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初辭擬之,卒成之終。”因此《周易》這一部書,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彖辭等等,“初辭擬之”,“擬’,就是比量,是差不多,沒有確定的,講它是龍啊,講它是象啊,講它要發財啊。發財不一定是要賺一千萬,少吃虧一點也是發財。這就是比擬之,“初辭擬之,卒成之終”,最後是斷它的結果。這是講卜卦、用卦、斷卦的法則。

  雜物撰德

  “若夫雜物撰德,辨者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我們卜卦問運氣,問疾病,間出行……就是“雜物”。“撰德”就是結果如何?能不能得到等等。“辨是與非”,何謂是?何謂非?一個卦卜下來,如何判斷卦的吉凶?這要看內在的變化,不是看外面,中間的四爻很重為。這四爻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這四爻的吉凶,也是與全卦都有關聯的。這是一個原則,也就是“非其中爻不備”的意思。

  我們剛才講過,拿六爻來講,中間四爻最為重要。開始的第一爻是開始,最後的第六爻是結果,初爻開始是“其初難知”,最後的結果是人人皆知。不過我們要知道,乾永遠是天,坤永遠是地,所以乾坤兩卦的變化不大。其他各卦中爻的變化就多了。

  譬如我們隨便舉一個卦來看。我們看睽卦 ,下面是兌,兌為澤,上面是離卦,離為火,就是火澤睽。睽是睽違,如果夫妻兩人來問情感,卜到此卦,那恐怕不很妙,說不定會鬧婚變。縱不睽離,亦將反目,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出現呢?變化就在中間的四爻,乾卦 的第三爻變,內卦便為兌卦三,第五爻變三,外卦便為離,成為火澤睽。乾為什麼變成睽?就是因為巾爻變了。所以說“雜物撰德”,“則非其中爻不備”。我們說錯綜複雜、交互卦,就是雜卦的道理,它的變化就在於中四爻的變化。什麼叫交?什麼叫互?我們過去已經講得很多了,這裡不再重複。

  我們再看睽卦的交互卦。睽卦的第二爻到第四爻互為離卦,三爻到五爻互為坎卦,睽卦的交互卦便成了另一個與原卦截然不同的水火既濟卦 了。如果是朋友或夫婦卜到了火澤睽,當然是很不吉利的,今後是吉是凶,就要看它內部的變化了。如果內部變成了水火既濟 ,夫妻過了一夜,第一二天雨過天晴,就沒有事了,因為它是水火既濟,不會離開了。這個道理就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就要看中爻的變化。如果一個公司,一到火澤睽,那當然有問題;如果變成水火既濟,那就變成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再好也不過了。

  同為中爻,內卦中爻與外卦中爻,其變化的影響力也不相同。內卦的影響力量大,外卦的影響力量小。同樣地,我們做一個人,你不要問外邊客觀環境的影響如何,只問你內在身心兩方面的變化,就可以知道其餘的了。因為自己內心的變化,影響你身心的情緒,當然也影響你今後的遭遇。

  所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非其中爻不備”,要看中間的變化。就卦來說,就是中爻的變化,這是講中爻交互變化的大概。如果卜卦呢?就要看動爻了,看中爻的變動會怎麼樣,所以下面孔子說:

  “噫!亦為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噫”,就是白話文中的感嘆詞。“亦要”是大概的意思,是一件事情重要之處。“則居可知矣!” 懂了這個原理,可以不要卜卦了,你自己就已經可以知道了。這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講的善易者不卜。真把《易經》讀通了,自己不卜卦,因為天地間的道理你全懂了。這在儒家叫“神而明之”。佛家呢?是“神而通之”。真正的神通是最高的智慧,是自己一開始就知道結果。孔子在這裡加重語氣說,明白了“存亡吉凶”,就不需為卜卦了,“其居可知矣”。

  “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真正有智慧的人,讀完了孔子《易經》的彖辭,“則思過半矣”,全部《易經》的道理、學問就搞清楚了。

  未濟的人生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我們仍看這個水火既濟 卦。前面說過,火澤睽可以交互為水火既濟,如果把水火既濟顛倒過來,就變成火水未濟了。《周易》這部書由乾坤兩卦開始,最後是以米濟作結束。其實,八八六十四卦全部都是未濟啊!所以我經常告訴大家說,如果懂了未濟,《易經》的全部道理你就懂了。《易經》這一部書是沒有結論的。六十四卦最後是未濟卦,什麼道理呢?因為這個字宙是作不了結論的,人生也沒有結論的,歷史也永遠沒有結論。宇宙永遠發展下去,沒有停止,所以是未濟。很多年紀大的朋友常說,還有一年兩年,等把這些事了啦就是去也安心啦!我也就跟他開玩笑說,老兄呀,你看看這個世界上,哪一個人是把事情辦完了才走的?有沒有?大家有沒有看見過?永遠沒有,永遠都是“未了”。二十多年前有一位憂時憂世的老兄跳樓自殺了。他自己寫了一副輓聯。上聯說:“國事如是,家事如是,如是是矣”;下聯是:“生也不了,死也不了,不了了之”。所以這世界的一切,都是不了了之。《易經》也是這樣講,政治呀,人生呀,都是沒有結論的事。

  如果我們以中爻來說呢?第二爻與第四爻,它們的功能相同,地位卻兩樣。如果我們拿這個卦來看一件事情,先把火水未濟上下卦分開,內卦就是坎卦。在坎卦的三個爻卦里,第二爻是居中位,又是陽爻,上面一陰爻,下面一陰爻,陽爻居中間,這是很好的現象。假使一個男的像魯賓遜漂流到一個孤島上,有兩個小姐也漂到這個孤島上來,這個男的一定非常吃香。相反地如果是離卦三,這個島上有一個女人,兩個男人,這兩個男人就成為這個女人的僕人了,非做她的臣子不可。為什麼呢?物以稀為貴,因為她得其中爻,得其中位。

  現在如果拿六爻來講呢?火水未濟 第四爻是三五爻的中間,也是中爻卦。但是它與二爻不同。什麼地方不同呢?位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也不同。所以孔子在這裡告訴我們,“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將來斷卦的時候,大家都為注意,二與四功能相同而異位。比方我們拿軍階來講,一位上將,可以發表他當總司令,另一位上將從總司令調戰略顧間。官階都是上將,位置卻不相同,這就是“同功而異位”。兩個人官階相同,但他們的待遇、地位卻截然不同了,這就是“其善不同”,遭遇完全不同,所以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了。同樣是一位公司里的小職員,一位很獲上級的賞識,經常派他出國考察;一位卻默默無聞,在公司里埋頭苦幹。這也是“同功異位”的道理。

  二與四

  “二多譽、四多懼。”以中爻來講,第二爻機會好。我們看乾卦的第二爻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陽能從地上剛剛出來,那種情形多好,所以說“二多譽”。乾卦的第四爻是或躍在淵,等於一條魚,是要跳上去呢?或是不跳上去呢?比方歷史小說描寫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不出山呢?不知道。等於你向一個小姐求婚,她點頭不點頭?不一定。這個時候恐怕你晚.上都睡不著覺了。不像結婚後夫婦吵架那樣威風。為知道求人的時候,也不曉得人家肯不肯點頭,這就是“或躍在淵”!不一定,大家看看乾卦就可以懂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