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戒”呢?真正到達了己身“退藏於密”,內外改變了,心境不被外物所動搖,不被外面環境所影響,所以“齊”’下面是“莊”。這個“莊”就是莊敬的莊,是“莊重”的意思。無論是修道人或是我們一般人,生活態度都非常重要。一個人能夠不受外界的影響,這個時候的心至中至正,所以說“齊莊中正”。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作用,四個字包括了一切宗教的禱告在內了,是不落形式的。所以聖人到了這種程度,懂了一切過去未來以後,變成更謙虛、更小心,就是“齊戒以神明其德夫”!自己越是齋戒得清靜,神通越大,自己本身也越到達神明的境界,明白了天下一切事物。這個樣子你的德業便更進步,你對人類的貢獻也更偉大了。

  變與通

  下面我們講“用”。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坤卦代表陰、也代表地、也代表女性;乾卦代表陽、也代表天、也代表男性。乾坤兩卦代表的很多,有物體裡邊黃金、玉、冰也是以乾卦作代表,像釜、布、文也是以坤卦作代表。“是故闔戶謂之坤”,把門關攏來就是坤;“辟戶謂之乾”,打開了叫做乾。換句話說,乾卦是放射性的。兩扇門闔起來就是坤,打開了就是乾。一闔一開,一收縮一開放,好像一緊張一鬆懈一樣。但是一關一開之間,卦就在變了,就是,一般所謂的變卦。人生的道理就是這樣,不過我們自己不感覺、不注意罷了。我們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都在變,不但我們身體在變,思想也在變。像剛剛答應你的話,過一下便後悔了,這就是變,所以說“一闔一辟謂之變”。這個字宙間的萬事萬物,隨時都在變化之中。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沒有不變的人、沒有不變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人不懂得這個道理,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變。像人類的感情,我們都希望愛河永浴,希望它不要變;年齡也希望不要變,永遠青春等等。可見人永遠都是那麼愚蠢!如果我們懂了這個道理,知道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物,變是當然。不變?沒有這回事!認為不變,那是神經病、是夢想!天地間的一切一定要變。所以孔子說“一闔一辟謂之變”。因為變,才有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都在變化中。

  “往來不窮謂之通”,不變的東西都是死掉了的。不過大家要知道,這個“死”,也是個假定的名詞《易經》的道理,天下沒有不死的東西,死也是變化的一種現象。“死”的本身也是一種變化,儘管它死了,但它還在變,不停地在變。人死了,肉會爛,骨頭也會慢慢變成灰塵、變成泥巴,泥巴又變成東西,又活起來啦……這一切都是在變。所以說我們現在生活在這裡,每一秒鐘也都在變中,我們的生命也是變出來的,是青菜、牛肉、魚蝦、五穀、辣椒、鹽巴……變出來的,我們的生命隨時在變--一大便、小便、流汗、生病……這都是變;我們又變成青菜,青菜又變成我們……吃素的是青菜變的,我們一般人是肉變的,天地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往來不窮謂之通”,一變就通,所以變就謂之通。

  學《易經》的人,一切事情為曉得“變”與“ 通”,不曉得變一與通的人,不要學《易經》,因為!看一切都認為是呆板的、一定的。天下沒有這回事!因此天地萬物在變化中,看得見的我們就叫它象,現象,“.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現象裡頭有固定形體的物,我們叫它“東西”、“器具”。而能夠懂得物理的變化、精神的變化,把它製成一個東西,供人民使用的,這個就叫做法則,“所謂制而用之謂之法”。甚至於做生意也一樣。做生意的人把沒有的變成有,把無用之物變成自己的財富,這就是有眼光,能夠看得到,所以說“見乃謂之象”。

  我個人就有個例子。一九四九年我本來想到香港看一看,然後到東南亞走一趟。後來遇到一個朋友剛從東南亞回來,他就跟我講了很多情形。我說算了,你已經看過’了,我就不要再看了,東南亞這個“象”我已十知道了。我說聽說一位朋友在香港,可憐得走投無路,準備跳海自殺啦。誰曉得半年之後!發財孫現在有錢得很。我說為什麼會這樣呢?他說這就是《易經》的道理,變而通的。我間他怎麼變出來的?他說他逃出來時,連衣服都沒有換的,身上一長滿了虱子。忽然他運氣來了,美國人作了一個生化試驗,要用虱子。但美國人身上很一乾淨,根本不會長虱子,到哪裡找虱子呢?所以便在香港登了一個要買虱子的廣告,被他看到了,就乾脆培養虱子,一瓶一瓶高價賣到美國去。最後他變成養虱子的專家,一下子就發了財啦!……我們聽了就大笑,真是運氣來了,這就是“見乃謂之象”。看得見、會動腦筋。“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沒有用的東西,經你動腦筋,變成有用了!就是這個法則。這也就是“往來不窮謂之通”的道理。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利用”本來是個好名稱,但是現在很糟糕了,一提到這個名稱便很難過!我們的社會道德,多一半因為“利”而使它墮落得一塌糊塗。非常可悲!不過大自然界裡的萬事萬物,普通人看到沒有用的廢物,乃至丟棄的東西,但對人類卻會很有用處,看你有沒有這個智慧,知不知道利用,會不會利用而已!譬如原子彈爆炸,我們怎麼來躲避原子塵呢?最好的方法是鑽到垃圾堆里,那就是對原子塵最好的防護!可是現在的垃圾都送到內湖燒掉了。說起來也是很可惜的,萬一發生了原子戰爭,垃圾也就變成寶貝可以救命了,只看你會不會利用它。“利用”,一出?一入之間,這個法則懂了,“民咸用之謂之神”。人類本身如此善於運用這些,那你這個普通的凡人,就變成神啦。所以《易經》、佛經都是智慧之學,看大家怎麼來利用它,並且怎麼能懂得它的變通,那就是神了。

  你我的太極

  “者悔易有太極,者生兩僅,兩僅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太極本來是《易經》的名詞,後來被道家引用了,於是有些人便誤以為太極是道家發明的。太極是什麼呢?太極就是個圓圈。你們打太極拳的太極,在沒有動以前,這個圓圈是空的,這就是太極。太極在沒有動以前,什麼都沒有,一爻未動。這個時候佛家就叫做空,是形而上的。“寂然不動”,可以叫它太極,也可以叫它沒有極。後來有一個人又創了一個名詞,你打的是太極拳,我的拳比你的還高明,叫無極拳。其實也不用去創造,“太”字便包括了一切。

  講太極的歷史,道家的歷史稱太極有五個名詞: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易有太極”,太極一動,就生出兩個東西了。學《易經》的人都懂,萬物各有一太極。這個原則大家要把握住啊!像看風水啦,就離不開這個太極。風水很難看呀,必須懂得萬物各有一太極,我這裡有個太極,你那裡也有個太極。每一個人本身也就是一個太極,每一種自然界的物也各自有一太極。懂得太極,才能談其他。這個太極,就像移形換步,換步移形。譬如說我坐在這裡,大家看到我的像是這個樣子,我朝東走一步,這個現象變啦!我再朝西走一步,像又變啦!每一步的現象都不同,自然它所產生的作用也變了。萬物本身各有一太極,太極裡頭又有一太極,現在我們這個課室裡頭也有一太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