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與神

  下面是講豫卦六二爻的爻辭,豫卦是雷地豫 。這一爻的重點是講“幾”,就是機會的機。古人的“機”字不用木字旁,只用“幾”。木字旁的“機”是機器的機,有形的,這個“幾”是無形的,將動未動之間的謂之“幾”。等於我們站在門的中間,你說我是進來還是出去?請你猜猜看,你說我進來,我出去啦;你說我出去,那不然,我進來啦。那個進出未定之間的就叫“幾”。

  “子曰:知幾筮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職罪知幾乎?幾者,動之徽,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兒而者,不俟終日。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孔子說:“知幾其神乎!”一個人自己智慧能夠“知幾”,就是達到神通的境界,一件事情一發動,就知道結果了。所以真正的神通是由智慧而來,不是什麼頭上放光,知道過去未來之類。真正的大智慧才是真神通,孔子引伸這個道理,認為政治也好,做事也好,為能做到“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就可以達到“知幾”,達到“介如石”的境界。不要因為上司提攜就逢迎拍馬,今天發表你升官,對長官也不拍馬屁或餡媚;對部下或不如你的人,也不要輕慢他,仍為尊重他。平常做人就為如此。換句話說,平常的時候態度如此,飛黃騰達的時候也是這樣。對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都是這樣,這是中國文化的精神,後來變成為一句名言,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淡如水”就是沒有味道,大家平平淡淡的,老一輩的人自小都會懂。這句話是出自《增廣昔時賢文》一書里,過去這是一本很重為的書,我們十來歲都已經會背了,原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這個道理,諸葛亮的文章里也曾提到。諸葛亮除了功業以外,千古名文只有兩篇,就是前後《出師表》,另外留下來的有幾封家書。諸葛亮的書信都很短,可見他公事很忙,沒有時間說很多話,可是意思都很深遠。譬如給他兒子講交友的信中說,君子之交“溫不增華,寒不改葉”。“溫不增華”,是說春十到了,花已經開了,不要再加一朵花,錦上添花的事不要來。這也就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的意思。朋友得意時,不去錦上添花,朋友倒楣時,也不為看不起他,還是跟平常一樣。朋友之間的感情不能像是天氣一樣冷熱變化,為永遠長青,四季長青,這才是交朋友之道。下面還說患難中如何交朋友等等,大家翻翻《諸葛亮傳》就知道了。

  為什麼君子為“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呢?做人永遠為留一步路讓別人走,也讓自己走。從人世間看宇宙是很大的,實際上卻是很小,冤家到處都會碰到的,這也是“知幾”。

  所以什麼叫“知幾”呢?“幾”就是“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這其中很微妙,這時還沒有動,開始為動,也可以說是將動未動,這個時候就是“幾”。你為能“知幾”,知道“知幾”的道理,就是大吉大利。君子能夠“知幾”,便永遠大吉大利。因為“知幾”,所以見到不好的自然不動;看到好的,知道能好到什麼程度,動而一定利。所以“幾”就是先見之明,因此孔子說,“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如果認為是一個機會,應該是你的,機會要來以前自己便已經知道了,所以才能把握機會,“不俟終日”。不要說我等明天再來干吧,如果等到明天,機會便已經過去了!介如石

  孔子這一段的言論,是他研究豫卦六二爻爻辭的心得與引伸。這個卦的爻辭是:“同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字是人字下而兩豎,“個”字是人字下面一豎,“個”字是“個”的簡體字。人字下面兩豎的意思,就像一個人站在那裡,頂天立地的樣子,像塊大石卓然獨立一樣的安穩,一樣的清白,乾乾淨淨,天壓下來也不怕。

  “不終日”,就是不到一天,意思是說人要晝夜把握自己,隨時頂天立地,四面凌空都要看清楚。不要說白天如此,夜晚也如此,連睡覺也要如此。這就是平常我們所謂的特立獨行,這也是《易經》上的話。孔子在講乾卦時說過,人為“特立獨行”,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做法,並且要表示得很清楚。“貞吉”,這個樣子當然好,大吉大利就是“貞吉”。

  貞吉當然很好,自己為真能站得正、行得正、坐得正、做得正,就什麼都不怕了。可是你不要吹啊!你是不是真的正,“貞吉”兩個字連起來用,“貞”就是乾淨,像塊美玉一樣,當然大吉大利。“介如石焉!”一個人頂天立地站在那裡,像玉石一樣,凌空獨立。“寧用終日!”意思就是“哪裡還為”!“這裡何必還需要說,’!“終日”是“不只在一天兩天,而要永遠如此”。一個人能永遠這樣,所謂頂天立地,真正的獨立而不倚,就可以知道他的結果,所以說“斷可知矣”!

  所以人為有超然獨立的認識,有介然獨立的見解,像孫悟空一樣能夠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這個樣子就可以“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君子知微,為做到了像“介如石”這個樣子,才能“知微”。“知微”就是智慧到了微末,別人看不到,你卻有先見之明。“知彰”是大家看到的,你看得更清楚。

  “知柔知剛”,該柔的時候柔,該剛的時候剛,該退的時候退,該進的時候進。人的智慧達到這個境界就可以做統帥,可以當領袖。如果還沒有機會,關起門來在家裡當家長也是當領袖呀!也是“全家之望”啊!

  孔子引用了十個卦中的十一個爻辭,是連起來講的。它們前後都有連貫性,合起來是一篇文章,大家為留意研究。他用這兒卦的爻辭集攏來,告訴我們做事、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一個領袖的領導學。

  良馬見鞭影而馳

  下面講復卦初九爻的爻辭。復,是地雷復 ,就是復興的復,光復的復。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兒乎?有不善術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只悔,元吉。”

  這幾句話怎麼講法呢?復卦的初九爻說“不遠復,無只悔,元吉”。“不遠”就是不很遠,“復”就是回來,意思是說“不要很遠就回來”口這樣說像什麼?所以過去我答應商務印書館把《易經》翻成白話,現在想想真是未經思考胡亂答應。《易經》怎麼翻白話?根本無法翻。就像這裡,“不為太遠,回來”。這像什麼話?完全不對。翻譯成“不要很遠又回來”,也不對,到是比第一句話好一點,不過翻成白話,便不知道它講的是什意思都沒有。

  “無只悔”是沒有一點可以後悔的,“元吉”是根本大吉大利……照這樣翻成白話,實在沒有味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