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斬以謝天下。當趙曙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堅持稱自己的老爹為老爹時,司馬光黨羽竟然群情激奮,威脅要集體辭職。

  象司馬光這樣的國家大臣,應該以國家大事為第一要務,當時宋帝國的大事很多,邊界兵連禍結,宋軍連吃敗仗,國家財政負擔日重,僅向外國繳納歲幣一項每年就達五十萬兩(遼帝國三十萬兩,西夏帝國二十萬兩)。廣大農民在沉重捐稅和士大夫地主強烈兼併下紛紛破產,國家稅源日益枯竭。這些士大夫應該關心的問題,司馬光等人卻不以為意,巴不得把這些棘手的事推得越遠越好。"濮儀"本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大臣不應該過問的皇家私事,卻被認為是一件天塌下來的關係帝國存亡的大事,比當時被西夏帝國連連擊敗,死人千萬,喪師失地,被迫每年納貢還要重要。充分暴露了士大夫本末倒置,沒有辯別輕重是非能力的特質。

  注意這樣的一個事實:司馬光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素質還算最高的,他主編的四百萬字的巨著《資治通鑑》直到今天仍是最有價值的史籍之一,他的見識尚且如此,其他的士大夫就更不用說了。

  類似的鬧劇在士大夫編年史上絕非偶然現象,四百年後的明王朝就發生了著名的"大禮議"事件,它是宋王朝濮儀事件的翻版,但比濮儀事件更熱鬧更荒唐,象一部妙趣橫生的喜劇一樣讓人忍俊不禁。

  明王朝第十一任帝朱厚照死後,沒有兒子,由他的堂弟朱厚驄繼位。因為朱厚驄是以親王的身份入承大統,於是發生震動朝野的"大禮儀事件"。濮儀事件中的現任皇帝趙曙是死皇帝趙受益的侄兒,自幼就被趙受益抱到宮裡當作兒子撫養。大禮儀事件的現任皇帝朱厚驄只是死皇帝朱厚照的堂弟,兩人從未見過面。依人倫常理判斷,濮儀事件所發生的問題根本不可能發生,但它還是不可抗拒地發生了。儒家系統的士大夫翻開古老的儒書,揀出一條荒唐的邏輯:認為小宗入繼大宗,應以大宗為主,朱厚驄雖無法作朱厚照的兒子,但必須作朱厚照的父親朱佑樘的兒子,這樣大宗才算不絕。依此推斷,朱厚驄應該改變稱謂,稱伯父朱佑樘為父親,稱伯母朱佑樘的妻子為母親,而改稱自己的父親為叔父,改稱自己的母親為叔母。

  這一次跟濮儀事件不同的是,政府全體官員的見解完全一致,說明士大夫階層的整體素質在四百年中有很大的滑坡。只有一位新考取進士,在教育部實習的年輕人張璁有另外的看法。他向教育副部長張瓚說,朱厚驄是繼承堂兄的帝位,不是繼承伯父的帝位,是入繼帝統,不是入繼大宗。朱佑樘自有他的兒子,如果一定要大宗不絕的話,不應該為朱佑樘立後,而應該為朱厚照立後,所以朱厚驄不應改變稱呼。但他的建議立即招徠以宰相楊廷和為首的全體官員的怒斥,並險些招來殺身之禍。朱厚驄當時只有十五歲,位子還沒坐穩,只好向士大夫官員屈服。四年後,朱厚驄認為帝位已穩,就正式下令恢復舊稱,伯父仍稱伯父,父親仍稱父親。士大夫官員大為震動,一個個如中風狂走,象是到了世界末日。這時宰相楊廷和已死,他的兒子楊慎繼承乃父的遺志,成為大禮義事件的領袖人物,他大聲疾呼說:"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另一位大臣王元正也哀號說:"萬世瞻仰,在此一舉。"於是包括各部部長在內的全體高級官員數百人(都是士大夫出身),一齊集合在左順門外,匐伏跪下,大喊朱元璋和朱佑樘的帝王稱號,然後放聲大哭。(一個大男人能夠當眾大聲哭號,真難為他們。)他們宣稱所以如此,是痛心千古倫常和國家命脈都已頻於毀滅前夕。雖然有宦官奉朱厚驄之命前來勸解,但他們誓言在朱厚驄不改稱父親為叔父、母親為叔母之前,就要一直哭下去。

  朱厚驄下令逮捕哭聲最大的官員一百三十四人投入錦衣衛詔獄。第二天再補行逮捕九十餘人,全部在早朝的大殿上當眾打屁股,其中十九位士大夫沒有福氣承受這種"養士"的待遇,竟橫死在杖下。楊慎、王元正幸而不死,於廷杖後貶竄蠻荒。

  一五四0年,朱厚驄為了修煉成仙,象被皇宮吞沒了一樣,不再出席早朝,不跟群臣見面,國家行政因此陷於癱瘓。自一五四0年到一五六六年逝世,二十七年間總共只跟群臣見過四次面,平均每七年

  出席早朝一次。象這樣關係帝國命運的大事,士大夫更有理由跪在宮門外集體請願,應該哭得更為響亮,但他們居然沒有去哭諫,甚至一個人也沒有。

  --心胸狹隘,自視過高,互不買帳,好口舌之爭,好拉幫結黨,講派性不講原則。

  中唐時期,唐王朝中央政府出現了著名"朋黨之爭"。以李德裕為首的代表門弟世家出身官員的"李黨"和以牛僧儒為首的代表平民出身官員的"牛黨"展開了不可調和的權力之爭。兩派互相攻訐,極盡傾扎陷害之能事,置國家民族利益於不顧,為了黨派內部的狹隘利益無視最基本的原則和是非標準。

  黨派之爭的特點是:一切以是否屬於本黨本派為唯一尺度,屬於本黨本派的縱壞也好,不屬於本黨本派的縱好也壞;黨派內部的人犯了再大的錯誤也好商量,黨派外部的人就是再小的失誤也要上綱上線。至於善惡、是非、好壞、正邪、美醜等價值尺度都要從屬於黨派這個尺度,不能獨立作為評判某事某人的標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