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似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悔謂之炎。”

  大家先要注意這個“斷”宇的發音,截斷的斷與判斷--一法官斷案的斷,發音上稍有不同。像漲與脹,很多人把漲念成脹,聽起來很彆扭;斷續、斷絕的斷,與斷案、判斷的斷,略有不同。前者讀人聲輕音,後者讀入聲重音。“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掛在卦的下面就叫做“系”,解釋卦的話叫“辭”。這是做什麼的?是“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因此就叫做爻辭。什麼叫做爻呢?爻者交也;爻字是上下兩個x x,也就是彼此交通的意思。

  無是無非的形而上

  “言天下之至嘖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孔子在這一段里,把《易經》的卦象,爻象單獨提出來研究,已經偏重於人文哲學、人生哲學的境界了。後世研究《易經》有所謂兩派六大宗的說法,就是從這裡來的。“言天下之至嘖而不可惡也”,古人看到宇宙的奧秘,就形而上而言,當然這個奧秘無所謂丑,也無所謂美,也沒有什麼可怕不可怕,也沒有什麼神秘或者不神秘。天地間任何事物背後都有這一層奧秘,這個奧秘就是“嘖”。對子這個天地間那麼幽深、渺遠的大奧秘,“而不可惡也”。沒有那麼煩亂複雜,不必煩心。

  人是很怪的,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往往會本末倒置。譬如我們的手和腳,實際上,腳比手髒多了—有香港腳、灰指甲、雞眼……我們對腳,不但用襪子包起來,還要用鞋子套起來,生怕它走路受到傷損。

  過去我們老祖母為媽媽包粽子-一一纏小腳的時候,裹腳布里還要放香粉呢爻腳是最臭的(當然它的臭與穿襪子有關,我們暫且不討論),我們卻把它保護得那麼好。而我們的五官—眼睛、耳朵……多重要呀!我們卻把這麼重要的地方,放在外面理都不理;把那最臭的腳、屁股保護得那麼嚴密··一那些看不見的,在人的觀念里會很髒。所以人的觀念,事實仁有些是很錯誤的。宗教家心目中的佛、上帝,是不是那麼的聖潔?有沒有那麼的美好?不知道!但也不見得是醜陋!至於人間的是非、善惡、美醜……那都是人為的觀念。形而上沒有這些觀念,形而上的是無是非、無善惡、也無美醜是平論。但是宇宙的奧秘,是有這個東西—它能善能惡、能美能丑、能是能非。不過,你不能用人的意識去分別它,所以說:“而不一可惡也”。

  “言天「之至動而不可亂也”。宇宙萬物生命的功能永遠在動,我們老祖宗早就知道。這個宇宙分秒之間隨時隨地都在動,它不是靜態的,靜就是大動,動得太大太大,看起來好似靜態。事實上宇宙間沒有靜態的東西。譬如我們這個地球明明在動,但我們感覺不出來它的動,以為它是靜態的。等於我們坐在火車裡,不曉得車子在動,只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動,因為我們本身在動中而不知道,所以“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動中有靜,是人文文化的觀念,動中若說沒有靜,也是我們在感受上所產生的。根據這兩個道理,《易經》便懂得人生哲學應用的重要。這是孔子《系傳》的偏向,把《易經》哲學導向人生哲學的方向,我們可以叫它人生哲學應用之研究。如果我們不客氣地來審查大老師孔子研究《易經》論文的報告,這便是我們對它下的評語。

  “擬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卦象是比較而來的,等於我們拿照相機,看準確了那個方向一照,這就是“擬之”,卦象的作用就是這樣。“議之”就是討論、研究,研究結果才能找出人生行為的法則。“擬議”就是討論、研究後,把結果構成一個圖案,說明宇宙物理的道理、人生的道理,這就是“擬議以成其變化”。所以我們懂了《易經》的象數之學,就可以了解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與奧秘了。

