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乾知大始”就是形而.上的道。宇宙萬物生命是從哪裡來的?先有蛋呀先有雞?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人是從哪裡來的?是猴子變的,猴子又是從哪裡來的?如說是上帝造的,又是誰創造了上帝?你說上帝是天生的,沒有這回事;上帝是他媽媽生的,那他媽媽又是誰生的呢?他的外婆又是誰生的呢?

  上帝造人是宗教家的說法,不能用科學來解釋。如果你要用科學方法去了解去研究,對不起!宗教這裡是謝絕參觀的。我們自己的宗教呢?中國文化開始在《易經》的系統里,早已完全擺脫了宗教的外衣,絕不迷信,就這麼偉大!

  “乾知大始”,宇宙萬物生命是怎麼來的?有一個來歷,你說它是上帝也好,菩薩也好,阿拉也好,隨便怎麼叫,孔子的《易經》把它叫做“乾”。“乾”是什麼?就是這個“東西”--一宇宙萬物從哪裡來的那個東西。“乾知大始”,由這裡來,他那個生命也就是現在科學上所說的“生命的能”。“能”是假定的名詞,“能”是什麼東西?“能”是沒有個什麼東西的。“能”要發動了以後,它就構成了物質,物質的代號就叫做“坤”,就是“坤作成物”,構成了物理世界。

  所以天地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薩造的,乾坤就代表了宇宙萬物的一切。“坤作成物”,構成這個天地萬物的代號就是坤。如果你問形而上的乾坤到底像個什麼東西?怎麼生的?怎麼變的?那麼請問菩薩是什麼樣子?上帝又是什麼樣子?西方人看上帝是藍眼睛、高鼻子。東方人看他就不同了。廟裡釋迦牟尼的像就是那個樣子嗎?圓圓胖胖白白的臉,像個女人,那是我們東方人看的。是不是原來釋迎牟尼的樣子?誰曉得呢!上帝也是一樣,東方人看的是東方人的祥子,西方人看的是西方人的樣子,中東人看的是中東人的樣子,反正都不一樣。這些都是宗教的文化。

  但是在我們《易經》的文化里,宗教的外衣早已經不存在了。就是這個符號“三”乾、“三’’坤,宇宙萬物的動能,也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能。我們孔子在《系傳》里就已講出來了: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你要了解宇宙萬物的功能,它怎麼能夠發生萬物、

  創造萬物的?這個“易”,就是《易經》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經》,懂得了《易經》的“易”,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這個宇宙是怎麼來的。

  坤呢?坤代表物理世界的功能。這個功能非常簡單,我們由孔子這兩句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世界上最高深的學問,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高深的。

  大家學佛修道信上帝,“高深敬慎”這四個字永遠不會懂。我們一提到上帝,一提到道,一提到佛,便以為如何高遠,如何高深。所以我常常跟信佛的人說,你們信佛修道,你們心目中的佛和上帝,是自己想像的上帝和佛,思想上加入那種神秘高深,這些都不是原來的佛和上帝了。所以孔子說: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把戲只隔一張紙“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經》的道理,過去有所謂三易,就是交易、變易、簡易。後來有人加上“不易”,宇宙萬物有一個不變的理,就是不易。實際上,《易經》的道理是“交易”、“變易”。一切的變化都是從交互中來的,變化之中有交互,交互之中有變化,從變化交互中看到萬物的複雜性。到了二十世紀的今天,宇宙中有很多的變化,我們現在還摸不清楚;還有人類的歷史文化,無論是東方、西方,都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但是,究竟生命是從哪裡來的?到現在還沒有辦法知道。科學家、哲學家搞了幾干年,誰也弄不清楚。

  《易經》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就是“變易”。變易的道理你懂了以後,就知道“交易”才是萬物發生的來源,非常簡單;等於中國的禪宗,一悟便什麼都懂了。所謂“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是因為《易經》最高深的地方非常簡單,非常簡單大家才容易了解,才能夠實行。所以古人就那麼簡單地畫了八個卦,萬事萬物便都在其中了用不著思想邏輯。“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因為易知,大家才喜歡,像吃飯,大家都知道,因為容易嘛!大家才有興趣,有了興趣去做,便會有成就。

  “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人則賢人之業。”可久就是永久的歷史價值。人家讀歷史,歷史上那麼多皇帝,大家所知道的名字有幾個了

  最多不過十五個。那麼多的名將,大家能叫出幾個名字?那麼多賢相,大家能叫出幾個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功業不能垂之永久。但是,如果我們一提孫悟空,誰都知道;一提關公,大家也知道;現在一貫道很流行,濟公活佛,也是沒有人不知道的。為什麼?這就是孔子說的,“有親則可久”,可大可久,才能獲得萬世的尊崇。你有功名地位,兩三年以後,這個人是誰,大家都不知道了,因為他沒有可久可大的功業,沒有這個“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的貢獻,所以很快就被遺忘了。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經》的學問一點也不高深,因為它平凡,天地間萬物萬有的道理便都包藏在裡邊了。“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這個法則,把所有一切應用物理的法則,一切人類的規則,統統都包括在內了。

  第二章設卦觀象

  聖人設升,觀家,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義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丈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家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易經》與鬼“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

  大家研究《易經》,我再三要強調的,就是八八六十四卦的順序,一定要背得來。如果要想運用的話,還必須把天干、地支、陰陽、五行都弄清楚了,才可以。

  “聖人”是泛指我們老祖宗,有智慧、有道德、有成就的人。聖人設卦是說八卦,是以往古聖們假設的。說到這裡,我們對《易經》這部書,不要看得太神秘,太去迷信它;但也不要輕視它,看得太輕易太單純了。不過《易經》的神秘色彩,在我們中國卻是由來已久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晚上睡覺枕頭下放一本《易經》,就不怕鬼了。所以我們小孩子們,個個都讀《易經》,就是因為怕鬼。

  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說:“聖人設卦”。這個卦是個邏輯符號,是假設的。《易經》的八卦與八八六十四卦,究竟在講什麼,大家干萬不要作成固定的看法,那樣就不能學《易經》一了。假定我們的藝術家學了《易經》,也可以另外畫一種抽象畫,那何嘗不是《易經》呢?所以《易經》是包括了一切學問。孔子這個報告,重點在設卦,設是假設之辭,卦是符號,古人解釋卦者掛也。卦是掛在天體上我們看得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等於我們牆壁上掛的畫一樣。所以說,卦者掛也,自然界的一切擺在那裡。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卦者擺也,擺在那裡給我們大家看的,也就是太陽呀、月亮呀、風呀、雨呀,所有看得見的自然現象。所以聖人設卦,就是把一切自然現象,假設了一個代號,作什麼呢?讓我們觀現象,觀察這個自然的現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