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監軍宦官並不能如所預期的防止統帥叛變,而只會誣陷統帥叛變,或把統帥逼反。撲滅安史兵變的大將僕固懷恩,一門之中為國捐軀的四十六人,女兒也為了國家的和親政策遠嫁到回紇汗國。但他得罪了宦官駱奉先,於是駱奉先密告他謀反。僕固懷恩發覺之後,不願作高仙芝第二,只好選擇叛變才能自存。昭義軍區監軍宦官劉承恩經常凌辱節度使劉悟,甚至計劃綁架他。劉悟在忍無可忍之餘逮捕劉承恩,發兵和中央對抗。同華軍區節度使周智光索性把監軍宦官張志誠殺掉,聲明說:"僕固懷恩本來不反,被你們逼反。我本來也不反,今天為你而反。"

  唐憲宗李純即位後,唐王朝呈現中興氣象,藩鎮割據的局面有所緩和,中央政府的權威大大增長,連"河朔四鎮"也陸續歸附中央。四鎮之一的成德軍區節度使李寶臣征討有功,李純特派敕使宦官馬承倩前往慰勞。馬承倩臨返長安的前夕,李寶承親自到旅舍致謝,並送禮物綢緞一百匹。河朔地瘠民貧,搜括不出多少財物,這已是超級重禮了,但馬承倩卻嫌太少,把禮物拋擲道旁,大罵而去。監軍宦員的貪暴和跋扈可見一斑。李寶臣無法忍受這樣的羞辱,決心脫離中央。

  宦官的暴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因為昏暴的皇帝堅定地相信他,於是宦官的暴行不但公開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滿足的對象,隨時都會發現忽然陷入"謀反"的巨案。雖然大臣們不斷向皇帝建議加以約束,但皇帝都聽不進去,連本來很英明的唐憲宗李純也不承認宦官誣陷過大臣。他說:"宦官怎麼敢誣陷大臣?即令有什麼讒言,當皇帝的也不會聽。"還得意洋洋地宣稱:"宦官不過是一個家奴,為了方便,差使他們跑腿而已。如果違法亂紀,除掉他們就跟拔掉一根毫毛一樣。"李純誇口後不久,即被宦官陳弘志謀殺,曇花一現的"中興"也隨著李純的暴死成了昨日黃花,藩鎮再度專橫割據如故。

  唐代宗李适在位時,涇原軍區兵變,李适對統軍將領疑心更重,於是把禁衛軍交給宦官統領,兩軍司令官也由宦官充任。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措施,從此禁衛軍掌握在宦官手中,形勢為之一變。第二次宦官時代與第一次宦官時代也因此有了質的區別。第一次宦官時代宦官的權力來自皇帝。第二次宦官時代宦官的權力前期來自皇帝,後期來自他們統率的禁衛軍。從皇帝手中竊取權力的前提條件是皇帝昏庸無能,如果皇帝英明果敢,宦官專政的局面就會成為舊話。權力來自統領的軍隊情形就不同了,即令皇帝不信任宦官,企圖限制他們的權力,但軍隊若不答應,皇帝也無可如何。宦官長期統領禁衛軍,這支軍隊事實上成了他的親軍,親軍對統率的支持力又遠遠大於皇帝和國家,因此皇帝是不可能取得禁衛軍的合作的。宦官因有軍隊的支持,皇帝不但動不了他,他反而可以隨時動動皇帝。因此第二次宦官時代宦官的權力更為廣泛且鞏固。到了唐王朝的後期,執掌禁衛軍的宦官幾乎成了實際上的皇帝,皇帝則是他手中的一個傀儡。

  宦官掌握軍權之初,對皇帝還存有敬畏,但時間累積下來,宦官在禁衛軍中布置成熟,培植下不可動搖的勢力之後,力量的天平就會發生有利於宦官的傾斜。憲宗李純死後,為了繼位人選,宦官內部發生火併。右禁衛軍司令官梁守謙,把左禁衛軍司令官和他打算擁立的親王李惲一齊殺掉,改立太子李恆。這是一個更為不祥的開端,繼任皇帝不由前任皇帝決定,而由宦官決定。前任皇帝即令生前決定,他死了之後也要經過宦官集團重新審查。皇帝被殺被立,都身不由主,連自己都不能保護自己,這種現象越到以後越甚。下面把唐王朝後期的幾個皇帝的遭遇逐一列舉出來,使我們對第二次宦官時代宦官的巨大權力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十四任帝李純:八0五--八二0年在位,為宦官陳弘志所殺。

  十五任帝李恆:八二0--八二四年在位,為宦官梁守謙所立。

  十六任帝李湛:八二四--八三六年在位,為宦官劉克明所殺。

  十七任帝李昂:八二六--八四0年在位,為宦官王守澄所立,在位期間發生"甘露事變",包括宰相在內的高級官員數千人,被宦官屠殺一空。

  十八任帝李炎:八四0--八四六年在位,為宦官仇士良所立。

  十九任帝李忱:八四六--八五九年在位,為宦官馬元贄所立。

  二0任帝李 :八五九--八七三年在位,為宦官王宗實所立。

  二一任帝李儇:八七三--八八八年在位,為宦官劉竹深所立。

  二二任帝李曄:八八八--九00年和九0一--九0四年在位,為宦官楊復恭所立。即位後和宰相韋昭度力謀振作,企圖限止宦官權力,結果被宦官聯合親信節度使打得東躲西藏,後被宦官劉季述囚禁,迫他傳位給太子李裕,一年後雖被仍然忠於皇帝的宦官救出復位,但已完全被宦官控制。

  看了上述這些皇帝的遭遇後,也許有人要問,禁衛軍歷來都有統領,他們為何沒有構成對皇帝的威脅,而宦官掌握禁衛軍後卻可以隨意廢立皇帝,難道非宦官統領的能力不如宦官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非宦官統領的能力應該高於宦官,但他們多少有點原則和節操,為人處事比較注意社會輿論的反映,也會顧及行為的後果,不會輕易去犯叛逆大罪,一旦失敗不但身敗名裂,還會殊連九族。宦官則連最起嗎的節操都沒有,行動起來也會不顧後果,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名聲可敗壞且沒有親屬可殊連,因此他們掌握軍權的危險性比正常人要大得多。可見皇帝當初為了防止武人干政而把軍權授與宦官等於是用毒蛇來替代老虎,後者的危害比前者要大得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