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麼要想知道宇宙的奧秘,究竟靠誰呢?上帝好啊還是人好?答案還是人。就是孔子說的“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一切“道”都是人文的,人的價值有如此的偉大,智慧至上!智慧到達了神明的境界。我們閩南語有人稱菩薩為神明,就是這個地方來的。“神而明之”是智慧之學,通神啦、真正明自啦,還是“存乎其人”。上帝從哪裡來?是人捧出來的,菩薩也是人拜出來的。假使我們都不拜他,他一點也沒有辦法,所以說沒有人的存在,也就沒有神的存在了。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自然達到目的,使老百姓受到影響,這是了不起的聖人。“不言而信”,不需要搞宣傳,一人家就都聽你的,達到所謂萬民服從的境界,天下人都歸心了。那要怎麼樣才做得到呢?每個人要從自己做起,要“存乎德行”。最後的勝利是道德的行為,不是手段。手段沒有用,用手段最後還是為吃虧的。要想真成功,“存乎德行”才是根本。這就是《繫辭》上傳的結論。

  第一章 八卦成列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賾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大家知道孔子的《系傳》分上下兩部,《易經》也分上經下經,上經三十卦,由乾、坤開始到坎、離止;卜經三十四卦,由咸、恆兩卦開始到既、未濟結束。(咸,我們過去讀為“喊”。)上經三十卦,像一個月三十天的現象,下經三十四卦,另有說法。《繫辭》的上傳,是孔子研究上經的報告;下傳是研究下經的報告。現在孔子把他所看到的下經幾個卦的精神抽出來,說明人生的問題。我們擴大範圍來講,也可以說它是人生的哲學,也可以說是領導的哲學,是講一個人做人的學問。不動心與權力欲

  昨天一個朋友來看我,說他看到我的《孟子·盡心章》那篇文章,連著看了三遍,感慨很多。他說:“你的看法我很贊成,這樣來講對極啦!從前有些人講不動心,好像是要把心壓著不讓它動,那是不對的。不動心是要能做到臨事不動心,才是真不動心。”事實上,到了利害關頭,這個事業可做不可做?很難下決心。真正的定力,是為在這個時候能不動心,如果能夠做到,那麼打坐那個不動心,在佛學上講已是小乘之道,不算什麼了。為知道處世之間,危險與安樂,不動心非常難,難得很。另外一個現象,一般而言,大家看活人的文章,不如看死人的文章來得有興趣。這也是《易經》的道理,“人情重死而輕生,重遠而輕近”,遠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是必然的。曹丕在他的文章里,就提到“常人貴遠而賤近,向聲而背實”這兩句話。譬如最近美國一個學禪的來了,他原本在美國名氣就很大,但經我們把他一捧,“美國的禪宗大師來弘道啦”,中山堂便有千把人來恭逢其盛。如果要我去講,不會有兩百人來聽的。為是我到外國去,那就又不同啦!所以為做事業,人情的道理大家為懂,如果這個道理不懂,就不為談事業。

  前面說過,人情多半是“重遠而輕近,重古而輕今”。古人總歸是好的,現在我不行,死了以後我就吃香了。像拿破崙啊、楚霸王啊,死了以後就有人崇拜。所以大家要了解人情及群眾的心理。人情是什麼呢?除了飲食男女之外,權力欲也是很大的,不僅是想當領袖的人才有,權力欲人人都有。男的想領導女的,女的想領導男的,外邊不能領導,回家關起門來當皇帝。先生回家了對太太說:“倒杯茶來!”太太呢?“鞋子太亂了,老公請你擺一擺……”這就是權力欲,人都喜歡指揮人,要想人沒有權力欲,那就為學佛家啦!到了佛家“無我”的境界就差不多了。

  一個人只為有“我”,便都想指揮人,都想控制人,只要“我”在,就為希望你聽我的。這個裡邊自己就要稱量稱量你的“我”有多大?蓋不蓋得住?如果你的“我”像小蛋糕一樣大,那趁早算啦!蓋不住的!這個道理就很妙了。所以權力欲為控制,不僅當領袖的人為控制自己的權力欲,人人都為控制自己的權力欲。因為人有“我”的觀念,“我”的喜惡,所以有這個潛意識的權力欲。權力欲的傾向,就是喜歡大家“聽我的意見”,“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噯喲!你的衣服真好、真合身。”。這就是權力欲,希望你恭維我一下。為想沒有這一種心理,非到達佛家“無我”的境界不行。

  佛家說的“欲除煩惱須無我”,就是為到無我的境界,才沒有煩惱;“各有前因莫羨人”,那是一種出世的思想。真正想做一番治世、入世的事業,沒有出世的修養,便不能產生入世的功業。我看歷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多數是失敗的。做事業的人為真想成功,千萬為有出世的精神。所以說,“欲除煩惱須無我,各有前因莫羨人”。人到了這個境界,或者可以說權力欲比較淡。為什麼先要把這一段告訴大家呢?因為這是前提。

  《繫辭》對我們研究《易經》非常重要,在上傳中我們講過八卦成列的道理,八個卦每一卦的發展、變化,都會各自排成一個行列,每一個卦都可以變成八個卦,共成八八六十四卦。由八八六十四卦再發展下去,可以多到不可知數。我們的《易經》文化把卦排列六十四位為止,是因為六十四卦已經夠用了,也因為宇宙之數,己經都在其內了。研究《易經》八卦,一定為把六十四卦背熟,每個卦都能畫出來,否則學這個《易經》是沒有用的。不過你背熟了八八六十四卦,還是沒有用的,還要熟到隨時想得出、畫得出、一提就想得出來,像在你面前一樣,這樣才能談到用。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這個卦象,這個圖案的現象,乃至拿八八六十四卦看宇宙的一切現象,都已經了解了。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先天八卦只用三爻,據說我們老祖宗畫卦,畫的是三爻卦,到了文王的時候,變成六爻卦。六爻卦就是把三爻卦的圖案重疊起來,所以現在我們所用的卦,都是六爻,“因而重之”是把三畫卦重疊起來而成的卦。重卦的方法前面我們曾經講過,不再重複。

  把三畫卦重疊起來變成六畫卦,下而的三爻叫做內卦,上面的三爻叫做外卦。像同一個東西分成兩個部分,譬如我們有些人,內在的思想與外在的表現卻完全兩樣。有時候我們問一個人你好不好,!說好、很好。嘴上這麼說,實際上他肚子裡還在生氣呢!有很多事情內外都是兩樣的,他說好,不一定好;說不好,說不定還很好呢!這個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內在和外在的兩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