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貞明”不完全是我們看到的這種光明。世界上有些生物,並不喜歡我們這個光明,而喜歡我們認為是黑暗的那種光明。所以,到夜裡這個世界上活動的生命,比我們白天活動的生命,起碼多幾十萬倍。那些生命也是“貞明”啊!我們人類是喜歡太陽光,所以太陽的光明限於人類,其他的生命大部分是喜歡另一種光明。不過卻有一個相同的原則,那就是都需為光明。所謂黑暗與白天是光色的不同,光的功能則是一個。這就是所謂“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萬變不離其宗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我們看《易經》的學問,孔子的心得報告說,“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就是動輒得咎。一動四分之,一的機會是吉的,四分之三是不吉的。但是這裡告訴我們一個結論,動不一定壞,“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雖然一動四分之一是好的,但是正動卻永遠是好的。怎麼樣才是正動呢?這是個大問題了。我們注意,孔子這一篇文章寫得特別好。如何是正動呢?下面答覆我們正動的道理。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賾然示人簡矣!”

  “易”,就是容同的易,大家為注意!“易”有三易,簡易、交易、變易。《易經》的學問不要看得那麼複雜,它非常簡化,“確然示人易矣”!“確然”,就是很正確地告訴你。用白話來說,《易經》的學問很正確地告訴你,就是簡化,並不那麼複雜。所以真懂了《易經》,那是很簡單的。它簡化在哪裡?就是上面說的三易之道。

  宇宙間的事物,都是彼此交互在變化,交互變化的法則,就叫變易。到了宋儒,額外加了一個道理,叫做不,易。一般所謂三同之道,是簡易、交易、變易,不談“不易”。以不變應萬變,就是根據《易經》哲學來的。一切的變化,變來變去,根本形而上那個東西沒有變。沒有變的東西,就是“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這個是不變的,所以說“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坤卦呢?:“聵然示人簡矣”。懂了乾那個法則,宇宙之道非常簡化,沒有那麼複雜。懂了坤卦那個法則,人世間、宇宙間的道理就是“聵然”,很自然,很順暢。告訴你很簡單,這就是簡易、交易的道理。所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這是孔子寫的報告。

  乾坤兩卦,可以代表太陽月亮,也可以代表男女,也可以代表抽象的陰陽。它是代表天地、陰陽、是非、善惡等的各種符號。

  銀河系裡的妙音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爻也者,效此者也。”每一卦有六爻,每一個爻的動,都是效法天地的動。還記得一九四九年剛來台灣,我當時在基隆,過去那位胡適之先生寫了文章,說中國文化是靜態的文化。很多老先生跑來找說話。那些老先生幾乎要氣瘋啦,說胡適之胡說。他們帶了很多資料給我看,我看真是胡扯,又考據虛雲老和尚什麼的事搞這一套。胡適之一生專門做些小氣的事.我說跟一個和尚有什麼過不去的?一個大學問家,應該做的學問多的是,偏偏要研究一個和尚。中國的哲學家就是搞這種事情嗎?因此我寫了一部書《禪海蠡測》。當然我一句罵的話也沒有,就是為糾止那些錯誤的觀念

  中國文化講宇宙是個動態,整個的生命都是動態你說那我打坐修道不是靜嗎?那是大動,不是靜。靜是人為的,把大動當成了靜是不正確的,因為動得太大了,你反而覺得它是不動。等於老子說“大音稀聲”,最大的聲音,我們聽不到。有些微聲會使音樂發生干擾但我們的感官聽不到,可是很多生物聽得到,科學儀器聽得到。銀河系裡有些聲音很美妙,也很怪異。以前我在峨嵋山閉關的時候,在雪山頂上,一年總為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下雪的,半夜起來打坐,不為說人的聲音聽不到,鳥的聲音也沒有,連鬼的聲音也聽不到。人到了空谷之中,一點聲音都沒有,住久了連你自己走路的腳聲都聽得很清楚,所以莊子說“空谷足音,跫然而喜”在那萬籟俱寂、絕對一點聲音都沒有的境界裡,你會害怕的。絕對沒有聲音,那真會嚇死人。因為真正沒有聲音,那是實在的,那是另外一個味道。

  人在孤零零的山頂上住久了,你聽到了一個人走路,跫然那個腳蹬一下,啊喲!那真高興得不得了。莊子把這種情形形容到了極點,真是那個樣子。那個時候半夜你靜坐下來,會聽到虛空中很美妙的音,奇怪得很,那種聲音美得不得了,聽了連打坐都不想坐了,很想隨它動起來。那可不是現在舞台上那種狗呀貓呀的唱法,不是現在的音樂,那真是好極了,就是莊子說的“天籟之音”,也不是神秘性的,我現在回想,那種聲音是銀河系裡反射過來的聲音。一個人不一定在山頂,當你打坐靜到極點的時候,就可以聽到,即使在都市中也會聽見。

  為什麼會講到這裡?這就是交的道理,“爻”就是交。乾坤一動就交,這個裡頭音聲相交、光明相交、視感相交。所以爻、卦是個整體的。譬如我們人體這個卦,身體內部的組織,神經、頭顱、五臟六腑、心肝脾肺腎就是爻,爻動就是一個投影。這樣一來使我們了解,有些傳教士的解釋是有問題的。他們說“上帝照他的形象創造了萬物”,這句話並沒有錯。但是我們先要弄清楚所謂上帝是什麼?如果說上帝就是乾卦、是個代號,那就對了。那他可以叫上帝,也可以叫其他,那沒有什麼關係,因為那只是個代號。

  中國文化不用神,而用乾,它代表了上帝,舉凡這個宇宙的生物、萬有,都是它本體的投影。我們的生命是一重的、四重的投影,所以它與本體是合一的。

  提到中國文化,司馬遷講學問之道,他把學問的價值提得很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就是司馬遷歷史哲學的觀點。中國歷史已經變成宗教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就是宗教的道理。這是第三重,“效此者也’,。

  “象”,一個卦就是象,“象也者,像此者也”。大家為注意啊!孔子研究的心得報告,卦也不一定用這個畫法,你可以用別的符號來畫。把卦畫成這個樣子,是“像此者也”,是差不多像那個樣子。等子我們到照像館裡照的像,那個是我嗎?不是我,“像此者也”,像我而已。畢竟它不是我,它只是我的投影而己。

  人生成敗關鍵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經》的帝王學、領導學。大家為知道,《易經》呀:老莊呀,都是我國帝王領導學中最高的哲學。天下人事宇宙萬有,皆見子爻象的動,我們思想一動,就是爻象動;一個念頭,爻;你思想動了一下,就是爻動了,爻動了就會交、會變。孔子在《禮記·經解篇》中介紹中國文化,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易經》的學問是宗教的、哲學的。懂了這個學問的人,自已為修養到聖潔一一聖人最高境界,便要清心寡欲、靜到極點才可。潔靜是宗教性的,哲學性的,精微是科學性的,那比電腦還要精密。如果頭腦比電腦我要精密,就可以研究《易經》的卦象了。不但要精密,還要通這個“微妙”,所以潔靜精微,易之教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