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非連這個都看不過眼。他說:

  齊國方三千里,而桓公以其半自養,是侈於桀、紂也。然而能為五霸冠者,知侈儉之地也。(《難三》)

  齊國地大物博,齊桓公把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拿來用於個人消費,比桀紂還要更奢侈。但這不影響齊桓公是五霸之首,因為他知道該在哪省錢。

  在哪裡省?關鍵就在於“使人無私”,讓廣大臣民都勒緊褲腰帶。

  《說疑篇》又講,有一個趙敬侯,怎麼看都是個人渣。冬天打獵,夏天漂流,聚餐狂飲一連幾十天,對不會喝酒的,就用竹筒對著嘴巴往裡灌;有誰膽敢對他有一點不恭敬,當即殺死,絕不含糊。起居飲食像這樣沒有節制,處罰殺戮像這樣沒有標準,但趙敬侯在位幾十年,國內臣民服帖,對外從不吃虧。而趙敬侯的反面就是燕王子噲,道德上那麼嚴格要求自己的一個人,最後怎麼被人玩死的都不知道。

  可見,只要抓住統治的關鍵,君主再胡作非為也是沒關係的。

  第三,人命不足惜。

  是以拔千丈之都,敗十萬之眾,死傷者軍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傷,而賀戰勝得地者,出其小害計其大利也。夫沐者有棄發,除者傷血肉。為人見其難,因釋其業,是無術之事也。(《八說》)

  打了一場大勝仗,但是己方軍隊也損失了三分之一,軍備損失了,士卒死傷了。這個問題該怎麼看?

  提到這種殘酷的戰爭,其餘諸子的反應比較一致。墨子是要強調“非攻”的;孟子是要罵“善戰者服上刑”的;老子會說,勝利了也是要辦個喪禮的。

  但韓非說,贏了就是贏了,國君們照例要慶祝,這才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付出小損失,贏得大收穫。死那麼多人,就好像洗澡掉頭髮,動手術傷血肉,屬於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因為怕死人,所以不打仗,那叫犯渾。

  這當然也算是一種“理性”的態度。不過這種理性發展下去,自然就是視人命如草芥。

  有這麼一個例子:

  秦大飢,應侯請曰:“五苑之草著、蔬菜、橡果、棗栗,足以活民,請發之。”昭襄王曰:“吾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有罪而受誅。今發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也。夫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者,此亂之道也。夫發五苑而亂,不如棄棗蔬而治。”一曰:“令發五苑之籮、蔬、棗、栗,足以活民,是用民有功與無功爭取也。夫生而亂,不如死而治,大夫其釋之。”(《韓非子.外儲說右》)

  秦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應侯范雎請求打開王家的苑囿讓老百姓摘取其中的果實。秦昭襄王反駁說,賑濟災民是使老百姓無功受賞,這是通往動亂的道路。與其給老百姓活路而導致國家動亂,不如死掉一批保持國家穩定。

  可見一切都是君主(國家)的,對國家沒有貢獻的人,不配有生存權。

  人類是壞透的

  怎樣才能讓大家尊王尊到這麼變態的地步呢?韓非從來都沒指望臣僚和民眾有這麼高的覺悟。恰恰相反,韓非斷言:

  害身而利國,臣弗為也;害國而利臣,君不為也。(《飾邪》)

  臣民們主觀上根本就不存在忠君愛國的意願。韓非對人的看法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趨利避害是人的唯一本能。

  當然,任何面對現實的人都會承認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且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本能。但認為這是唯一本能並因此完全否認人的向善能力,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韓非眼裡,“計算之心”是一切人類交往的總原則。夫妻之間當然是沒有愛的。

  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將以買妾。”(《內儲說》)

  有夫妻兩個禱告。妻子希望老公能多賺一點。老公說:“幹嗎才求多賺一點點?”老婆說:“切,再多,你就會把多餘的錢拿去買小妾!”

  同時,老婆自己卻很會出軌。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內中,妻患之。其室婦曰:“令公子裸而解發,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於是公子從其計,疾走出門。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無有。”季曰:“吾見鬼乎?“婦人曰:“然。”“為之奈何?曰:“取五牲之矢浴之。”季曰:“諾。”乃浴以矢。(《內儲說》)

  有個人出遠門,老婆和人私通,老公突然回家,把姦夫堵家裡了。僕婦和老婆一條心,出主意說:“讓這位公子裸奔出去就行,咱們都說沒看見。”

  於是姦夫裸奔出門。合法的老公問這是誰,全家上下都說啥也沒有,於是老公只能相信是自己神志不清,見了鬼。按那時的觀念,見鬼的人,要用牛羊豬狗雞的屎尿給自己洗個澡,所以這個傻爺們兒就被忽悠到糞坑裡面去了。

  父母和兒女之間,也好不到哪裡去。

  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殺之者,慮其後便、計之長利也。故父母之於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無父子之澤乎!(《韓非子.卷第十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