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大的方面看,太陽月亮,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壞處,大家從這裡可以體會出我們人生的道理。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這是講物理世界的現象,“尺蠖”爬行的時候,先把腰弓起來,狗也是一樣,要攻擊對方的時候,也是先把腰弓起來。你如果碰蚯蚓一下,它馬上把身子捲曲起來,以保護自己。所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它要把身子弓起來才能伸,才好發揮力量。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蟄”,十二辟卦裡邊有個節氣叫“驚蟄”,就是這個“蟄”宇。動物到了冬天的時候,尤其是蛇啦、青蛙啦,嘴裡含塊泥巴,鑽到泥土裡邊,不食不動,過一個冬天。有些修道人鍊氣功,就是參照這個原理來的。只要一口氣存在肚子裡,便不會餓死的。動物過一個冬天,為三個月之久,這時我們一般人都叫它冬眠。現代醫學也把打坐入定比做冬眠狀態。這個比方是不對的,不過一般人不懂,以為就是這樣。動物的冬眠好像死亡,但是它沒有死,等到二月驚蟄這個節氣,便又復生了!在台灣日期不很標準,大陸中原地區非常準確,每年春天的第一聲春雷,就是驚蟄節來了,一切蟲蛇動物馬上出土,不到這個節氣,它們是不出來的。這些蟲蛇由於氣候、地氣的發動,到了這個節氣,自己就會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動能,它們把嘴裡的泥巴吐掉,又開始了第二年春天的生命。

  龍蛇到了冬眠期好像一點出息都沒有,這正如幾十年前上海的流行話“孵豆芽”。現在這句話很少聽到了。意思就象一個人生意做垮了,欠了債躲在家中不敢出來,就叫孵豆芽。

  人到了倒楣的時候,就認倒楣,先躲起來。躲起來並不就是失敗,等待第二回合有機會再出來,這就是所謂“以存身也”。我們在中國舊小說里常常看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兩句話,就是這個道理。只要能把 自己的生命保住,才能談第二回合的衝刺。

  精義入神

  《易經》告訴我們天地是這個樣子,物理也是這個樣子,可是,這中間要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的運用,就靠你的智慧了。這個智慧有四個字,也是我國文化的哲學精神,就是“精義入神”。你的精神,你的學問,你的行為為精益求精。義就是理,把字宙的理,萬物的理,一切的物理與人生的理,融會貫通,看清楚了自己的、一切。

  精義到什麼境界?到了神妙的境界。孟子解釋這個神字是“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佛學經常用的“不可思議”,不是你可以想像到的。所以智慧用在人生境界,物理境界,就是“精義入神”。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真正能起用,這是講智慧的最高境界。換句話說,“天下何思何慮”?是“精義人神”了。我們就文字技巧來研究,關照上文,下而是“以致用也”,這就是八股文的作法了。八股文是要講究起承轉合,前後關照的。所以這句話就是說智慧、學問、精神、一切達到入神的境界,是為了要施用子社會人類。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懂了天地之理,萬物之理,把握這個真理的精神,自己能夠曉得用的這個智慧,聖人沒有辦法告訴你,懂了《易經》也沒有辦法。決定你的命運的,是在你的智慧,不是命運。這就是“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祟德也”的精神所在。

  明白了這點,就曉得人生富有富的好處,窮有窮的好處。我們中國過去的名言,叫化子當了三年,連皇帝都不想千了。這是真的,那真自由,天下人的房子就是他的房子,大家煮飯都是給他吃的,雖然是吃剩下來的,沒有關係,這就是“利用安身”。

  大家為知道安身之難,心安已經很難了,身安也很難。修道的境界就是為自己能夠“利用”,好的壞的都能用得上,都能夠適應。“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上古所謂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得到的得,是成果的意思: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孔子說他研究的結果,超過了人文世界的範圍,神鬼、上帝、菩薩會保佑你嗎?他不知道。不但孔子不知道,任何人也沒有答案。宗教哲學,我最佩服釋迦牟尼佛,他是不講迷信的。拜佛,佛就保佑你,那不是佛。佛真正的教義跟孔子一樣,一切在於你。能夠作主宰的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業力,沒有任何教主可以作你的主宰。這個宇宙是無主宰,非自然,一切都有它的前因後果。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就是前因後果。因就在果中,果就在因中,未來的事,也都在因果之中。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孔子用字很妙,超出前面所說的以外,也許我不知道,也許你們知道,佛知道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孔子的態度,非常客觀,非常謙虛,破除了一切的迷信。“窮神知化”,“窮”就是研究透徹,把神妙最高的境界弄清楚,就是“窮神”;“知化”也可以說是智慧領導了變化,也可以說是智慧到了最高層,知道適應什麼環境,知道怎麼變化。這個變化為能適應,便要“窮神知化”,“精義入神”的那個神,自己本身到達神妙不可思議的境界,自然能夠應付一切變化,就是“德之盛也”,是最高的成果。

  這是孔子以咸卦九四爻爻辭的兩句話,引伸了這麼多的道理。可是這個智慧不是亂想來的。亂想沒有用,智慧不是聰明思想的境界。智慧是寧靜到極點自行透出來的,就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的道理。大家常說打坐是培養智慧的一種學間,也就是“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所以打坐為甚麼對身體會產生好處了會長生不老?就是因為“龍蛇之蟄”的道理。

  非所困而困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這是孔子解釋澤水困 ,六一爻的爻辭。澤水困卦的意思,就像在太平洋.里弄一個養魚池,外邊還是有水包圍著,這就是困。澤就是水池,水池在大水的中間,這樣子就叫困。意思是外面的力量太大了,裡邊是小水,外面是大水,你這一點小水算什麼!這就是困卦卦象的寫意圖。

  這裡講的六三爻,六就是陰爻的代一號,六三就是第三爻。就這個卦的圖象看,從第二爻到第四爻象個水井一樣,這就叫困。

  “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這是六三爻的爻辭。卜卦卜到這一卦,糟透啦!這個人不但生意垮台,又犯了法,只有逃了!逃到哪裡?逃到荒郊野外的茅草棚下,亂石堆里,地上長的都是蒺藜(蒺藜結的子有刺,能刺人),躲在這裡等天黑,再偷偷回家,家裡老婆也不見了。這是一幅很悲慘的圖畫,跟越王勾踐被俘虜後臥薪嘗膽一樣,太太還要到吳王宮裡做苦工、做傭人,越王自己睡在草上。當時的勾踐就是困到了極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