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物相雜,故曰文。”萬物因為變動不居,故都有相雜,金木水火土,隨處相雜。譬如水跟火相雜,水多火就息了,火多水就幹了,水與火相雜,產生了人類的文明與文化。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人類的文明與文化要永遠掌握在人的手中,才是正途。拿《易經》的道理來講,無論科學發展到什麼程度,運用科學的還是人,也就是科學被人類所用。但是現在很可怕了,也很不幸,人已被科學所利用了,這就是《易經》說的“文不當”。“文不當故吉凶生焉!”科學的發展,對人類而言,不是大好,就是不壞。就今天的發展來看,人類的浩劫恐怕快要來了。為什麼我們敢這樣說?是根據《易經》的道理看到的。

  第十章是研究《易經》理論的。後世有一派學者,專門用《易經》來研究歷史的變化。宋朝邵康節的《皇極經世》這部書,就是專門研究歷史哲學的。現在市面流行的《推背圖》、《燒餅歌》之類的書很多,過去帝制時代都封鎖在皇宮大內,八國聯軍到北京,這些書才流傳到外邊。因為這些主要是預言歷史變化的,過去是禁止一般民眾閱讀與研究的。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故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始終,怕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醫世的學問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第七章談到“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優患乎”?這裡說“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孔子研究《易經》認為.《易經》的學問最發達的時候,也就是殷朝末年、周朝革命的時候。最為興盛是文王坐牢時候的著作,因此才叫《周易》。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俱以始終。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是故其辭危”,所以它用的辭句都是真話,實實在在的直言。危是直言不阿的意思,當然也含有危險的意思在內,在這裡不完全作危險講。

  “危者使平" ,正的道理是要求天下太平。

  “易者使傾”,易就是變動,變動中容易倒下來。不希望他倒下來,便要把它扶持起來。

  “其道甚大”,所以就歷史來講,這裡邊包藏的學問非常的大。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文王研究《易經》所得的結論,也就是這八個字。所謂“百物不廢”,就是一切萬物之間互相都有一種關係存在。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人與天地萬物之間時時都為謹慎小心,這就叫做戒慎恐懼。宗教家所講的“戒”,並不是條文,隨時小心就是戒,做人要隨時在戒慎恐懼中。儒家的學說就在發揮這四個字的道理。

  “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戒、慎、恐、懼,並不是要我們終日生活在恐怖害怕中。如果那樣,這個日子便活不下去了。事實上,也用不著這樣。“其要無咎”,自己心中寂然不動,永遠是太平的,“此之謂易之道也”。《易經》所告訴我們《易經》的道理,就是這樣。

  這一章的文字很容同懂,很淺易明白。換言之,就是帝王領導學的中心。其中最重為的只有兩句話,就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傾”,這就是最高的帝王領導學,使不平的能夠平,使要倒的國家社會不要倒。這個中間的道理、學問、方法,“其道甚大”,大太多了。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為無咎。”這就是處處做到沒有毛病,能夠做到沒有毛病,“其道甚大”,這個中間的學問太大了。所以後人稱《易經》的學問是醫世之學,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故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樣,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故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乾健坤順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似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乾代表天,也就是宇宙的功能。宇宙能夠生出萬物,是其本來的功能,是無聲無相的。給它一個代號,《易經》叫它做“乾”,這就是“天下之至健”,大家都叫它神,或者如來。我們中國《易經》文化不用宗教名詞,只用一個邏輯的代號,這個代號叫做“乾”。

  孔子認為乾卦的德行是“恆易以知險”。什麼叫做“德行”呢?“德行”就是道德行為的功能。乾卦的性質,代表了宇宙萬物最初的功能,是很平常、很容易的,像是餓了就知道吃,男女結婚就會生出小生命來,一粒種子埋在上里就會發芽、開花、結果……這些都很平常。可是如果你要仔細地去研究,那就太複雜了。乾卦代表的道理,是非常平易的,但是平易之中也有不易的,看似與人無杵,平平常常、了無風波,卻不知四面八方已經危機重重了。譬如一顆種子埋在土裡,不一定會抽芽,不一定會開花,也不一定會結果,它隨時會有意外,會有變化。一旦遭遇變化,有了變故,便一切都完蛋了!這些我們都要知道。因此孔子提示我們,乾卦的道理是“恆易”的,但也是“至險”的。

  艮卦代表了大地,代表了女性,也代表了柔順,是“天下之至順者”。它的性能德行是“恆簡”的,說明了宇宙間的道理是很簡單的,並不是那麼高深幽遠,而是人人易知易行的。雖說非常簡單,但我們不為忘了,天地的道理越是最簡單的,越是難懂,簡單到了極致,雖然聖人亦有所不知了。就像研究科學的,或東西方人類的一切學問,包括宗教、哲學、科學的等等,都是圍著一個目標在轉,就是解決人類身心性命的間題。可是人類的文化到現在為止,無論宗教也好、科學也好,對人類的生命來源問題,始終解決不了。雖然科學家、宗教家都有自己的說法,但都是自說自話,並不能獲得大家的公認。又如吃飽飯肚子不餓,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米、麥子是哪裡來的?誰也不知道。

  可見宗教哲學、科學都有無法解開的難題,都有不知道或搞不清楚的一而,這是第一層的道理。

  第二層的道理,是乾坤兩卦在領導上的原則問題。

  乾卦是“天下之至健也”,當老闆、當領袖的人,他的性能是“恆易以知險”。譬如我們有本錢,開個公司非常容易,但是隨時都有危險,這些在今天國際經濟瞬息萬變中,更是看得很明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