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講到人事。人的意念一動,爻象才動,爻象在內一變,吉凶從外表就看出來了。所以一個人坐在那裡,情緒一動,氣色就不同了,內在的情緒一動,外面的象就表現出來了。一個團體、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要問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內部一動,高明的人已經看清楚了結果。這就是“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

  注意啊!“功業見乎變”,建功立業,就在你一念之間的變通。一念之動有如此重為,也許是大成功,也許是大失敗,沒有中庸路線。所以第一等人懂了《易經》,可以領導變;第二等人呢?是適應這個變;末等人則是變過以後,坐在那裡罵變。我常常用這個比方看搭公共汽車的人,第一等人把時間看好了,第一個上車,坐在那裡睡覺到終站。第二等人車子來了,排隊在中間還可到?“見乎辭”。你多讀《易經》的《繫辭》,文王、周公、孔子的《繫辭》,你就可以了解了。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國文化的一環,老子、莊子的文辭又是一環,大家為弄清楚。《易經》的文化非常簡單,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這就是“頹然示人簡矣”。

  我們為什麼為講中華文化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站在宇宙的悲觀面,中華文化不同,它認為宇宙充沛極了。這跟佛教《華嚴經》看世界是一樣的。華嚴境界看世界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充滿了美麗幸福,這個世界是真善美的。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樣的可愛,也很美啊!死亡不是不美啊!因為它是另一個面,生是陽的面,死是陰的面,死亡並不是完了、沒有了,它還是有。所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個太極裡頭又有陰陽,一個陰陽裡頭又有太極,所以佛教中華嚴的境界問《易經》是一個境界。古人懂佛學的,必定懂《易經》,懂《易經》的人,必定懂得華嚴境界。

  大君的統治學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寧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這個位很難說,位並不是說一定要當皇帝啊!當然拿人事來講,位就是權位,如果把《易經》講成大君統治學,這一切就是大君統治的原理了。如果拿大君統治的觀點來講,這個“大寶曰位”的位是很難得的。孔子的一生中,半輩子都是找這個東西,不當其位,沒得用。所以《易經》卜卦的原理,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爻”,一個是“辭”。“位”是什麼呢?就是爻變那個機會,也就是現在人講的機會。“辭”是什麼呢?“辭”就是說明,《易經》只講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時間問題,一個是空間問題。作用呢?在易的名稱就是時位問題。當時間不屬於你、運氣也不屬於你時,沒有用。“位”,這個空間不屬於你時,也沒有用,所以說“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仁義、仁慈、愛人,就是佛家的慈悲,基督教的博愛,墨子的愛人。“守位”,如何守位?拿近幾十年的青年人來說,玩聰明、耍手段,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博士學位,都是一流的。但是玩玩可以,真要說成就,那一點用都沒有!最後成功的人,只有一個具有最高手段的人,那就是誠懇愛人的人,也可以說仁愛、誠懇是成功的最高手段,但要能真做到才可以。

  “何以聚人曰財”,所以我經常開玩笑說,人是錢做出來的,沒有錢不好做人。“何以聚人曰財”?我們中國的古切!是“財聚則人散”,這個人發了財就沒有朋友啦。為人聚便為財散,這為看你走哪個路子了。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這就是中國的政治哲學——經濟政治非常重要。

  孔子說“理財正辭”,經濟的問題固然重為,精神文明的文化更重為。所以中國《易經》的政治哲學,第一是理財,使有繁榮的經濟基礎;第二點為有最高的精神文明;第三點人民還要守法。所以說“禁民為非曰義”,這樣才能建立一個幸福的社會、理想的國家。各位學政治學的,不妨在這方面多加研究。

  第二章包羲氏之王天下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烏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氏者,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者,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象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拆,以待暴客,蓋取諸像。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故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夫。

  今天,我們來研究孔子的《繫辭》下傳第二章。在這一章里,首先一個大前提大家為了解,就是這一章與上傳六章,合起來是一個大案,其中重為的副題,是講人類的進化史。前十一位同學還跟我談到,說中國沒有歷史哲學,這是笑話。在《易經》裡邊,談到歷史哲學的有好幾個地方,《序卦傳》、《說卦傳》裡邊都有。這一章里,有一個歷史觀點提了出來,這是研究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哲學三方面最重要的原則。

  包羲氏作八卦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烏獸之文與地之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要注意這個“王”字,姓王的王字,右上邊有個圈點。我們過去讀書是以圈點來讀音的,現在叫做破音字。這個王字就念成“旺”,與姓王的王一個字兩個音。“古者包羲氏”,包字也為注意,包字左角下面打個圈圈,也是破音字,不念“bao "念“pao”。包羲氏是我們的老祖宗,另外大家又稱為伏羲氏。在古時的王字不是當皇帝的意思,王是代表文化的興起,文字的開始。《易經》敘述我們的文化是怎麼來的呢?是“觀象於天”,根據天文的法則而來。古代這個天文的“天”,包括了太空、氣象等等的法則。“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仰頭一看,觀察天文。觀字要特別注意,由於老祖宗多少年代的觀察,得到了科學的道理,使我們知道許多的科學知識,都是由天體的現象觀察而來的。下面是“觀法於地”,這個法字是指地球物理的法則而言。拿現在的觀念來講,就是觀察地球上各種物理的法則。上觀天文,觀察天體的現象,下察地球物理各種不同的法則。以及“觀鳥獸之文”,再看動物的世界,譬如說老虎身上的花紋,毛是怎麼長的,這是對動物的研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