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只是這樣並不代表一切就沒問題了。哥哥不知怎麼的,忽然變得很不愛說話,每天都呆呆地不知在想什麼。還有,他現在沒事就往圖書館跑。我那個哥哥耶,你相信嗎?我有時在想,回到家裡的該不會是一個跟哥哥長得一模一樣的機器人吧?而且他也不再跟我拌嘴……。每次只要我一講這樣的話,媽就會罵我,所以這個也請您幫我保密。
對了,差點忘了最重要的事,哥哥已經考上補習班了,等學校畢業後,就要一個人到東京生活。他回來的那天,通知單剛好寄來,媽已經開始在準備了。接下來會經常往東京跑,所以媽說如果您有空的話,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她說可以順道再去一趟東京的大醫院,讓您做徹底檢查,配一副更合用的助聽器。現在這副不怎麼靈光吧?聽說在飯田橋有一個很不錯的耳鼻科醫生,找機會去看一下吧。然後到時可不可以也帶我一起去?我想去澀谷逛逛。
連同這封信,媽會寄上味噌,說是要給多美惠阿姨的。是紅味噌喔,我知道奶奶很喜歡吃這個。
再過一陣子,我會再繼續寫信給您。哥哥在去東京之前,也會先去拜望奶奶一趟。雖然哥哥不知怎麼搞的一夜長大了,但他可能還是會向奶奶要零用錢喔。若是如此,也別忘了我的份喔。
那麼,再見了,有空再聊。
給親愛的奶奶
尾崎惠美子
補充一點:媽查了哥身上穿的衣服,發現襯衫竟是彈性針織的料子,讓她嚇了一跳。媽說這種料子奶奶肯定知道,想必很古老吧?哥到底是從哪裡弄來那些東西的?
2
孝史以平常心度過突然回家造成的騷動和混亂。
父親的喜悅、母親的眼淚、妹妹的開懷大笑,這些當然都讓他感動。在門口跟母親相擁的時候,他多少也有抱頭痛哭的衝動。
只是,孝史的魂魄還有一半留在那個昭和十一年。這缺了一半的心,不管是重獲新生的感覺或是回到家人身邊的喜悅,都只能體會一半。妹妹還偷偷講說,他好像是空有哥哥形體的機械人,雖然被母親罵了,但孝史卻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
警方來問案,飯店的社長親自上高崎家來謝罪,報社和周刊的記者來採訪,一切只能用雞飛狗跳、無比混亂來形容。可孝史就用一句「我不記得了」當作擋箭牌,躲過這些人的疲勞轟炸。雖然他一貫沉默以對,但並不代表他是被逼問到不知該講什麼。怎麼說也說不清的事,說了也沒有人相信的事,太多了,自然讓他成了個沒聲音的人。
他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也不會作夢。身體果然非常疲倦,他經常覺得想睡,需要休息。每當睡醒睜開眼睛,發現是自己躺慣了的床,心裡總在想,會不會出現奇蹟,讓他一覺醒來又回到蒲生邸?會讓缺了一半的心真正感到激動的,只有懷抱這樣的幻想的時候。遺留在昭和十一年的另一半,正呼喚著孝史。
隨著回到家的日子越來越長,原本只顧著歡喜的父母,眼神也逐漸添了疑惑之色。每當母親不小心與孝史四目相接時,就會急忙眨眼,露出笑容。父親面對心中有太多消也消不去的疑問時,就會用粗糙的手指好像跑進沙子似地拼命揉眼睛。在時間將這一切沖淡前,孝史只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只有一次,他有機會和父親太平深談,其實,與其說有機會,倒不如說是碰巧。某天夜晚,他想事情想到睡不著,跑到廚房去找吃的,卻看到太平在那裡喝酒。
