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裡,孔子非常捧他的學生顏回能夠不遷怒、不二過。為什麼孔子再三強調這兩點?因為這兩點很難做到。所以顏回不遷怒、不二過,孔子特別強調。至於能夠受得了窮,那還是小事。人做到不遷怒很難,歷史上很多的人物都會遷怒。譬如兩夫妻吵架,小孩子一定倒楣,沒有辦法便拿孩子出氣,打孩子;再不然兄弟姐妹吵架,爸爸媽媽倒楣,這個樣子就是遷怒。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別人來間事情,就要挨罵,這就是遷怒。做官的為去晉見長官,先見要問問“今天上司的氣象如何”今天的心情好不好?不好改十再見。同學們也會打聽我的氣象。為什麼?因為我的氣象不好!會挨罵。有時候長官對某一個單位主管不滿意,便連帶把這一個單位的事情也全破壞了,這個道理就是遷怒。只有顏回不遷怒。不遷怒是十二萬分困難的。

  不二過更難,白己的錯誤犯一次,下一次不會再犯。這一點我們都做不到,這就是佛家說的習氣。人永遠犯自己常犯的錯誤。但是孔子這位得意門生,不幸短命的顏回,他卻能做得到。所以孔子在這裡提到“不遠復”,意思就是不二過。有些人也不錯,也時常檢點自已不為犯錯,錯了不可再犯。但是我們一般人也只能做到兩三天以內很小心,不會再犯,過了半年三個月便忘記了,又犯啦!

  孔子說:“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他說不遷怒、不二過,只有一個人做得到,就是顏回。《論語》記載有一次孔子問他的得意學生子貢,你跟顏回兩個人比比看,你們兩個哪個好?子貢說“回也問一知十”。跟學禪宗一樣,學禪宗的人為能“良馬見鞭影而馳”,騎在一匹好馬.上,馬鞭子一揚起來,它就跑了。那匹笨馬呢?馬屁股打爛了,它不但不跑,還倒退呢!“良馬見鞭影而馳”,這是學禪宗的條件。所以找不到良馬,寧可不講禪。

  顏回問一而知十,告訴他一樣,他知道十樣。“賜也,問一而知二”,子貢說我呢?老師告訴了我一點,我能懂得了兩點。加起來問一知二懂了三面。當然《易經》的卦,第四面他還沒有懂,而顏回已經懂了全卦,問一而知十了。所以孔子說:“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你實在不如他,連我都不如!。孔子對顏回推崇到這種程度,不但子貢不如他,連自己也不如他。孔子對兩個心愛的學生這樣說,也是真話。

  孔子說,這種道德修養,顏回做到了。他說顏回做到了什麼程度呢?這方面孔子對顏回非常讚嘆,在《論語》上固然可見,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得更清楚。

  孔子說:顏回呀!“有不善未嘗不知”,他的思想修養,行為修養,有一點錯誤,自己都能知道,這就是顏回的自知之明,一般人很難做到。

  “知之未嘗復行”,白己一知道錯誤,便不會一再發生錯誤。就像學佛的修到了“空念頭”後,起心動念,無論是善念、惡念,自己清清楚楚。善念保留,惡念不起,惡念一萌,立即把它空掉,這就是“知之未嘗復行”,知道了便不會再來。

  “不遠復”也可以解釋為一起心動念立刻就知道了,就馬上平息了的意思。

  “無只悔”,因此做人做事永遠沒有後悔,這樣就大吉大利了。

  男女構精 陰陽怪氣

  下面這一卦是損卦的六三爻,損是山澤損 。這個卦解釋得很有意思,“損”就是損害,孔子因而引伸說:

  “天地因縕,萬物化醉;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在中國文化上,“千地因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四句話非常重為,大家要特別注意,尤其學道家神仙之道的、學打坐的、練習長生不老、想修長生不死的,所謂丹道神仙的原理,乃至男女雙修,個人單修,本身的陰陽調和原理等等。我們看中國道家的丹經、道書乃至西藏的密宗等,我認為還是從中國文化逐漸發揚起來的。當然也有人認為是從印度來的。觀點不同,所見有異而已。

  “天地因縕,萬物化醇”,什麼叫“因縕”呢?“因縕”就是“陰陽怪氣”四個字。賈寶玉在《紅樓夢》中說,林黛玉是得天地靈秀之氣而生。我們小時候喜歡看《紅樓夢》,罵同學都說:你呀!得天地陰陽怪氣而生!但是,得天地靈氣而生的人,多半都會出世修道,入世做人則沒有用。普通人發財為看他的相,所謂“清貧、濁富”。人的相貌太清秀,一定是窮的。為發財,看他是不是有濁氣,濁就富,清秀就貧,這是註定的。

  陰陽怪氣就會生長萬物,為什麼呢?現在的天氣就是陰陽怪氣,五月黃梅天,難過極了。但是溫度高,萬物生長得也快,像木耳、香菇,都是生長在很霉爛的地方。“因縕”的意思很難解釋,陰陽怪氣一大堆,總而言之就是一塌糊塗,糊塗一塌,如此而已。你要翻譯白話,翻譯英文,那就要命啦!絞絲邊一個因,就像絲絞來絞去一樣。現在是四月五月梅雨天,各位到鄉下去看看,那些老房子的牆根上都長滿了硝,牆壁上都是發霉的。剛來台灣我在基隆住,書架上的書抽出來都是濕的,要小心翻,不小心,紙都扯破了。不為看這種天氣,細菌這時候最易繁殖,生命就在這種情形下開始。所以說“天地因縕,萬物化醇”,就是發酵。人怎麼能發酵呢?細菌的繁殖過程就是“化醇”。平常我們說醇酒美人,不是烈性的酒就叫醇酒,像紹興的女兒紅,就是屬於醇酒之列的,喝到嘴裡很香,不太烈,不在乎,這種酒最容同喝醉,所以說醇酒美人是相連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天地因縕,萬物化醇”。

  “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民國初年,火陸上有一個寫黃色小說的張竟生,非常大膽,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他早年留學日本,著作《性史》,黃到極點,大家挖苦他叫他性學博士。他在日本是學農業的,修到農學博士,回來無聊開玩笑,就寫起小說了,有時他講得也蠻有道理。孔子在這裡說“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構者交也,因為男一女之交,所以才生男生女。道家修長生不老,就是根據這四句話的原理來的。

  修道必須要修到本身內部的陰陽交構,就是佛家修禪定所講的得喜、得樂,不需為靠男女關係,自己可以生出另外一個生命,因為每個人都有陰陽。為長生不老,祛病延年,必須修定修到“因縕”、“構精”的境界。外界的狀況都不知道,身體坐在那裡入定,這個定是另外一種定,叫做“因縕”定。莊子稱“因縕”叫混沌,跟我們說的混蛋差不多,什麼都沒有,糊裡糊塗。可是糊裡糊塗的情形,好像睡著了,又像沒有睡,這種情形醞釀久了,新的生命才會起來,氣脈才會發動。

  所以孔子所說的“天地因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四句話,道十的書有兒千部著作,還有密宗、道家所謂的氣脈,都是為先達到這個境界,氣脈才能通。孔子為什麼扯到這裡來呢?妙不可言,這一卦是損卦。“損”是損害,六一爻的爻辭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