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士大夫跟宦官鬥爭中,宦官獲勝的機會明顯要多得多,因為皇帝在他們的掌握之下。十二任皇帝劉宏對宦員的信賴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他常指著兩名臭名昭著的宦官說:"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一個皇帝說出如此沒水平的話,劉宏的昏庸也實在有點過份。一個國家由這樣的皇帝掌舵,撐船的又是最沒責任心道德水準又最為低下的宦官集團,帝國的航船自此駛入了礁石叢生的水域,要想不翻船簡止是和天老爺過不去。

  公元一六六年,宦官一手製造了為期十八年的"黨錮"之禍,對知識分子進行了空前的大迫害。二

  百多名理性尚存,拒絕與宦官合作的士大夫被禁離故鄉,褫奪公職終身,不得擔任任何官職。士大夫領袖之一的范滂進監獄時,對前來送行的小兒子說:"我要是教你作壞事吧,壞事畢竟不是人作的:我要是教你作好事吧,你爸爸的結局就是做好事的下場。"這段話今天聽起來仍令人心靈滴血。

  宦官的胡作非為很快敲響了東漢王朝的喪鐘。公元一百八十四年,太平道教主張角鼓動幾十萬信徒武裝暴動,全國籠罩在一片血光之中。此是帝國的根基已被宦官淘空,東漢政府既無財力軍力又無統帥人才來平息這場暴亂,無奈之餘只好飲鳩止渴,乞靈於地方武裝對抗"黃巾軍"。地方軍閥乘機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收編降伏的黃巾,形成割據一方的勢力,不再聽命於中央政府。黃巾民變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全國軍閥割據的局面自此形成,東漢政府已名存實亡,權力所及的範圍只有首都洛陽周圍的一小塊地方。

  宦官的瞎胡鬧也為自己掘好了墳墓。公元一八九年,最後的日子來到了,士大夫領袖之一的禁衛軍統領袁紹率領五千名全幅武裝的禁衛軍縱火焚燒宮門,攻入皇宮,對宦官作絕種性的大屠殺。無論老幼,無論平常行為如何,統統格殺勿論。可憐那些平日受盡欺凌,還沒來得及作惡的小宦官,也不明不白地作了刀下之鬼。

  第一次宦官時代就這樣在宦官的屍山血海中結束。宦官似乎應該從中吸取血的教訓,不再干預超越自己能力的政治,可惜宦官沒有接受教訓的智商,同樣的悲劇一再地在中國歷史上重演。

  三、第二次宦官專政

  第二次宦官時代從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開始,到九0三年朱溫發動宮廷政變結束,歷時一百四十九年。

  第二次宦官專政是皇帝與地方軍閥鬥爭的產物。

  唐王朝是一個有進取精神的王朝。從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前期的一百年間,歷任皇帝不斷開疆拓土,漠北和西域相斷歸入中國的版圖。為了統治新開闢的疆土和對外保持進攻態勢,唐王朝在邊境地區先後設立了十個軍區--藩鎮,軍區司令官稱"節度使"。節度使最初只管軍事,後來為了提高軍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節度使可就近徵兵籌餉,逐漸掌握了軍區內的財政和行政權力,節度使因此成為軍區內名副其實的最高統治者。節度使權力的增大有利於保持唐王朝軍事力量的強大,不利因素是為節度使積累了對抗中央政府的資本。公元七五五年,范陽軍區節度使安祿山被酒肉宰相楊國忠逼反,率領蕃漢混合兵團十七萬人南下,一路勢於破竹,東都洛陽首都長安相繼失陷,爬灰皇帝李隆基狼狽地逃往四川。他的兒子李亨前往西北五百公里外的寧夏靈武重組中央政府,徵召仍然忠於唐王朝的軍隊討劃安祿山。經過這次打擊後,皇帝對軍事將領充滿戒心,在任用他們的同時又嚴加監視,防止他們象安祿山那樣叛變。於是發明一種此後幾乎遺害一千年的監軍制度,派遣宦官出任監軍。不但軍區設有監軍,就是比軍區小兩三級的軍事單位也設有監軍。武裝部隊中遂形成兩個系統,一是傳統的軍事系統,一是可以直達皇帝御座的宦官系統。監軍的任務,表面上是協助軍事統帥,事實上是在防止叛變。

  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下去了,但節度使的力量非但沒有消弱,相反還有大幅度的增長,最終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割據的形成,由於安史手下若干當節度使的大將在投降中央政府時,仍握有強大的武裝部隊和重要據點。大亂之後,皇帝和宰相杯弓蛇影,不敢予以調動,命他們繼續擔任原職如故,只求表面歸順,維持統一的外貌。這些節度使當然了解這種政治形式,遂乘機取得合法的割據。不但軍事、財賦、行政全部壟斷,連節度使的職位也父子相承,成為無名有實的獨立王國。其它軍區也紛紛仿效,加之安史兵變後,全國逐漸都被劃作軍區,作為對內抗衡和安置軍閥的工具,全國藩鎮割據的局面因此形成。在這種政治形勢下,皇帝更沒有理由不防範軍事將領,監軍宦官的權力也隨著節度使力量的增長而增長,最終到了連皇帝也無法收拾的程度,第二次宦官專政因此來臨。

  因為監軍是一個權威的職位,所以宦官擁有極大的權力,軍區首長在皇帝眼中的份量和好壞並不在於他的文治武功,而在於監軍宦官的呈給皇帝的一面之辭;一紙密告,就可以使統帥人頭落地。中央第一任討劃安祿山的統帥高仙芝和副統帥封常清,就因為不能滿足監軍宦官邊令誠的勒索,邊令誠密告他們通敵謀反,二人遂被雙雙處斬。繼任的統帥哥舒翰也因不能寵絡宦官,被宦官誣陷為"養敵自重",結果只好在不該出戰時含淚指揮潼關守軍作自殺性地出擊,意料中的全軍覆沒,使安祿山饒幸成功。不過最有意思的是,當安祿山攻陷潼關,向長安挺進時,邊令誠帶著皇宮的鑰匙第一個向叛軍投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