大西屋成立是不久以前的事。有一天,走動兒領來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姓孟,三十多歲;女的姓董,才十幾歲。他們都是外地人,說話帶著外地口音。向文成一聽他們說話,先對老孟說:“你離保定不遠,可不是保定人,不是易縣就是淶水。”姓孟的說:“你猜得真准,我真是易縣人,易縣大龍華,就在西陵邊上。”向文成一聽大龍華,馬上就接上說:“大龍華,就是楊成武②打仗的地方。”姓孟的說:“一點不錯,大龍華因為楊成武更出了名。”向文成又對姓董的說:“你離保定也不遠,不是安新就是雄縣。”小董說:“你又猜對了,我是雄縣人,我們村緊挨著白洋淀。”向文成一聽白洋淀,立刻又接上說:“雁翎隊的事跡也是盡人皆知的事。”走動兒插個向文成說話的空兒,把孟、董二人來笨花的目的告訴了向文成,說他倆都是從冀西白校分配來的,到笨花是來組建後方醫院。老孟是院長,以前是白校的教員;小董是醫生,是白校的畢業生。孟院長又對向文成說,後方醫院屬分區領導,主要接收分區武裝力量的傷員。目前醫院才只兩個人,醫院的組建和發展還要靠向文成的幫助,上級讓走動兒帶他們來找向文成就是這個意思——向文成是醫生,又是自己的同志。
沒想到向有備首先受了後方醫院的吸引,他看了一個時機,單獨對向文成說:“我……我想參加呀。”有備說著,局促不安著,不知向文成將有何表示。
向文成看著局促不安的兒子說:“好奇怪,你可是個不進世安堂的人呀。”有備說:“這可不是世安堂,這是大醫院。”向文成說:“這麼說你是嫌世安堂小,是不是?”有備不說話了,心裡說,小不小的吧,誰願意整天守著自己的爹呀!有備不說話,向文成心裡卻明白。心裡說,我知道你不是嫌棄醫學,你是怵我。不過,有備主動要求脫產行醫,向文成心裡還是有種說不出的高興。他對有備說:“這件事我答應。醫院連著抗日,抗日連著醫學。可先說下,既參加了就不許三心二意,對工作更不許挑三揀四。”有備說:“知道了。”
向文成幫助孟院長完整著組建後方醫院的計劃,醫院又就近接納了幾位新人,有男有女。新人里還包括了笨花的佟繼臣,佟繼臣是自願參加的。孟院長通過向文成了解佟繼臣的家庭和經歷,又徵求向文成的意見,向文成說:“佟家在笨花村,不能算是進步家庭,大革命時我們在村里搞鬥爭,針對的主要就是他家。可那已經是歷史了。抗戰開始,他家倒沒有明顯的親日傾向,佟繼臣在天津也只是學醫。眼下抗日統一戰線正在擴大,佟繼臣既有此熱情要求參加,也不奇怪。笨花全村的抗日熱情,也不能不影響他。”孟院長說:“聽說佟繼臣在天津開過私人診所?這段歷史清楚不清楚?”向文成說:“這段歷史,笨花無人了解,一來他開診所時間不長,二來笨花無人在天津做事。”孟院長說:“目前我們是用人要緊,急需把醫院先組建起來,像這種技術骨幹就更需要。不清楚的地方慢慢了解吧。今後戰鬥會越來越多,傷員也會越來越多,抗戰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
後方醫院接納了佟繼臣。佟繼臣參加醫院和有備的身份不同,參加後的做派也不同。向有備只知道斜背著他的皮包東走西轉,一副不軍不民的模樣。佟繼臣是正式外科醫生,舉手投足都帶著職業特點。就說洗手吧,佟繼臣的洗手,和別人(也包括孟院長和小董)就有所不同。別人洗手就是洗手,把手在盆里匆匆一涮,搓搓肥皂在涮一次,用手巾擦乾,完事。佟繼臣洗手卻有著嚴格的規範程序,他先把袖子高高捲起,再將手在臉盆里浸泡片刻,然後搓打肥皂。搓完肥皂將兩隻手的手指奓開,雙手手指再交叉起來仔細摩挲一陣,最後到盆里沖洗。沖洗乾淨,兩隻手還要在身體兩側狠甩一陣,儘量把沾在手上的水甩掉,這才用塊毛巾去擦。佟繼臣有自己的專用毛巾,他專心看護著自己的毛巾,不似他人,不論誰的毛巾抓起來就用。對於佟繼臣的洗手,醫院同志就有議論,有備用笨花話對小董說:“洗個手也……也值當的喲。”小董卻對有備說:“佟大夫洗手最正規,咱們都應該學習。”