「怎麼啦?還不睡。」
「爸你才是。」
太平要兒子也過來喝一杯。他已經喝了不少,眼皮很重,好像快睡著了。雖然不喜歡聽父親囉唆,不過,既然他已經醉了,應該沒關係吧,孝史想著便在父親的旁邊坐下。
太平默默地替兒子倒酒,兩人小口小口喝著啤酒。就在孝史的杯子空了的時候,太平突然像喝醉般說道:「你,好像變了很多。」
他那樣子好像不是在對孝史說話,而是在對空酒瓶說話。
「我沒變。」
「不,你變了。」
「哪裡?」
太平用只有喝醉酒的人才可能做出的慢動作,極為遲緩地眨了下眼睛,「好像……突然長大了。」
孝史微微一笑。或許吧!畢竟我經歷了二二六事件。
「那是因為我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的關係啦。」
「是這樣嗎?我不懂。」
太平還要繼續講下去,孝史又開口,不期然地兩人聲音重疊在一起。
「我的腦袋不好。」
太平一臉無趣又眨了一下眼,隨即舉手搔起稀疏的頭髮,「幹嘛、這樣講?」
「我只是在學爸爸。」
把杯子放下,孝史也對著空酒瓶講起話來:「我一定會好好活著的。」
「……」
「這是我住在那家飯店的時候得到的啟示。」
「因為遇到火災的關係?」
孝史只是微笑,沒有回答。相反地他卻說:「爸爸很偉大。」
太平又以極慢的動作睜大眼睛。
「幹嘛?沒事講這個。」
「我一直想講出來,我對爸爸是非常敬佩的。」
——所以,算了吧!別再執著過去了。
「雖然沒有念書,頭腦又不好,但爸爸還是很偉大。希望爸爸永遠保持現在這個樣子。」
「臭小子,你到底在說什麼?」
「我看到了過去,然後我終於明白,過去不可能改變,未來的事想再多、煩惱再多都沒有用,該怎麼樣就會怎麼樣。但正因為如此,我才更想要好好地活下去。不需要找什麼藉口,只要活在當下,盡最大的努力就好了。所以就算爸爸沒念什麼書,只要人生每個當下都有盡力就夠了。」
就這樣,晚安——丟下這句話後,孝史上樓去了,太平睡眼惺忪地瞪著他的背影。等明天醒來,他就會忘了今天的這番話,以為是在作夢吧。
孝史開始頻繁地跑圖書館,其中一個理由是為了躲避家人查探的目光,但真正的原因卻是為了翻閱資料。想知道的事、想調查的事如山一般高。孝史想知道幾乎是一無所知的昭和十一年——不,他想知道整個昭和史的演變。
有關二二六事件的書籍,他也讀了一大堆。在閱覽室的一角,他把這些書攤開,試著在其中找尋自己熟悉的事物。在雪地上行軍的起事部隊,堅守在拒馬後的步兵。在一堆黑白照片裡,孝史始終找不到去接葛城醫生時,攔住盤查自己的那名士兵的臉。
二十六日破曉的起事,一直到二十九日清早展開的鎮壓行動,這其中的過程是否和自己在蒲生邸經歷的事相吻合,他一一對照、確認著。他原本不懂,為何起事部隊會一下子就被警備部隊和戒嚴部隊給鎮壓住了;又為何二十七日宣布戒嚴令後,街上的氣氛反而變得比較祥和,慢慢地他總算都了解了。陸軍大臣是怎樣用假情資誆騙青年將官的,奉飭命令的下達又是怎樣不清不楚的。關於這起政變,至今為止還有許多無法解開的謎,也讓他了解為什麼陰謀論會甚囂塵上了。
