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所謂成列,大家看下面這個圖:

  這是伏羲先天八卦圖,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一個行列在左邊;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另一個行列在右邊,合起來好像一個蘋果一樣。乾艮兩卦分列兩邊,實際上不是兩邊,乾坤是兩個圓圈,像佛教出家人用的念佛珠。道家呢?不用這個東西,用兩個圈圈就是乾坤圈。乾一、兌二、離三、震四是陽面;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是陰面。方圖圓圖,各有各的行列,橫圖呢?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從下面一路發展上來。一下面大,上面小,面且多,就像植物一樣。一顆小的種子一變就變成森林,這樣叫做成列。照這樣看,乾坤兩卦的列就很多啦!現在,我們把先天圖假設成平面來看:乾為天澤天,兌為澤,乾與兌配,就是天澤履,翻過來就……依次類推,列表如下:乾為天│兌為澤│天澤就是履卦 ││乾為天│離為火│天火就是同人卦│──│乾為天│震為雷│天雷就是無妄卦││乾為天│巽為風│天風就是姤卦 ││乾為天│坎為水│天水就是訟卦 ││乾為天│艮為山│天山就是遁卦 ││乾為天│坤為地│天地就是否卦 │

  配就是把它組合起來,古人就叫它配卦。第一卦是乾,乾為天。第二卦為兌,兌為澤。乾與兌配就是天澤履。第三是離,離為火,乾與離配就是天火不人……依次乾與巽配就是天風姤,這是一列。如果翻過來組合呢?兌為澤,澤就是海洋,兌與乾配就是澤天,依次離與乾配就是火天大有……巽與乾配就是風天小畜。像這祥的成列,有很多的變化跟應用,列表如下:│兌為澤│乾為天│澤天就是卦 ││離為火│乾為天│火天就是大有卦││震為雷│乾為天│雷天就是大壯卦││巽為風│乾為天│風天就是小畜卦│──│坎為水│乾為天│水十就是需卦 ││艮為山│乾為天│山天就是大畜卦││坤為地├ │乾為天│地十就是泰卦 │

  乾坤就是這樣的成列,大家為弄清楚,你把這些搞清楚了,將來觀察一件事物,就不僅只是看一點、一面了,便會從多方面的觀點、多方面的角度去了解多力一而的事物。所以孔子說,“乾坤成列而同立乎其中矣!”

  地球的輪迴

  你懂了這個道理,同的作用——天地的作用,就在這個中間起了變化。所以孔子告訴我們,為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為搞得非常清楚,“乾坤毀則無以見同”。我們生在天地之間,上面有虛空,下面有地球。如果沒有天地,就沒有人跟萬物,這是事實的現象。研究《易經》,乾坤兩卦的重點為把握住。不懂得乾艮兩卦的妙用,也不會懂《易經》。所以說,“乾艮毀則無以見同”。乾坤如果沒有了,也不需要研究《易經》了,人類一切的夕化也都不需要了,因為空嘛!“空”,什麼都攀有了。易既然不可見,《易經》的道理、學問、哲學都沒有啦,人類文化便也根本沒有了,那麼這個宇宙又回到了冰河時期,回到了空的境界,回到了天地沒有開闢以前的世界。因此說“乾坤或兒乎息矣!”

  不過要注意啊!孔子這段文字有一個深義,很深配道理。“或幾乎息矣”!“幾乎”息不是真的息滅啊!宇宙是永遠不會死亡的,地球毀了,另一個世界又會出來。不能說人死了,就一切都完了。這個生命是無窮盡的,第二次還會回來,第一次也會回來。不過第二次回來不一定跟第一次來時一樣了,或者女人變男人,或者男人變女人,或者變別的,都不一定!這就是輪迴的道理。世界上沒有真正死亡的東西,這是中國文化《易經》的哲學,所以叫作“生生不己”,以至於永遠永遠。我們中華文化認為,世界上永遠沒有死亡。

  所以孔子在這裡也特別強調,乾坤真的會毀滅嗎?孔於在這裡用了兩個虛字。我常常告訴同學們,寫文章要懂得用虛字,不管中文外文,懂得用虛字才是好文章。這個虛字看似不相干,孔子寫《春秋》的筆法就叫做“微言大義”,“微言”就是虛字,在文章里看似不相干,好像可以拿掉?一樣的虛字,但是關係很大。譬如說孔子這裡用的微言:“則乾坤“或幾乎”息“矣””!就是這樣。“或幾乎”?如果不懂得虛字,幾乎個什麼呀?

  這就等於趙匡胤當年做了皇帝出來視察,看到城門上寫了四個字,我們姑且說它是“台北之門”。趙匡胤騎在馬上,一邊走,一邊考驗他那個秘書長陶敦。趙匡胤本來迦不想用他,但是找不到更好的秘書長。他一方面討厭文人無恥,一方面也實在找不到一個文章好、可以用的人,就只好用他了。他說城門麼,為什麼四個字?只寫什麼門就好了,為什麼還要“之門”?陶敦說:皇上,那個“之”呀就是助語詞,用來幫助語言的。趙匡胤就吼道:書呆子就知道那個之乎者也,助得個屁!什麼助呀!

  在這個地方,那個“之”字可以拿掉,可以不拿掉,這是真的。但是像孔子這一句話:乾坤“或”幾“乎”息“矣”,這幾個字決不能拿掉!微言裡面有大義,幾乎、也許、或許、差不多。差不多是死亡,但沒有死亡;差不多快成功,但還沒有成功。不懂虛字,你就看不通它的真義。所以這種虛字為特別注意!虛字在孔子的文章里經常出現,孟子也善子用虛字。虛字用得不好的文章不能看。現在的白話文不用之乎者也,卻用了呢嗎啦呀,也是一樣。有時候多用一個“的”字,或者少用一個“的”字,就差得很遠,大家為懂得這個道理。

  有情世界

  “形而上”是個哲學名詞,大家都很熟悉,最初還是孔子提出來的。什麼叫形而上?再看下面的話,你就懂了。

  “者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孔子接.上文說:“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所以形而上者,萬物都有形象。上帝在沒有雞沒有蛋以前,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先有雞呀先有蛋?不管你雞也好、蛋也好,只為你有了蛋或者有了雞,已經是形而下了。形而上的,你說上帝創造萬物,那誰創造上帝?所以上帝是形而下的。如果說上帝是上帝外婆造的,那上帝的外婆又是誰造的?外外婆是什麼?哪個是形而上呢?這就是哲學問題的形而上,稱這為本體論。

  “本體”也是假定的名稱,孔子說的那個東西就叫做“道”,中國人思想所講的道,就是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形而上。“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下是有了萬物以後,就叫做器,“器”就是物質世界、物理世界。所以西洋哲學家柏拉圖就說,這個世界有兩種世界,一是精神世界,一是物理世界。

  在佛學內分的世界更多,物理世界又叫器世界,一切生命叫有情世界,國土世界也是器世界。還有‘個叫聖賢世界。聖賢世界就很難得了,是得了道的人另有他們的國土,他們的世界。佛學分世界比希臘哲學分得更詳細,更嚴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