後方醫院在向家大西屋開張了,近期無戰事,眼前還沒有傷員。醫院開張先驚動了笨花人,笨花人知道醫院是專治外科的,一時間擁來不少外科病人:長瘡的,長癤子的,發眼的,長痄腮的……都來了。孟院長對這些病人毫無準備,也沒有藥品,他就找到向文成說:“向先生,世安堂有沒有什麼外科用藥,先貢獻一點,應付一下眼前的急需。”向文成說:“孟院長,我這兒就有一小筒凡士林,一小包硼酸,連紅汞、碘酒都沒有。”向文成以前只攻內科,凡士林和硼酸都是山牧仁送給他的,讓他留著自己用。現在向文成把它貢獻了出來。孟院長一手托著凡士林,一手托著硼酸,把它們交給小董,讓小董配成硼酸軟膏。他說,痄腮和癤子都應該用伊比軟膏,硼酸軟膏雖然代替不了伊比軟膏,可咱們沒有配伊比軟膏的原料伊克度。硼酸軟膏只能緩解各種炎症。他讓小董配軟膏,還讓小董把方法教給有備,說,醫院準備培養有備作調劑。
小董教有備配硼酸軟膏,沒有工具,也沒有容器。有備問小董配軟膏要用什麼工具和容器,小董告訴他,工具起碼要有一把刮刀一塊瓷板。至於容器倒好說,配完盛在一個大碗裡也行。小董說完覺的還是概念,就又告訴有備刮刀什麼樣,瓷板什麼樣。有備仔細聽完說:“又辦法了,我做一把刮刀,瓷板也會有的。”有備找了一段竹眉子打磨成一把刮刀,又到家裡廚房把當年向喜待客的大魚盤拿了過來。小董檢驗了這兩種工具,稱讚了有備,便開始教有備調製軟膏。她把凡士林盛在大魚盤裡,讓有備調製。她告訴有備說,調製時一定要耐心,把硼酸加入凡士林時要逐漸加,刮刀用力要均勻,儘量使硼酸在凡士林里溶解充分,硼酸是不容易溶解在油脂里的。
有備調製出了硼酸軟膏,這是調劑員身份的向有備“入道”以來第一次配製藥品。他托著自己的成果去見孟院長,孟院長拿起刮刀仔細鑑定了盤中的軟膏,肯定了有備的工作,並立刻讓有備把軟膏送給大夫使用。有備滿心歡喜地托著軟膏去找佟繼臣,哪知佟繼臣只拿眼輕掃了一下有備的盤中物說:“叫董醫生去給病人抹吧,抹上一點倒也沒有壞處。”佟繼臣的語氣顯得十分不在意。有備對佟繼臣來醫院本來就有看法,他常想,向家人怎麼能和佟家人共事呢。他去找他爹向文成表述他的看法,向文成卻說:“有備你記住了,你是來抗日的,人家也是來抗日的,大目標是一個。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也不能強求一致。他有長處你就學,他有短處你就記在心裡。遇事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和人家‘攀也②’。人家學醫的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呢,你跟他比什麼。他看不起硼酸軟膏也有道理,叫你配製的這軟膏本來就是個權宜之計。”
有備托著軟膏找小董,小董熱心地肯定著有備的成績,熱心地為病人塗抹。有病人敷上還真見了效。長痄腮的不服這軟膏,皮下化了膿,膿排不出來,痄腮又紫又紅。小董就去找孟院長反映,孟院長一時也覺得束手。就此他想了許多,他想,醫院建立了,人員也能應付了,剩下的當是藥品。現在才是碰到了一兩個長痄腮的,將來戰鬥一打響,傷員一下來,缺藥可就成了大問題。孟院長帶著這個問題又去找向文成,他說:“文成同志,我來笨花前就聽尹縣長說過,你有一個買藥的線索可直通天津。現在咱這裡急需的也是藥品,我來兆州時倒是帶了一部分東西,都裝在一個驢馱子裡,白求恩大夫把這種馱子叫‘盧溝橋’,可這裡面大都是器械,‘盧溝橋’走得也慢,現在還在路上。即使到了笨花,其中的藥品也有限。我是想說,天津的線索咱們能不能利用一下?”向文成想了想說:“天津的線索我倒是利用過一次,那次是我為一個病人找鏈黴素。藥也運到兆州了,被日本人扣了。這件事你讓我再想一想,因為這件事還得通過神召會的山牧師。”孟院長一聽山牧師的名字又說:“聽說這個瑞典牧師對中國的抗日戰爭甚表同情。”向文成說:“不光是表示同情,還真願出些力哩,那次的事他還親自找過倉本。雖然藥品沒能要回來,可也看出了對咱的真心。所以山牧仁這裡問題不大,關鍵是藥品怎麼運到笨花。這樣吧,你先拉個單子吧,剩下的事我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