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我從十瓶酒精的麻醉中清醒過來時,我由衷地敬佩我們的政府,敬佩高層領導的冷靜睿智和高瞻遠矚,敬佩他們最終沒有聽從大眾輿論的呼聲。無論美國多麼可惡,無論美國佬 的暴行對我們的傷害如何巨大,我們都不能和美國開戰,否則中華民族就會雪上加霜,不但挽不回面子還會蒙受更大的損失。如果響應民眾的呼聲,中美走向戰場,我們拿什麼和美國打杖?下面我們推論一下開戰的結果:

  中美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兩端,兩國相距一萬公里。一旦兩國開戰,陸軍派不上用場,只有依靠空軍和海軍。我國的海空軍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我們一架飛機也飛不到美國上空,一艘戰艦也接近不了美國的海岸線……而美國的海空軍可攻擊全球的任何一個目標,其航空母艦戰鬥群可直接進入我國的領海,沿海的工業區進入其火力範圍;遠程轟炸機和巡航飛彈可深入中國內陸,很容易找到打擊目標。戰爭的結果將是美國本土沒有一聲炮響而我們的國土則硝煙瀰漫……中國的經濟重心在沿海,沿海是中國的經濟命脈。這些地方位於承受打擊的最前沿,在戰爭中將會遭受巨大的破壞。一旦沿海經濟區被摧毀,除了經濟發達的地區受損失外,內陸次發達地區的經濟也會大受影響。因為內陸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沿海經濟,農稅的絕大部分就是打工仔從沿海帶回來的錢交納的。沿海工業被摧毀後,打工的內地農民只好空手返鄉,無錢繳納農稅,靠這些錢發工資的部分公務員就發不出薪晌……國民對戰爭的實力並不了解,他們認為很容易打敗美國的,就象當年毛澤東在朝鮮打敗美帝一樣。一旦戰爭拖延下去,國民的生計受到影響,又會張大嘴巴罵政府沒用,並且罵得更響……

  也許有人會說到關鍵時刻我們可以動用核武器?核力量我們和對方相差更遠,我們只有近400枚核彈頭,其中只有近20枚核彈頭能夠利用洲際飛彈打到美國的洛杉磯,即使打到美國也會被其更為先進的反飛彈武器截留。美國的核彈頭則有七千枚,且具備精確的遠程運送能力,我們則沒有反飛彈技術。

  由此可見,我們的政府沒有和美國開戰是明智的!不但不能和美國開戰,連一氣之下斷交也不妥,因為我們還需要利用美國的資金和技術來完成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要有一個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來發展我們的經濟。如果說和美國斷交將使對方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失去一個強大支持者的話,中國也同樣失去了一個更為強大的盟友。最好的策略是忍下一口惡氣,用文明的手段提出抗議,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使美國陷入孤立。然後儘可能地利用發達國家的技術來服務我們的經濟建設,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等到我們擁有更為強大的航母戰鬥群和更多更厲害的遠程轟炸機時,再回過頭來報一箭之仇也不遲。那時我們照樣可以把飛彈投向對方的大使館,然後分辯說投錯了。

  上面的事例說明了這樣的一個事實:中國人在國際衝突時總習慣保持強硬的姿態,認為對外強硬就是愛國,反之則是賣國。這種傾向是很有害的,直接的後果是使國家和民族付出更大的代價,代價的慘重上面已經列舉了一些。中國人的強硬心理由來已久,在明清時期就已形成,並釀成一個又一個無法挽回的災禍。明朝末年,崇禎皇帝朱由檢被山崩地裂的農民大暴動搞得焦頭爛額,這時東北象巨魔一樣興起的後金汗國又侵占了明帝國的東北疆土,並一再地向內地用兵,企圖用戰爭手段來迫使明帝國簽訂一項有利的和平協議——接受滿人用武力造成的領土變更,同時承認滿洲國的合法地位。皇帝和部分清醒的官員都知道明帝國打不過後金汗國,最好的辦法是暫時和後金議和,然後騰出手來平定內亂,等內部穩定創傷修復後再來收復失地(就象列寧和入侵的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一樣,該和約把蘇聯最富裕的西部疆土,包括波蘭和整個烏克蘭全割讓給德國,使紅軍得以集中力量專門對付沙皇殘餘勢力在國內發動的武裝叛亂)。可包括皇帝在內的高層統治者害怕國民給他們加上「賣國」的罪名,沒一人敢率先提出議和一事,全用強硬的豪言壯語來表明自己的「愛國」。朱由檢有一次問進京抗擊後金的總兵盧象升是「主和」還是「主戰」,盧象升慷慨激昂地回答:「我主戰!」。沒幾天他就死在和後金作戰的前沿。一年後,明帝國被農民軍推翻了,滿洲人又入關把農民軍打敗,把整個中國置於它的殖民統治之下。中國人在異族的奴役下當了近三個世紀的亡國奴。因為害怕背負「賣國」的罪名不肯放棄日後還可收復的部分國土,最後把整個中國都丟失了,這就是不理智對外強硬的代價。讀者認為這是「愛國」呢還是「賣國」呢?

  類似的悲劇還有很多,「義和團」運動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不該強硬的慘劇。

  基於「強硬即愛國、妥協即賣國」的民族心理,簽訂和約的外交官可就倒了大霉了,沒有幾個不因此蒙受不白之冤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晚清的北洋大臣李鴻章,他的真正罪名應該是為北洋艦隊的腐敗負責,使「東方無敵艦隊」不該戰敗而戰敗了。可中國人加在他頭上的最大罪名是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並為此背負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罵名。其實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本身並沒有錯,腐敗透頂的清帝國在戰場上一千次地證明不是現代化日本的對手,繼續打下去是沒有希望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簽訂誠下之盟。如果李鴻章不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損失會更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