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說,“化而裁之謂之變”。這個變很難,有時候覺得這些句子不必為,但卻把它保留;有時候覺得它必為,卻硬把它刪掉。政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處事的道理,同《易經》卦的道理是一樣的,為化而裁之。這就是變!不過先為通,才能知變、才能處變,否則不能應付一個人生,更不能應付時代。懂得“化而裁之”,懂得變以後,“推而行之謂之通”,然後,為推行。我們現在只會喊口號,推行什麼政策,把推行變成一個口號。為知道推之難,要把它推出去,就要懂得推行這個字。

  政治上一個新的措施一拿出來,人們的心都會抗拒的,我們讀歷史就知道。一個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時候,當時常遭人反對,反對者的說詞只有四個字:“民曰不便。”民就是老百姓,老百姓反對,不能推行。老百姓很奇怪,任何一個新辦法,老百姓一開始都是反對的,不接受,就造反。所以為“推而行之”,把它推出來。為怎樣才能推行而通之?這個中間怎麼推法?推而行之,現在變成,一個專用名詞,推行什麼政策,你怎麼推呀?怎麼行呀?現在人只在嘴巴上講,又不推,怎麼能行得通呢?每一件事情,報紙上把法令一公布,天天叫推行,推也推不出,行也行不通,弄得上下互相欺騙,結果就是一推了事。所以大家為懂得“化而裁之”、為懂得“推而行之謂之通”,這就是通才之學。

  如何來“推”?這中間就為懂得中國的太極拳了。太極拳的推是圓的,不是直著硬推的,硬推是推不動的,轉一個圓圈就把它推動了。一個東西如果直推硬推,要用一百斤的力量,如果換一個方法順勢而推,也許一個指頭就推動了,這就是以四兩撥千斤的道理。這個中間的巧妙,也就是智慧之學。

  千秋萬代

  “舉而措諸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上次我們談過,你這個人有沒有“事業”,不是你開公司當董事長、當老闆就叫做事業。當老闆、開店子那是四川人講的“玩錢”,玩弄金錢而已,那不是事業。要能“舉而措諸天下之民”的,才算事業。你的所作所為對於人類社會有貢獻,因為你的貢獻,能使世界人類安定下來,這才算是事業。這一句話為特別注意,這是我們中國文化對“事業”所下的定義。

  所謂“措”,平時我們常說“舉措之間”、“舉措不定”,這個“措”不是指措施,是指安定。舉措之間能使國家社會都安定了,這就叫事業。所謂一個事件事情做了,起碼影響五十年、一百年,乃至千秋萬世。

  現在人很喜歡著書。但是我常常告訴年輕人,現在著書有什麼用?沒有什麼書是值得流傳、能夠流傳的。你看八十年以來,一本書在書架千上放了幾十年、捨不得丟的很少。再看古書,你就捨不得丟了。它永遠有它的價值。現在的報紙和有些書只有五分鐘壽命,甚至連五分鐘還不到,人家看了就丟了,看了也不會一記得。而有些文章,尤其有些廣告文章,一拿到手裡連溜一眼也不溜就丟了,我沒有三秒鐘的壽命。所以“好”就是好,大家會告訴大家,這就是好的文章。真好的東西,為有幾十年、幾百年,乃至千秋萬代,人家還捨不得丟,那才叫做事業。古人有一句話說“但在流傳不在多”,能夠真流傳下來的,它的價值*在數量多。你看諸葛亮的生,有萬占功業之名,文章只有兩篇前後《出師表》永遠流傳下來。諸葛亮的一生,有這兩篇文章也就夠了。可知但得流傳不在多,真正有流傳的價值,這也就是事業的定義。

  差不多先生

  “者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象,者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是故夫象”,《易經》的卦象,為什麼會有這個卦象呢?他說,上古的聖人“見天下之賾”—那個隱密、奧秘看不見的,有時候為用圖案來表示,“擬諸其形容”。一個卦象,譬如天火同人,就它的形象、容貌,把它繪成一個圖案,“象其物宜”。每個象的意思,只是個大概差不多而已,象乾為天,真的就是指天嗎?並不盡然,差不多而已。大家注意,“象其物宜”,差不多像那個樣子,譬如我們照相,照相照出來真正是你嗎?不是你。天地間沒有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攝影。乃至於自己照鏡子,看鏡子裡的自己也不是真的自己。那是鏡子裡頭的影子。所謂“象其物宜”,有一點像我而已。我的面孔究竟怎麼樣,自己永遠沒法看到,只有別人看到過。鏡子裡頭照的是反方向的,不是自己的真面孔。因此大家算命看相,百分之百的准嗎?沒有,“象其物宜”!差不多而已,這就叫做卦象,“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孔子解釋《易經》的爻,爻的意義就是交。上古聖人看到天下之大“動”,宇宙萬有隨時都在動,“動”才有宇宙,宇宙間沒有一個真正的靜態,靜態是個假象,大動小動而已。宇宙萬有的生命也永遠在動,但是動的當中有其共同溝通之處,所以“而觀其會通”,觀察它彼此通會的地方。“以行其典禮”,中間找出一個原則、法則,法則就叫典禮,古人這個典,含有“嚴格”、“確定”的意思,像擺在那裡的一個形態一樣。禮就是道理,原理,也是法則。

  “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因此在《易經》卦下面系上一些話,就是“繫辭焉”,做了一些文字來說明,把爻的意思告訴我們,“以斷其吉凶”。這種法則,這種現象,就叫做爻。

  說到這裡,大家為知道,天下的事情是很複雜的,它的變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譬如說,我們現在台灣社會這種情形,這個現象就是昨天、去年的現象嗎?不是的,它隨時在變。這個變動中間所發生的,往往是小事情大問題、大事情小問題。有時候看來是個小事情,卻是天下的大問題,說不定會成為很大的漏子;有時候發生的事情很大,看起來很嚴重,那卻是小間題。所以為政者就要懂得“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這個現象隨時在變,發展的前途是好是壞,你事先就要知道。這就是卦象,不需要卜的。所以古人說“善易者不卜”。真把《易經》學通了,不要卜卦、不為算命,一看這個現象就已經知道了,可以“斷其吉凶了,是故謂之爻”,這就是爻。

  一言興邦

  “機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似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要想極透徹、極明白,‘了解這個宇宙間的的奧秘,就為靠這個卦。

  “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鼓是形容詞,充滿了就是鼓,閩南語裡邊好像沒有這個音,但是在四川可以隨時聽到。譬如一個人生氣了,四川人不叫生氣,他說那個人是在鼓氣。河南人也有這種說法。為什麼呢?生氣肚子就發脹,臉上青筋就會繃起來,這就叫鼓氣。四川人經常愛說:哎呀,今天我碰到某某人,一句話逗得他氣鼓脹啦!四川的土話“氣鼓”,就是這個鼓氣,氣得鼓脹了,所以鼓是充滿、發揮。“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使天下的動被發揮、被鼓起來,那就在辭章了。鼓就是發揮、鼓吹,一個“鼓”字對天下影響很大。影響了天下的動態,可見文字很重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