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毛澤東在懲治貪污腐敗,消除貧富懸殊和打黃掃黑方面確然取得了今天的中國人不易超越的政績,但在世界範圍內比較起來他並非作得最好的人物。世界上有不少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基本上消滅了貪污,從體制上剷除了貪污賴以滋生的社會土壤。今天的歐美發達國家在消除貧困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年要為社會下層的國民支付巨額的福利開支,這個數目有時甚至達到國家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

  毛澤東時代並非沒有腐敗,只是腐敗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今天主要表現為經濟腐敗,那時更多地表現為政治腐敗。官吏濫用職權的現象隨處可見,在「階級鬥爭」中打死人只是小事一樁,絕不會受到法律的追究。一個小小大隊書記(相當於今天的村委書記)的權力和土皇帝差不多,居然掌握著全大隊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權和部分生命權,沒有他的允許誰也不能離開他所在的大隊,連招工進城也得他們點頭才成!下鄉的知識青年對此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一個生產隊長(相當於現在的小組組長)也可利用派工的方便,恣意占有和侮辱別人的妻子而不受懲罰……

  毛澤東時代雖然沒有黑社會和黑勢力,但有組織的暴力活動卻從未停息過,最為突出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全體國民被毛澤東有計劃地組織起來,並人為地劃分為兩個敵對的陣營,進行明火執仗的械鬥,連火炮和機關槍也在和平時期的內鬥中派上了用場。

  美國並非只在南斯拉夫炸過中國的大使館,他們在毛澤東時代也曾向越南的中國大使館投過炸彈。但毛澤東也沒有正式向美國宣戰,那時中國介入朝戰和越戰都是以志願軍的名義,不是政府行為。那時的中國也沒有向美國本土投過一枚炸彈。今天的中國周邊國家沒有一個和美國處於戰爭狀態,不能象毛澤東那樣在毗鄰的國土上對美國佬實施報復行動,所以也不能說今天的中國政府比毛澤東軟弱。

  就是那些光芒萬丈的水利工程,也不能歸功於毛澤東一人,不能說只有毛澤東才會修水利。任何人民的政府都會建設自己的國家,這些建設包括水利和各項公益工程。各界政府對建設的項目各有側重,毛澤東鍾情於水利工程,今天的中國政府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把今天的中國公路和毛澤東時期的公路相比,水利工程就不只是毛澤東才會製造的「亮點」了。

  …………

  綜上所述,「毛澤東情結」是國民認識上的誤區,是一種有倒退傾向的社會思潮,是國民對現社會不滿的曲折心理反映。

  「毛澤東情結」並非緊隨著毛澤東的逝世而產生,只是近十年才在國民心中植根並迅速蔓延的一種社會思潮。八十年代上中期,國民對毛澤東並無太多的好感,那時八億農民最愛戴的領袖是鄧小平,因為鄧小平讓農民真箇走出了飢餓和寒冷。八十年代初期全國各地推倒代表「偶像崇拜」的毛澤東雕像和「語錄碑」(雕刻有毛主席指示的混泥土建築物)時,國民沒有半點抱怨和不舍的情緒,因為那時國民對毛澤東時代的飢餓還記憶憂新,對鄧小平政府帶給他們的豐衣足食也感觸至深,加上那時的腐敗也不嚴重,所以毛澤東在國民心中沒有市場。

  「毛澤東情結」容易主宰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心靈。老年人的「毛澤東情結」是「懷舊」和渴望安定的心理折射;年輕人的「毛澤東情結」是基於「偶像崇拜」,因為他們不了解毛澤東,他們心中的毛澤東只能影視屏幕上那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佇立崑崙山頂「欲與天公試比高」,經過高度美化的神話式的英雄,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毛澤東。

  「毛澤東情結」基於國民對現社會的不滿,並非是真箇憧憬毛澤東時代。如果讓他們回到連肥皂火柴都買不到且吃不飽肚子的歲月,他們要不了幾天就會受不了。今天的北韓和毛澤東時代如出一轍,讓吃飽穿暖的中國人去做幾天北韓人,他們能不跑回中國嗎?

  和毛澤東時代相比,無論今天的中國政治有多少失誤,也無論今天的中國社會有多少的不如意,今天的中國畢竟比毛澤東時代的中國要進步一些。解決現存社會問題的良方不是回到毛澤東時代,而是借鑑世界文明的先進成果,建立一套儘可能科學理性的體制來「淨化」中國,把中華文明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絕不能走回頭路。

  八、中國人的仇外情結

  (一)

  中國人的仇外心理是由來已久的。遠至一百年前死人千萬的義和團運動,近至兩個月前的趙燕事件;中國人對外國(尤其是西洋文明國家)的仇恨持續了整整一個世紀。在人類活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正在努力融入世界文明大潮的中國理應有更多的國際思維和較少的狹隘民族意識;可事實並非如此。一個月前的趙燕事件雖然沒有一百年前的義和團事件那樣釀成廣大而深遠的社會災難;但事件的性質並無太大的區別。

  這裡有必要對義和團事件作一簡要回顧:

  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年,中國農民的處境異常悲慘,儘管他們的苦難主要是腐敗透頂的清政府造成的,可當外國人和外國資本這一前所未有的事物進入他們的生活,加上權力人物的有意識誤導,他們直覺地認為他們的災難是外國人造成的,並因此滋生出強烈仇恨外國人的心理。原因似乎很簡單:先前沒有外國人時他們的生活好象過得很好(清政府的腐敗在加劇,國人的生活自然會每況俞下);現在有了外國人他們才生不如死,不是外國人在搗鬼才怪!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中國農民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非理性暴力團伙,並很快匯聚成一個足以能夠翻天覆地的非理性暴力集團。暴力的矛頭直指外國人和與外國人有關的一切人和事。他們最熱衷的活動就是燒教堂、殺洋人、殺中國教士。不但殺有可能作惡的外國人,連根本沒有能力作惡的外國人的家屬(老弱婦孺)也一律格殺無論。那一年的五月,中國的最高權力人物慈禧太后因為外國人阻撓她毀掉"末路英雄"光緒皇帝的緣故,竟異想天開地利用義和團的暴力來對付外國人。義和團的大運來了,不過這樣的大運往往是大災的前奏。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義和團開進北京,把屠刀對準任何一個能抓到的外國人。當沒有外國人可殺時,就殺中國基督教徒和為外國人作事的中國人。當和外國人有關係的中國人殺光時,再屠殺使用外國貨物的所有中國人,結果戴西洋眼睛,打洋傘,穿西服和蓄短髮的中國人傾刻淹沒在腥風血雨之中。最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十九世紀末中國的維新志士____中國最最寶貴的財富,竟被義和團的暴民屠殺一空,因為這些人竟然企圖引進外國人的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恰恰是保護平民百性的兩樣法寶,義和團從理性上應該喜歡這兩樣東西,遺憾的是暴民往往最沒有理性)!這才是中國最大的損失!慈禧太后當初只殺了六人,和義和團相比著實太仁慈了。奇怪的是:慈禧太后因為殺了六個維新黨被後世的史學家千萬次地罵了個狗血淋頭;可義可團屠殺了成百上千的維新黨竟然沒挨史家家一句謾罵。歷史在執行雙重標準時著實讓人感受不到滑稽成份,最突出的感受是沉重和窒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