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下同歸而殊徐”,“塗”就是“途”,不管你是哪一派宗教,哪一派哲學思想,這個能思想的是無思無慮的,是空的。但是思想本身那個東西,判斷事物的那個,是靠你的思想來的。你思想本身對不對,靠不靠得住,知識邏輯,思想的方法,東方哲學,各家跟孔子說的一樣,“同歸而殊塗”。殊途,道路不同,每一個人的思想習慣,各有各的想法,最後歸到什麼?“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其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那個能夠思想的,佛家叫做空,道家叫清靜,中國儒家沒有提出一個什麼,也沒有什麼名稱,就是這麼一個東西—“一致”。其理只有一個,那個能“一致而百慮”,它起作用的時候,每一個人的見解都不一樣。

  所以在教育上,我們今天犯了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做父母的往往把自己的失敗冀望在後代,希望我的兒女將來比我強,希望從孩子身上找回來。自己不懂科學,拼命讓孩千去學科學,自己文章寫得不好,為兒子好好給他寫文章,自己倒楣也讓兒子跟他倒楣,你將來要為家裡爭爭氣呀……所以孩一了們的負擔很重,處境很可憐,其實做得到嗎?做不到!每一個人的思想各有各的路子,但是能思想的那個東西只有一個,所起的作用就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了。

  所以要想統一天下人的思想,這種想法錯了,不可能!任何黨派,任何宗教,都犯了同一個錯誤,都想全世界統一在一個思想之下。但宗教的教主們不是這樣的,宗教的教主們是當傀儡的,他本身不希望當教主,是後人把他捧起來當教主的。宗教也可說是一個統治,懂了這個才可以做領袖。反對沒有關係,“一致而百慮”,這是自然現象,“天下何思何慮”?

  形而上的境界,那是沒有思想的思想,能思想的那個東西是無思想的。有思想是人為的變化,那個靠不住,人思想是多途的。所以孔子的名言,我們讀古書就常常遇到,“同歸而殊塗”,這就是《系傳》所說的,我們現在用“殊途同歸”這句話,就是根據這個來的。

  上台容易下台難

  孔子由這裡所發揮的道理,是咸卦九四爻辭的兩句話。這個卦是澤山咸,如果我們把咸卦構成一個圖案,這個圖案是山頂上有一個沼澤。我們中國有一個世界名山,山上有湖,就是雁盪山,山上的湖就叫雁盪湖,在浙江樂清我的家鄉。’可惜我沒有上去過。雁盪山的隱聲瀑布也是世界有名的。萬丈深淵的瀑布,加上雁盪七十二奇峰,湖在山頂,蔚為奇觀。

  雲南的洱海也是山上有海,風景也很好,是佛教的聖地。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在洱海雞足山那個石山裡頭入定,到現在還在那裡。為什麼講到這裡?大家看這個“咸”,澤山咸,是上面有水,下面有山的一個圖案。至子為什麼澤山就叫“咸”,以後講到卦的時候再說。

  九四爻的爻辭是“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澤山鹹的圖案是山上有海、海中有山。洱海就是這樣,當然風景之美使你無法想像,上面是藍天白雲,氣候溫和。所以我常說,如果我歸隱,我願意到那裡去。台灣雖然是寶島,氣候不錯,但是不及雲南。昆明比台灣舒服得多。昆明雖那麼好,還不及洱海,那裡的風景真可說是“天下妙境,人間奇觀”。

  這麼一個情景,孔子為什麼把它引用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去了?我們暫時把這兩句話擱下來,再看後面的文章。文字很好看,但這中間的分際便很難懂啦!我們看看孔子是怎麼講的。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孔子說這個宇宙的現象是‘舊往則月來”,太陽下去,月亮上來。“月往則日來”,月亮下去,太陽上來,夜來了,白天跑了。拿天體的現象來說,有兩個大標準,早晚、晝夜、寒暑、秋夏,孔子形容是‘舊月相推”。中國圖讖里的《推背圖》,也就是這裡所說,太陽與月亮彼此相推的意思,在背上推它一掌,你出去,我來啦,這就是推。孔子沒有用日月相排。排就不同了,把它排列在哪裡?既不合宇宙運轉自然法則的情,也不合文字之美,所以寫古文一個字之差,就失之千里了。這些都要注意。現在如果把它另換一個字,改為日月相換,那就更不對啦!這個“換”字不像推字那麼活,“換”是一個理念的字,這個東西換過來,相“推’,是,一個現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光明在白天,黑暗在夜裡。

  “寒往則署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冷天過去,熱天來了,“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實際上一年只有兩個現象,“冷”跟“熱”。秋天與春天是不冷不熱,在冷與熱的中間。拿熱天來講,春十是開始要熱的,由小熱慢慢到大熱。秋天是開始為冷的,由小冷慢慢到大冷,所以一年四季只有兩個現象,“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日月相推是一月,寒暑相推是一年,宇宙間的物理歲月是這樣來的,也就是天體的自然現象。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惑而利生焉。”

  白天太陽把月亮推下去了,晚上太陽退位,月亮當權。這個時候,看似太陽倒楣,屈服了。其實不然,它是在準備它的第二招,等待明天早上再來。

  “來者信也”,來的時候也許有成功,也許沒有。“信”的意思就是申,伸出來。譬如我們碰到一條蛇,蛇嘴裡伸出來那個舌頭,就叫信。來者就叫伸,去的呢?就叫屈。收縮來放到包包里去,就是屈。抖開拿出來用,就是伸。為什麼為這樣呢?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個成功,一個失敗,這個中間,就看你的智慧,如何善於利用它。一漲一跌之間,互相感應,互相影響,“而利生焉”。你有沒有智慧,就看在這個地方能不能把握了。’有白夭一定有黑夜,有黑夜一定有白天,有跌價一定會漲價,有漲價一定會跌價,有上台一定有下台。所以我們年輕時出門做事,老一輩的一定告訴我們:孩子!要記住啊!“上台終有下台時”、“上台容易下台難’,呀!上台很容易,走馬上任就可以了。但是下台下得很好,也確實不容易啊!做戰將打勝仗容同,敗仗很難打,打敗仗打得好的,千古一人,只有諸葛亮。他六出祁山都是敗仗,但是六出祁山也都是勝仗,撤退的時候不損一兵一卒,沒有少了一個人。這種仗最難打,善於失敗的人才能成功。失敗比成功還為難,所以上台容易下台難!這個道理大家為知道。

  孵豆芽的學問

  上面我們由天地日月的法則,講到宇宙的法則,“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孔子這一段話啟發我們去了解:夜裡有夜裡的生命價值,白天有白天的生命價值,危險有危險的生命價值,不危險有順途的生命價值。他認為這個物理的現象,與天地的現象都是一樣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