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憂就是憂愁、煩惱。虞就是思慮,腦子不停地想;用腦筋叫做慮。用腦也很痛苦,一個人要不痛苦,什麼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腦筋,只睡覺,睡醒了走來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難做到,絕大多數人都要用腦筋;只要用腦筋就有憂愁,就有煩惱。所以說“悔吝者,憂虞之象也”。由此可知字宙間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離不開“吉凶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煩惱,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興,失掉了痛苦、煩憂。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有進有退,這就是變化。“進退之象”,就是各種的變化。如果反過來講,什麼是進退呢?就是“變化之象也”。同樣地,“失得者吉凶之象也,憂虞者悔吝之象也,進退者,變化之象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論是一樣的。不過前者是把結論先拿出來講,後者是把主題放在結論裡頭來講。

  這是古文的寫作方法,它變動不居,又是音韻鏗鏘的,不但可以朗誦出來,而且還可以譜在樂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個字也不能差。它的音韻要清楚,像吉凶一昔,失得之象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樂。

  我們學了《易經》後,如何來判斷一個問題呢?現在根據《易經·系傳》孔子思想的原理,來告訴大家怎麼樣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象也”,或者說“失得”兩個字也可以。假設我們問什麼叫做悔吝?答案是“憂虞之象也”。什麼叫做變化?答案是“進退之象也”。這是《易經》講的,不要自作聰明,隨便亂加亂減,那是不行的。孔子把答案都告訴了我們,你只要懂了這些就可以了。下而孔子進一步再來發揮。

  下台一鞠躬

  “剛柔者, 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在物質世界裡,孔子《繫辭上傳》第一章中,提到“剛柔”這兩個字。剛就是陽,柔就是陰;白天就是陽,屬於剛;夜間就是陰,屬於柔。所以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換一句話說,這個物理世界是一陰一陽,我們夜裡看到的是黑暗、是陰,但黑夜並沒有什麼可怕。譬如我們的手,翻過來是這一面,翻過去是另一面,一陰一陽是它的變化,白天夜裡也只是變化的現象而已。所以懂了《易經》之後,就不會怕黑夜,更不會怕鬼,陰陽只是現象,與鬼沒有關係。

  我們年輕時怕鬼,現在我卻想看到鬼,因為鬼比人友善得多了。假若我們跟鬼交交朋友,不是也滿好嗎?可是鬼還看不到呢!我尤其喜歡夜裡,因為夜裡比白天舒服得多了,夜深人靜時那份安閒、那份靜謐,真是好,白天卻嘈雜得不知道搞些什麼才好。所以這就是觀念間題。

  其實太極並沒有晝夜,晝夜是物質世界的一個變化。假設我們利用現在的科學,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晝夜了。晝夜是地球轉動而產生的現象,這種現象,並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於太陽、月亮、地球轉動的結果。一個球被擋住了就變成夜裡,太陽照到那個球時就叫白天,就是這個樣於,沒有什麼了不起。所以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哲學: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裡總要休息一下;同樣地,上台忙了一陣子後,總要下台來歇歇;下台久了以後,說不定還要再上上台。這一上一下,也就是“晝夜之象”也,沒有什麼,而是很自然的現象。

  人生的價值

  下面講到卦,聖人設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先天圖是畫三畫的,如乾為天三,坤為地三等等,都是三畫。後天八宮卦是用六畫的。如乾為天 ,天風姤,每一卦必須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關係。

  《易經》的卦為什麼有六爻?六爻是由三個步驟來的。什麼叫三極呢?就是天、地、人。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上曰天,下曰地,中間是人。天地有沒有缺陷呢?以《易經》看起來,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並不圓滿。譬如,西方人說天地是上帝造的。實在說起來,也算是粗製濫造。如果把這個世界全部造成白天,連電都不用浪費了,還要發明電燈做什麼?它永遠下雨嘛,也好呀!我們就可以變成魚啦!也用不到蓋房子、造汽車啦!很多的現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時還刮颱風。我常說笑話,人的眼睛長得不好。如果前邊長一隻,後邊長一隻,不是前後都看得見嗎?鼻子也長得不好,吃飯還用牙齒咬。有人說眉毛長得也不好。如果長到手指上,連牙刷也可以省了。這個笑話是說明了天地有缺陷。於是中國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價值,也是孔子曾經講的一句名言—人生的價值在“參贊天地之化育”。

  說到這裡,我講一段親身經歷的故事,這已經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在四川大學教書,還很年輕。他們請我專題演講,講題是《人生的目的》。我說這個題目不好講,因為問題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講。這個題目已經告訴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為目的,其他的都是後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認為人生是以享樂為目的啦!還有孫中山先生以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啦!其實享受也好、服務也好,都是後人為它加上去的。

  什麼叫目的呢?像我今天來上課,上課是我的目的;大家從家裡走來聽課,聽課是大家的目的。人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沒有一個人會在媽媽肚子裡問:我為什麼要生出來?我生出來的目的是什麼?沒有一個人是間明白了才生出來的。到底人生以什麼為目的?我告訴你,大聲地告訴你,人生是以人生為目的。這個題目本身就是答案,還有什麼好講的!

  如果勉強來說人生以什麼為目的,古今中外的說法都是空談。拿孔子的話來說,人生的目的,我們不能說是人生的目的,應該說是價值才對。

  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在“參贊天地之化育”。參贊就是彌補的意思,彌補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颳風下雨,人類發明房屋把風雨擋住,可知人生的功能是參贊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幫助萬物。因此中國文化把天、地、人並稱為三才—宇宙間的三才。提到人的價值,在中國文化中把人提得非常高。現在我們聽到外國人講一聲人道主義,便跟著人家屁股後面走,我看了真有無限的感慨。這些人真是可憐,忘記了自己的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講人道主義的,除了我們中國以外,都是亂吹的,都是後生晚輩。大家回頭看看我們的《易經》,那才真是人道主義的文化。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這個天、地、人的二極一動,就是六爻;六爻又動,就生相對的力量,就有了陰陽口也就是說,有了向心力就有離心力。所以讀了《易經》以後,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說懂了《易經》便可以為將相,我今天還在跟一位同學講用人之道:這個人對我們忠心耿耿的,我們對人家也絕對地忠誠,但是到了利害關頭要命的時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因為有向心力,便有離心力。我常常說,世界上誰又是最可靠的人?連自己都不可靠,還能夠相信別人嗎?因為人是會變的。人文思想的產生,是希望人在動亂要命的時候,能夠不變,那就是聖人,有道之人,三極之道就是這些。這個“道”,在這個地方講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的原理,《易經》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這裡—所謂“三極之道’,也。因為變動是互相對立的,因此三極就產生了六個變化,我們老祖宗老早就發現了。自然科學進步到現在,也沒有超過這六個範圍,這就是“三極之道”也。上面講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現象,說明它發生過程中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