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梅閣生性喜歡干粗活兒,做飯、煮菜不在話下。漿線子、待布也能勝任。可同艾教她織四逢繒,到現在她也沒有完全掌握,織出的布淨跳梭,繡花的事就更少涉及了。她常對同艾說:“娘,你看我的手,就是拿不住繡花針。”同艾也不嫌她,說:“也不必去費那工夫,老年間的女人淨低頭繡花呢。”

  原來梅閣看秀芝劈菜,同艾早在屋裡看見了梅閣。這會兒一聽梅閣要替花樣子,就連忙從正房走出來,站在廊下梭:“梅閣,快來吧,花樣子我可攢了不少,老樣的新樣的都有。”同艾雖然早就不繡花了,花樣子好真保存了不少,她找向文成要了幾本大書,把花樣子一張張都夾在書里。這書是向文成的硬皮醫書,有中國字的,也有外國字的,有的書上還畫著人的五臟六腑、人的眼睛、腦子,還有人的生殖器,什麼都有。同艾看不懂這些奇形怪狀的圖像,只用這書夾花樣子。

  同艾把梅閣引到他的屋裡,從一個抽屜里拿出兩本大書,翻開來給梅閣一幅幅介紹。她翻出一幅說:“這是個喜鵲登枝。”又翻出一幅說:“這是個鴛鴦戲水。”又翻出一幅說:“這是個麒麟送子……這是個蓮花石榴,這是個五子登科,這是個獅子滾繡球,這是個松鼠拉葡萄,這是個猴偷桃,這是個雞上架……這些都是咱們本地的樣子。”同艾又往後翻著說:“這是我在外地攢下的。外地人見識廣,花樣變化也快。你看,岳陽樓,洞庭船帆,平湖秋月,寶俶塔,雷鋒塔……塔里的那個媳婦是白娘子,白娘子是個蛇精,法海把她鎮在這座塔里了。白娘子和法海可是鬥了一陣子。白娘子領著水來淹法海的金山寺,淹不了,為什麼?白娘子說:水也長,廟也長,法海的法力比我強……你看我說到哪兒去了,這是一齣戲。你再看這張,這是斷橋,斷橋借傘,白娘子和許仙就是在這兒認識的。”同艾給梅閣講著,梅閣的眼睛隨著同艾的本子興奮地忽閃著。她說:“敢情喜大娘有這麼多花樣,真是個萬寶囊。我越看眼越花,哪個適合我呀?我這個人和別人不同。這喜鵲天天見,我也不喜歡斷橋和雷鋒塔。喜大娘,還求你給我出個主意吧。”

  同艾一聽梅閣要她出主意,想了想說:“梅閣我先問你,你打算做什麼樣的枕頭?”梅閣說:“枕頭還能有什麼樣的,用藍布fèng個筒子,一頭一幅枕頭頂,枕頭裡裝上蕎麥皮。”同艾說:“叫我說,咱們不做那樣的,太守舊,做新式的洋枕頭吧。先前我在城陵磯、漢口,都枕洋枕頭。”同艾一說洋枕頭,梅閣便恍然大悟似的說:“我知道了,準是山牧師他們家那樣的,白的,扁的,沒有枕頭頂,花樣直接繡在枕頭上。”同艾說:“對,對,有的還在四周沿著飛邊兒。這就是洋枕頭,就做這樣的。”

  同艾幫梅閣確立了枕頭的形式,梅閣十分高興,就開始按照這洋枕頭的形式選花樣。她選來選去,最後選了一幅平湖秋月:近處有房子和樹,遠處是水和幾個孤帆,最上邊有個圓月亮。同艾也覺的這個花樣適合洋枕頭用。她把平湖秋月取出來,交給梅閣說:“你回去替吧,替下來再把樣子還給我。”

  梅閣回家去替花樣子,忽又覺得這個花樣不完全適合於她。她想的可不是風平浪靜,也不是花好月圓,她要把她的嚮往寄托在這個枕頭上。她就一邊替著,一邊做著修改。她先去掉了那個月亮,又模仿宗教畫上的雲彩形狀畫了幾朵雲彩,只保留了中間的帆船和下面的房子、樹。最後,她壓著上方的空白寫了一排雙描字:天國近了,時候到了。她覺得那幾隻帆船不是飄向別處,正是飄向天國。梅閣終於完成了這幅圖畫,終於完整了自己的思想。

