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枝蓍草、一個龜殼,都是天生的神物。“聖人則之”,則就是效法,讓我們去效法,宇宙萬物都是給我們效法的。人類很多的智慧都是看了生物學來的。譬如打太極拳,是效法鳥跟蛇打架來的。蛇跟鳥的戰爭,在山上久了的人,也難得看到一次,尤其是大蛇跟老鷹打架!你站在那裡看,如果你懂了武功,真會悟出一套武術來。那個蛇那麼長,那個鳥飛下來抓它,怎麼都抓不住,可是蛇為抓鳥也抓不住,那個鳥一下來,蛇那麼一扭,那個尾巴就纏過來了,那個鳥就得趕緊逃,不逃被它纏住了就不得了啦。結果兩個打來打去,誰也碰不到誰。太極拳就是看到蛇跟鳥打架摹仿來的。

  很多人類的智慧能夠對人類生活有貢獻,都是受生物界的影響來的。但是人就沒有辦法做螞蟻。螞蟻可以倒著爬,我們人倒過來不能爬。可是也有人拼命練這種功夫。功夫容易練,就是觀念忘不了,因為我們人有空間的觀念,假設真達到沒有空間的觀念,身體不受空間的影響,就可以倒轉來走路了。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可見《易經》的學問並不是那麼神秘、稀奇,它是觀察萬物來的.,是科學的。天地生萬物,我們人有聰明來效法萬物的作用,產生我們生活的方式。天地有變化—像陰陽的變化、四季的變化……聖人就效法它,來設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以和諧社會與人生。“天垂象,見吉凶”,上天有現象,如日月盈仄、颳風下雨,聖人們從這些天文上的現象,來察看人事的吉凶。所以聖人們對於上天那些尋常或不尋常的現象,那些足以影響我們人生和諧與平安的現象,加以記錄、研究,教育後世的人。“聖人效之”,效法它。這裡邊就有卜卦的道理,用數理、算術的方法來推測人事的吉凶。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伏羲時候,河裡邊出來一匹龍馬,背上馱了一個黑白點的圖,當然不是像現在書上這麼整齊。是不是這樣,現在很難考據了!不過相傳如此,大家就叫它《河圖》。伏羲氏就是看了《河圖》而畫八卦。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不成被殺了,兒子大禹又出來治水。那時候,我們中國全國都泡在水裡。古代的神話說,禹感動了天地,於是洛河(在河南洛陽)裡邊出現了一隻大烏龜,背上馱了一個圖案。大禹看了以後,便悟道了。大徹大悟,悟到了物理的自然法則,因此!有了神通,終於把全國的水患治平了。文王后天八卦就是從《洛書》里獲得的靈感。所謂河圖洛書,這個白點、黑點,一個用九,一個用十,是數理哲學最高的運用。九、十的變化,“聖人則之”,聖人效法而發明了很多宇宙物理,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文明。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四象就是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做什麼呢?“所以示也”,示就是上天把宇宙的自然法則告訴你,你有智慧就可以懂啦!

  “繫辭焉,所以告也。“《易經》本來都是圖案,後來經過文王、文王的兒子周公、孔子這三位大聖人,用文字把它說出來,用文字著作《易經》,叫做《周易》。“繫辭焉”,就是在卦圖下面掛上這些文字;“所以告也”,明白告訴你什麼原理。

  “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他說你了解了,拿這個圖案及文言的道理,就可判斷一切事物的吉凶,便可以斷定自己的生命、前途等等,作為參考,這就是繫辭的作用。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孔子的宗教哲學

  這一章是上傳的總結論。這個總結論可以說是《易經》對宗教的總評價,也就是對大家信宗教、求神、求菩薩、卜卦、算命的總結論。《易經》不是迷信,是破除迷信,同孔子說的大不精神是一致的。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故,吉無不利也!”

  孔子首先引用大有卦上九爻的爻辭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有卦就是火天大有。上卦為火三下卦為三,就是火天大有 。這一卦上九爻的爻辭講了“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從表面上一看,是上天保佑,大吉大利的卦。“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這就是孔子宗教哲學的意義!世界上多少人都想求上帝、神、菩薩的保佑。孔子說,沒有那麼簡單,菩薩、神不是傻瓜,你給他跪一下,他就保佑你啦!沒有那回事。人人都求上帝保佑,上帝太忙啦。兩邊打官司,都要請他保佑,_上帝也不曉得保佑哪邊好。尤其我們大家拜菩薩、拜神,花最少的錢,求很大的願,所求的事情太多了。你想想,一個人花上一二十塊錢的本錢,買串香蕉呀、蠟燭呀什麼的,所求的就是發大財呀、升大官呀、保佑平安呀。……很多很多,天下有這麼便宜的事嗎?

  所以孔子說“佑者助也”。佑就是保佑,本省話就叫保庇,保佑就是保庇。他說“天之所助者順也”,上天有菩薩有神靈,是順其善道而助之,不是說你燒支香、磕個頭,菩薩就保佑你了。大家都知道,西藏都是信佛的,照說應該沒有土匪了!結果一樣有土匪。西藏土匪搶了人,馬上到菩薩而前懺悔說:“下次不再搶了”;到了下次照樣搶,搶完了又去跪下懺悔:“以後不搶啦”……這樣子就不是順了。“人之所助者信也”,人要想求上天的保佑,必須先自助而後人助,這絕不是迷信,不是求神拜佛就可以得到上天保佑的。所以“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為有了信譽,別人才幫助你,人若沒有信譽,誰肯幫助?人都如此,何況菩薩?何況上天?

  因此要“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尚賢”,就是為能向善,便“吉無不利”了。所以為想得到上天的幫助,必須要從自己先把人做好。“履”,古文就是走路,本來是指鞋子,後來引伸為走路。“履信”,自己做人為自信信人,為自強自立,自己為善。“思乎順”,思乎上天之意,上天有好生之德,是至善的。這是天意,天意是止子至善的。所以我們中國古人講“天心至仁”,天心是仁愛的。

  “又以尚賢也”,這是注重賢德的行為,自己能夠尚賢有善行,才可以得到天的幫助和保佑。現在一般性宗教,大家都是在向神明行賄,好像菩薩上帝也都在貪污一樣,而且善男信女們行賄還不花本錢,只要跪到那裡磕兩個頭,散會了哭一場,上帝就會保佑你。這個主意完全錯了!一定先要懂得自助天助的道理。自助人助,這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在。所以人能夠自己尚賢,才可以得到上天的保佑,這樣才是大吉大利,無所不利。這是孔子解釋大有卦上九爻爻辭,而對《繫辭》上傳所下的結論,也是孔子《易經》宗教的教義,是永遠不偏向子迷信的教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