透過孝史和葛城醫生,答應派兵到蒲生邸駐守的安藤輝三上尉,是皇道派的青年將官里對起事最持保留意見的人,可是一旦他決定出兵,就奮戰到底,直到最後一刻,他旗下的士兵和軍官沒有半個人叛離。另外,大家都以為已經遭到暗殺的岡田首相其實還活著,他混在前來弔唁的賓客里逃出去了。昭和天皇對這起暗殺大臣的政變大感震怒,甚至宣誓不惜親自率兵討伐叛軍。這些全都是孝史以前不知道的事,現在都知道了。
對了,差點忘了最重要的事,哥哥已經考上補習班了,等學校畢業後,就要一個人到東京生活。他回來的那天,通知單剛好寄來,媽已經開始在準備了。接下來會經常往東京跑,所以媽說如果您有空的話,要不要跟她一起去?她說可以順道再去一趟東京的大醫院,讓您做徹底檢查,配一副更合用的助聽器。現在這副不怎麼靈光吧?聽說在飯田橋有一個很不錯的耳鼻科醫生,找機會去看一下吧。然後到時可不可以也帶我一起去?我想去澀谷逛逛。
連同這封信,媽會寄上味噌,說是要給多美惠阿姨的。是紅味噌喔,我知道奶奶很喜歡吃這個。
再過一陣子,我會再繼續寫信給您。哥哥在去東京之前,也會先去拜望奶奶一趟。雖然哥哥不知怎麼搞的一夜長大了,但他可能還是會向奶奶要零用錢喔。若是如此,也別忘了我的份喔。
那麼,再見了,有空再聊。
給親愛的奶奶
尾崎惠美子
補充一點:媽查了哥身上穿的衣服,發現襯衫竟是彈性針織的料子,讓她嚇了一跳。媽說這種料子奶奶肯定知道,想必很古老吧?哥到底是從哪裡弄來那些東西的?
2
孝史以平常心度過突然回家造成的騷動和混亂。
父親的喜悅、母親的眼淚、妹妹的開懷大笑,這些當然都讓他感動。在門口跟母親相擁的時候,他多少也有抱頭痛哭的衝動。
只是,孝史的魂魄還有一半留在那個昭和十一年。這缺了一半的心,不管是重獲新生的感覺或是回到家人身邊的喜悅,都只能體會一半。妹妹還偷偷講說,他好像是空有哥哥形體的機械人,雖然被母親罵了,但孝史卻覺得這個比喻很貼切。
警方來問案,飯店的社長親自上高崎家來謝罪,報社和周刊的記者來採訪,一切只能用雞飛狗跳、無比混亂來形容。可孝史就用一句「我不記得了」當作擋箭牌,躲過這些人的疲勞轟炸。雖然他一貫沉默以對,但並不代表他是被逼問到不知該講什麼。怎麼說也說不清的事,說了也沒有人相信的事,太多了,自然讓他成了個沒聲音的人。
他在自己的房間睡覺,也不會作夢。身體果然非常疲倦,他經常覺得想睡,需要休息。每當睡醒睜開眼睛,發現是自己躺慣了的床,心裡總在想,會不會出現奇蹟,讓他一覺醒來又回到蒲生邸?會讓缺了一半的心真正感到激動的,只有懷抱這樣的幻想的時候。遺留在昭和十一年的另一半,正呼喚著孝史。
隨著回到家的日子越來越長,原本只顧著歡喜的父母,眼神也逐漸添了疑惑之色。每當母親不小心與孝史四目相接時,就會急忙眨眼,露出笑容。父親面對心中有太多消也消不去的疑問時,就會用粗糙的手指好像跑進沙子似地拼命揉眼睛。在時間將這一切沖淡前,孝史只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只有一次,他有機會和父親太平深談,其實,與其說有機會,倒不如說是碰巧。某天夜晚,他想事情想到睡不著,跑到廚房去找吃的,卻看到太平在那裡喝酒。
「怎麼啦?還不睡。」
「爸你才是。」
太平要兒子也過來喝一杯。他已經喝了不少,眼皮很重,好像快睡著了。雖然不喜歡聽父親囉唆,不過,既然他已經醉了,應該沒關係吧,孝史想著便在父親的旁邊坐下。