  下而孔子引證《易經》的卦辭來加以發揮。

  鶴鳴九皋聲聞於天

  “鶴鳴在陰,其予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這是中孚九二爻的爻辭。孔子對這四句話,提出了他的心得報告:

  中孚的上卦為巽,巽為風,下卦為兌,兌為澤,合起來為風澤中孚,在《易經》卦序上,為第六十一卦。中庸的道理就是由中孚來的。中孚是由坤卦變來,孔子在這裡引用中孚卦九二爻的爻辭,提出了他的心得報告。

  “鶴鳴在陰”,鶴在中國大陸東北、西北都有。最近看到大陸的資料,紅頂的鶴(頂上是紅的,全身是白毛)現在全世界只有九十幾隻了,大概東北還有幾隻。鶴是很稀奇的動物,在我們中國是一種長壽鳥,起碼活一千多年。有人打坐練氣功、練呼吸,道家就有一派是模仿白鶴的。據說鶴的呼吸是在體內循環,究竟是不是這樣,要找動物學家問間才知道。白鶴在晚上睡覺時,鼻子是對著屁股的,氣在體內順著任督二脈循環,所以它能夠長壽。

  《詩經》上有一首詩說:“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大家要注意,我們中國文字的運用,過去是不能馬虎隨便的。例如形容動物的叫聲,鳥是叫、鶴是鳴、龍是吟、老虎是嘯、獅子是吼、猿是啼、狗是吠,統統不同。“鶴鳴在陰”,陰是看不見的地方一隻白鶴在看不見的地方叫,鶴叫是很難聽到的。鶴的聲音有兩種,飛的叫“唳”,如鶴唉九霄、長空鶴唳、風聲鶴唳,是非常尖銳刺耳的,像打炸雷或者很好的銅鑼的聲音一樣,尤其在高山上聽到,那真是別有情味。“鶴鳴在陰”,鶴在看不見的地方一叫,“其子和之”,小鶴聽到了便跟著叫,馬上就答覆了,就是這樣的畫面。

  下面一句“吾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我有很好的酒,好朋友你來,我們兩人來共飲,喝得醉醺醺的最痛快。這四句話,可以畫成兩幅圖案畫。在這裡大家要注意,爻辭是周公作的。周公為什麼在中孚卦九二爻里,出現這兩個圖案,為什麼要用鶴鳴—用叫的白鶴呢?為什麼不用鴨子呢?如果用“鴨鳴在水,其子呷呷之”,可以不一可以呢?也可以啊王為什麼一定要“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呢?我們現在把它一齊改成“我有好酒,格老子與你喝之”,可不可以呢?好像也可以。

  假設我們畫一個卦象,白鶴怎麼從這個卦象出來呢?我們看中孚就知道了。中孚卦的二三四爻就是震卦,說卦震為“鵠”,“鵠”是古鶴字,這就是二爻鶴的卦象。第二爻這隻鶴是公鶴呢還是母鶴?便要大家來判斷了。答案是母鶴,不是公鶴啊!為什麼呢?“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們在鄉下就可以看到了!母雞一叫,一群小雞就來了;公雞再叫,小雞也不理它。同樣地,母牛一叫,小牛便也跟著叫了,母牛跟小牛會對叫,尤其是天黑要歸圈的時候。所以“鶴鳴在陰,其子和之”,你可以看出母性的慈愛,不要把它當成公鶴,而且這隻鶴不是飛的鶴,是躲在山背後、樹背後或者看不見的地方。小鶴呢?還站在山崗上,聽媽媽一叫,“其子和之”,便跟著叫了,而且向媽媽那裡跑去。如果是牛叫呢?小雞也不會和之,小鶴也不會和之。這個“和”的現象,出現在卦象的什麼地方,將來我們研究到中孚卦的時候再研究。“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跟著這個畫面,就可以了解到《易經》的人生境界了。我有好酒,好朋友來,我們一起喝;我有好東西,請大家來吃。這是《易經》中孚卦,孔子在這裡把它引用到人生哲學上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