  那天梅閣拿走花樣,同艾就叫過秀芝說:“梅閣的臉色可不對,還有點兒恍恍惚惚的。這孩子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咱們得幫幫她。”秀芝說:“文成讓她吃藥,她也擰著不吃。”同艾說:“叫她喝羊奶吧,這病就得靠漿養。”秀芝說:“我叫有備給她送過,她說羊奶膻,硬是讓有備端回來。”同艾說:“叫文成給她講講喝羊奶的好處,她還是聽文成的。”

  向文成從門外走進來,知道同艾和秀芝正在說梅閣的事,就說:“這回讓秀芝送,告訴她,再沒有比羊奶更適合她喝的物件了,羊奶里含蛋白、脂肪和鈣,糖分也不少。這不論對身體的營養,對肺病的鈣化都有好處。”

  秀芝說:“我說不了那麼全。”

  向文成說:“能說多少就說多少。等她哪天過來,我再仔細遞說她。”

  秀芝把早晨擠的羊奶在砂鍋里熱熱,端著砂鍋去給梅閣送羊奶。這些天向家刨了山藥,有備淨餵奶羊吃山藥,又餵山藥蔓兒,擠出的羊奶就格外稠。秀芝端著砂鍋出門,砂鍋里往外撲著奶香。

  同艾問向文成:“梅閣的病是不是弱症?”向文成說:“十有八九是。要是有架X光就好了,X光就是為了診斷弱症的。”同艾說:“早先咱在保定的時候,斯羅醫院就有。”向文成說:“有是有,可X光只管檢查,管不了治療。目前咱是缺藥,外國人發明的藥在中國只有大城市有,我正托人給她找藥呢。”同艾說:“快托托人吧,看把這孩子煎熬的,可憐見。”向文成說:“有種專治這病的藥叫鏈黴素,這藥只有天津有,貴得很,從天津買要好幾塊錢一支。在咱們這裡買,一支就得兩斗麥子。”同艾說:“大糞牛還能捨得拿麥子給梅閣換藥?”向文成說:“可捨不得。我盤算,先把藥進來,咱替她打針,治病要緊。可是怎麼才能把藥買回來呢,我一時還沒想好。”同艾說:“找找你叔叔吧,他整天跑天津。”向文成說:“最近一個時期,他不常去天津了,宮崎的事讓我叔叔傷透了心。”同艾說:“你叔叔是不撞南牆心不死的人。當初咱都看著他賣燈的事不牢靠,他非干不可。你說宮崎買他的花,不給錢光讓他賣燈,有他那樣的糊塗人沒有,他才是聰明一時糊塗一世。”

  向桂“栽”到了賣植物油燈這件事上。宮崎通過韓先生從裕逢厚套購棉花,半個兆州的棉花都給了宮崎。為了滿足宮崎無限的需求,向桂用重金高價收購棉花,支出了大量現金,可向桂得到的只是宮崎的植物油燈。偏偏向桂對植物油燈的市場估計有誤:現在,隨著抗日形勢的發展,許多人家連燈都不點了,目前幾屋子植物油燈扔在倉庫里賣不出去,裕逢厚讓這些燈壓得已瀕臨倒閉。向桂自覺沒臉回村見同艾和向文成,只派小妮兒不時回村看看。小妮兒有時給同艾帶一小蒲包橘子,有時帶幾斤炸食。向文成看見小妮兒就說:“小嬸子,你可成了個使者。”小妮兒說:“文成別給你嬸子開玩笑了,你嬸子連個開玩笑的精神也沒有了。”向文成說:“也不必。你看你一回來我娘多高興,我娘就愛吃南方的水果。”同艾生性和笨花人不同,在南方又養成了愛吃水果的習慣,對水果吃得還很挑剔。同艾看見小妮兒的蒲包也不推讓,迫不及待地解開麻繩,拿出一個橘子掰開嘗嘗說:“倒是黃岩橘子。這兵荒馬亂的,城裡還有人買橘子。”小妮兒說:“都是日本人買,有幾個日本娘兒們整天穿著趿拉板圍著水果攤子。”小妮兒看同艾嘗著橘子卻又想起向桂的大房聾扔子,便對同艾說:“嫂,得了空兒也給有備他聾奶奶送過幾個去吧。”同艾就說:“你不說我也得送過去。”