太平默默地替兒子倒酒,兩人小口小口喝著啤酒。就在孝史的杯子空了的時候,太平突然像喝醉般說道:「你,好像變了很多。」
他那樣子好像不是在對孝史說話,而是在對空酒瓶說話。
「我沒變。」
「不,你變了。」
「哪裡?」
太平用只有喝醉酒的人才可能做出的慢動作,極為遲緩地眨了下眼睛,「好像……突然長大了。」
孝史微微一笑。或許吧!畢竟我經歷了二二六事件。
「那是因為我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的關係啦。」
「是這樣嗎?我不懂。」
太平還要繼續講下去,孝史又開口,不期然地兩人聲音重疊在一起。
「我的腦袋不好。」
太平一臉無趣又眨了一下眼,隨即舉手搔起稀疏的頭髮,「幹嘛、這樣講?」
「我只是在學爸爸。」
把杯子放下,孝史也對著空酒瓶講起話來:「我一定會好好活著的。」
「……」
「這是我住在那家飯店的時候得到的啟示。」
「因為遇到火災的關係?」
孝史只是微笑,沒有回答。相反地他卻說:「爸爸很偉大。」
太平又以極慢的動作睜大眼睛。
「幹嘛?沒事講這個。」
「我一直想講出來,我對爸爸是非常敬佩的。」
——所以,算了吧!別再執著過去了。
「雖然沒有念書,頭腦又不好,但爸爸還是很偉大。希望爸爸永遠保持現在這個樣子。」
「臭小子,你到底在說什麼?」
「我看到了過去,然後我終於明白,過去不可能改變,未來的事想再多、煩惱再多都沒有用,該怎麼樣就會怎麼樣。但正因為如此,我才更想要好好地活下去。不需要找什麼藉口,只要活在當下,盡最大的努力就好了。所以就算爸爸沒念什麼書,只要人生每個當下都有盡力就夠了。」
就這樣,晚安——丟下這句話後,孝史上樓去了,太平睡眼惺忪地瞪著他的背影。等明天醒來,他就會忘了今天的這番話,以為是在作夢吧。
孝史開始頻繁地跑圖書館,其中一個理由是為了躲避家人查探的目光,但真正的原因卻是為了翻閱資料。想知道的事、想調查的事如山一般高。孝史想知道幾乎是一無所知的昭和十一年——不,他想知道整個昭和史的演變。
有關二二六事件的書籍,他也讀了一大堆。在閱覽室的一角,他把這些書攤開,試著在其中找尋自己熟悉的事物。在雪地上行軍的起事部隊,堅守在拒馬後的步兵。在一堆黑白照片裡,孝史始終找不到去接葛城醫生時,攔住盤查自己的那名士兵的臉。
二十六日破曉的起事,一直到二十九日清早展開的鎮壓行動,這其中的過程是否和自己在蒲生邸經歷的事相吻合,他一一對照、確認著。他原本不懂,為何起事部隊會一下子就被警備部隊和戒嚴部隊給鎮壓住了;又為何二十七日宣布戒嚴令後,街上的氣氛反而變得比較祥和,慢慢地他總算都了解了。陸軍大臣是怎樣用假情資誆騙青年將官的,奉飭命令的下達又是怎樣不清不楚的。關於這起政變,至今為止還有許多無法解開的謎,也讓他了解為什麼陰謀論會甚囂塵上了。
透過孝史和葛城醫生,答應派兵到蒲生邸駐守的安藤輝三上尉,是皇道派的青年將官里對起事最持保留意見的人,可是一旦他決定出兵,就奮戰到底,直到最後一刻,他旗下的士兵和軍官沒有半個人叛離。另外,大家都以為已經遭到暗殺的岡田首相其實還活著,他混在前來弔唁的賓客里逃出去了。昭和天皇對這起暗殺大臣的政變大感震怒,甚至宣誓不惜親自率兵討伐叛軍。這些全都是孝史以前不知道的事,現在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