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子當年早就在《易經》中提出“成性存存”的境界。這個“道”,我們不要再解釋了,孔子已經說得很明白,就像“義”者宜也,相宜的宜,要恰到好處,太過了是不對的。所以在佛學的心經里說“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宜也,也就是中道;“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道義之門”,就可以完成道,達到“明心見性”“如如不動”的境界了。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似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彖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辯乎?居其室,出其彖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辯乎?彖出乎身加乎民;似發乎邇見乎遠;彖似,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彖似,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嚎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辯也。德彖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辯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辯,,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盔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侮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現在再重複一下象與卦:

  什麼叫“象,’?象是象徵,象一樣東西、一個圖案,後世加一個人旁,變成了照像的像。在本章里孔子講道:“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這就叫做象。

  “卦”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老祖宗畫八卦,卦是代表一個象徵性的意思,代表一種東西、一種情狀,代表宇宙萬有事物的現象,這就是卦。

  無所在無所不在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悔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績”,“績”就是奧秘。宇宙中有個奧秘,有個看不見的東西、看不見的功能。我們知識上要了解它,並不是眼睛看到了,而是智慧上知道了,這就是“見”。宇宙間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它、表示它呢?“而擬諸其形容”。“擬”就是理解到了形而上的複雜功能,當它將動未動的時候,像我們開關電燈,當我們的手摸到這個開關,將要按下還未按下時,亮光將要出來還沒有出來的剎那之間,可以說是由這個形而上的能,轉變詮形而下的萬有之用,動而未動那個空、有之間,“而擬諸其形容”。就是這樣,了解它那種形象,所以畫卦“以象其物宜”,以便大家研究、了解這種卦象的符號邏輯。這個符號代表了萬事萬物,這就是所謂的“象其物宜”,也可以說是差不多,有一點象,很象的意思。這句話很重要且“是故謂之象”,這樣一個卦就叫卦象。

  由這幾句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一切的宗教、形而上的道,或都是萬物的攜一二宰,同形而下的關係,最高的形容說法,只能達到“象其物宜”,就是說差不多而已,沒有百分之百。所以古時釋家翻譯過來的佛,也可以說是一種卦象。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代表修道有成就的人。他己經達到了生命與宇宙合一的境界,那就是佛,就是如來。更明白地說,如來就是好像來啦。來了沒有?沒有來。去了沒有?沒有去。不來也不去。所以佛家的《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

  其實,其他的宗教也是,樣。你間上帝在哪裡?它會告訴你,上帝是無所在,無所不在的。教人聽了以為這就是上帝,這就是道。尤其那個神父傳教時的表情:啊爻萬能的主啊!上帝呀……臉仰著,眼閉著,兩臂向上張開:啊!無所在!無所不在!那個動作就是“象其物宜”。實際上無所在,根本就不在這裡;無所不在,就是說本來就在這裡沒有動過。那兩句話不是說了等於沒有說了但是佛也是這麼說。其他宗教也是這麼說的,大家硬把它套上一個“神”的外衣,巳經等而下之了。所以我們老祖宗這個義化,將宇宙最初這個功能的奧秘,變成萬有的作用,這中間只用四個字來形容它,大家要特別注意,就是“象其物宜’,。

  所以《易經》的卦,究竟代表了什麼?它是個符號邏輯、通用的符號邏輯、廣泛的符號邏輯,可以適用於萬事萬物。譬如說我們現在日用科學的聲學、光學、化學、電學,乃至生物學、遺傳學、醫學等等一切,始終沒有逃出我們老祖宗《易經》的範圍。昨天晚上我為了查一個遺傳學上基因變化的間題,結果發現終究還是六十四,沒有超過八八六十四卦這個範圍。當時我看了以後,又是一種感慨。化學的公式,也是六十四位;醫藥上我教他們畫那個跟烏龜殼一樣的,也沒有超過六十四位,很怪很怪的問題。我們老祖宗怎麼知道的呢?但是這些東西,都是“象其物宜”。所以我們算命呀、看相呀、看風水呀,算得最靈最靈的,也不過是“象其物宜”,差不多而已,不會百分之百的。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坐在這裡的各位,是不是上個星期上課時的各位呢?上星期的你,是不是今天的你呢?都不是的,因為你分秒都在變。雖然你覺得現在還坐在這裡,你還是你,但你已經不是昨天的你,更不是上個星期的你了。《莊子》里就有“交臂非故”的話。兩個人對面走來,當他們交臂而過的一剎那,便已經不是原來的兩個人了。天地間的事物,分秒之間都在變化。“交臂非故”,手臂這樣揮一下,再揮一下,第二次便已經不是第一次時的那一揮了。所以事物的變化,只是“象其物宜”而已,沒有真正的相同,“是故謂之象”。好了,如果我們要考試問伏羲氏,為什麼要畫八卦?答案就是:“聖人有以見天下之績”。聖人們希望來了解宇宙的奧秘,“而擬諸其形容”,想把它形而上不可見、不可知、無聲無象的功能表示出來,“象其物宜”,跟原來的差不多,“是故謂之象”,所以就叫做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