  向文成還在和同艾盤算給梅閣買藥的事,秀芝回來了,手裡端著個空砂鍋。同艾就趕緊問,梅閣喝羊奶了沒有。秀芝說:“倒是喝了,可過了一會兒又吐了。吐了羊奶就咳嗽,痰里還裹著血。”向文成沉吟一陣說:“三期。”他說的是梅閣的病。原來女人的弱症就是肺結核。肺結核分期,三期已近後期。看來托人去天津買藥成了刻不容緩的事。

  向文成早就要替梅閣買藥,一直苦於找不到人。這天,有個女人走進向家,頓時打開了向文成的思路。這女人是走動兒的媳婦,現在城裡給山牧仁攬飯——笨花人管當用人叫“攬飯”。前幾年走動兒往西頭奔兒樓家“走”的時候,走動媳婦就不想跟走動兒過了,便不時找向文成訴說心裡的苦悶。其實走動兒媳婦比奔兒樓娘要年輕利索得多,臉和手洗得潔白,連衣服領子都是少見的乾淨,頭髮整日光亮烏黑,紋絲不亂,一個黑絲纂網把腦後的纂網住,纂網上常插著星星點點的銀簪子。走動兒的媳婦叫三靈,也信基督教。山師娘看見三靈乾淨利索,就托向文成問她願意不願意給她幫忙。向文成把消息告訴三靈,三靈一聽十分高興。她和走動兒本來就冷淡,閨女安已經嫁了人,身邊也沒有子女拖累,便去了山牧仁家攬飯。三靈很快就掌握了山家的全套家務,從洗涮到炊事,一切按瑞典人的習慣做事,做得一絲不苟。她對瑞典人的飲食習慣尤其領略得快,她利用當地極少的炊事原料,創造性地為山牧仁做著烹調。笨花人來福音堂做禮拜時,常隔著花牆看三靈的炊事表演,或烤肉,或攤薄餅。整個福音堂常常瀰漫著新鮮而陌生的氣味。三靈和山牧仁一家相處得十分融洽,山牧仁不止一次對向文成說,感謝他為他推薦了三靈,使他在兆州愉快地完成著他的事業。

  三靈走向向家,向家人也喜歡三靈,同艾、秀芝、向文成把她圍在當院。三靈笑著對向家人說:“還是回到笨花覺著親。”三靈說的回笨花親,其實是看見了向家人。她自己的家空著。走動兒在區里當交通後,三靈的家就更無人進門,院裡長著荒糙。同艾知道三靈話里的含義,說:“想家了,就回來看看吧。”三靈不再多作寒暄,把一個白布包在石板上展開,裡面是一個又胖又大的麵包。這麵包有缽碗達,烤得紅通通的,還噴著發酵的香味兒。三靈告訴他們,這時她剛烤出來的,山牧仁一定要她帶給向家嘗嘗。只是如今她烤制的麵包仍然不知道,沒想到這看似最簡單的事倒難住了她。主要原因是酵母不對付,山牧仁從瑞典帶來的乾酵母都用完了。目前全世界都在打仗,郵路不通,瑞典人想寄又寄不過來,她就用本地的蒸饅頭的酵母代替。用本地酵母還得使鹼,不使鹼就酸,可一使鹼皮就硬,她左試又試還不算成功。不過山牧仁卻說好吃,她知道這是山牧仁在鼓勵她。一個新鮮麵包擺在向家,向家人無論如何都覺得是個非同一般的物件。院裡瀰漫著酵母的香氣,也瀰漫起歡樂。近來形勢緊張,向文成已經許久沒有這種歡樂了。這時他面對著石板上的麵包又立刻展開了一個關於麵包的話題。他說那年他在漢口時,渣甸路上有個英國人開的麵包房,他看過英國人做麵包,那過程比蒸饅頭要複雜的多。單說醒面,一般人就做不到。面發好了,做成麵包形狀,還要“醒”,醒面的溫度和濕度都得拿溫度計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