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蠻子一直都頗有自信,直到此刻,他心中不由湧起一股自卑來,他見識實在太少,這樣美麗繁華的京都他便是做夢也沒夢見過。別說要照顧夫子,他現如今手足無措,怕連自己都照顧不好。

  李綿延等人本就是京都人士,他們熟門熟路地帶著沈歌二人往一條道上走。

  因大夥都不是官員,在京城內要下馬步行。沈歌牽著馬,一路看道路兩旁的店鋪與酒樓,一點都不覺路遠。

  走了不知多久,李綿延便帶著沈歌來到一座院子前。

  院子前有個俊朗的中年男人在大門處等著,他一見到沈歌等人便迎上來。

  李綿延等人先向他行了個禮,叫了聲,“大管事。”

  男人略一點頭,走前幾步朝沈歌笑道:“沈公子是麼?我是荀澄,這段日子便由我照顧您。”

  “哎,我就是沈歌,多謝大管事。”

  荀澄帶著沈歌進院內,在旁邊解釋道:“原本該接您到荀府住,不過老爺不在家,府上老夫人在,一府人人來人往,您要溫書,老爺怕打攪您,故令我們將您接到這兒來。”

  沈歌眼睛餘光看著這座院子,說是院子,這裡一點都不小。亭台樓閣水榭花池,沈歌起碼看到了三樣,房子在這些建築中錯落,顯得極精美。

  這種精美並不是奢華的那種精美,而是帶著一種簡潔大氣在。

  院子裡還有幾棵樹,樹上的葉子雖落了,但枝條疏疏朗朗,別有一番感覺。

  沈歌一下便喜歡上了這座院子,等荀澄帶他到院子裡時,沈歌忙朝他道謝:“多謝大管事費心。”

  “老爺親自吩咐的,您安心住著便是。”

  沈歌點頭。

  院子早已打掃準備好,沈歌立時便能住進來。

  荀澄帶著他到左右幾間房看了看,“書房、臥房與待客的房間暫時便這樣布置,沈公子若有哪兒想改的,儘管與我說便是。”

  “應當沒有,我極喜歡這地方,尤其是書房。”

  荀澄立刻笑了起來,“書房乃老爺在京都里的時候親自布下的,您喜歡便不枉他一番心意了。”

  沈歌珍惜地摸摸高度恰好的大書桌,問:“荀哥這些日子一直在京都里麼?”

  “在京都里待了幾日,前些日子帶人南下去了。”

  荀澄笑眯眯,對沈歌幾乎知無不言。

  第41章 文章

  京都是個好地方, 對於有權有勢之人而言更是如此。

  沈歌雖不算有權勢, 但在荀家, 著實開了眼界。

  溫室里種出的蔬菜,在被子裡的薰香球, 裝有類似抽水馬桶的乾淨便利的衛生間,各種芳香怡人的花露……沈歌才到荀府幾天, 就見識了種種想都未想到的事宜。

  若他這輩子不是投生在沈家村,他定會有種只不過來這個古香古色的時空度假的錯覺。

  這個時空的好物著實不少, 就算比起後世來, 某些地方也不遑多讓,只是絕大部分民眾享受不到罷了。

  沈歌看著面前精美的硯台與筆洗, 深深覺得無論是哪個時空的人, 智慧都沒差到哪裡去,相差的不過是生產力, 而這份生產力一旦補足, 何愁落後於人?

  沈歌一路趕來京都,在路上撐著一口精氣神還不覺, 到京都後放鬆下來, 錦衣玉食地養著,一下便病倒了。整個人又是發熱又是上吐下瀉,嚇所有人一跳,就怕他會有什麼事。

  荀澄十分上心,立即去請了名醫過來。

  大夫看過之後給沈歌開了兩貼藥,藥吃三天, 煎好之後一貼比一貼苦,又苦又咸,帶著一股說不出的奇怪味道,熏得沈歌直想吐。

  好在沈歌喝過那麼多次藥,對喝藥這種事習慣至極,等藥溫涼之後,捏著鼻子一口灌下去,回過頭來齜牙咧嘴地往自己嘴裡塞蜜餞,別提多爽快,極令人省心。

  荀澄亦發覺沈歌是極好伺候的一個人,脾氣好,能吃苦,幾乎不提要求,所有為他做的事他若是不願意,他都會先站在你的角度想一想,並迅速將自己的脾氣壓下去,再慢慢遇你溝通。

  荀澄伺候荀飛光多年,見識盡了荀府的妖魔鬼怪,忽然來沈歌這麼位近乎君子的小少年,荀澄心中別提多感動。

  荀飛光堂堂鎮國公,某種程度稱得上權傾天下,從身份地位上來看,配得上他的人本就不多。到他這份上,他亦無需與誰聯姻,從這角度看去,他身旁站的那一人品行脾氣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管怎麼樣,荀澄本人對沈歌極為滿意,儘管這事完全輪不到他說話。

  沈歌本就是個好相處的人,荀澄這頭熱乎起來後,沈歌的日子過得越發順心。

  住了幾天,沈歌方知曉,荀澄不僅是他這頭的大管事,還是荀府的大管事,每日極忙,只能早晚各抽一段時間過來他這頭。

  儘管如此,荀管事還是日日都來。

  沈歌自己要看書,又要訪友,他看著蠻子跟進跟出,一時也沒空教他,便托李綿延等人教他一些拳腳功夫。

  李綿延本就是荀飛光親自指派之人,他聽沈歌的話猶在聽荀澄的話之上,當下便答應。於是蠻子便被沈歌安排去李綿延那頭學武,兩人一天到晚也就早晚碰個頭。

  蠻子原先不同意,沈歌知他想什麼,便道:“你說要照顧我,現下你文不成武不就,難以發揮什麼作用,至於跑腿,大管事撥給我的小武、小文兩人比你還利索,也更有眼色,你完全用不著操心。”

  沈歌這麼一說,蠻子便老老實實地跟著李綿延埋頭苦練去了。

  沈歌這一養病便養了六日,直到荀澄請來的大夫說沈歌身子已無礙,他才被批准出門,不過身旁要帶小武小文兩個小子。

  小武與小文不過是十三四的年紀,正是半大少年,然他們極有眼色,跑腿也勤快,沈歌挺喜歡他們兩個。

  荀澄原本還安排兩個丫鬟來照顧沈歌起居,不過沈歌不大習慣外人,有什麼事順手動一動也做完了,壓根用不上丫鬟,便婉拒。

  現在沈歌身邊主要跟著的就是小武與小文,無論沈歌去何處,基本都能見著他倆的身影。

  他倆是荀家的家生子,正宗京都人士,沈歌沒去過吳師兄家,有他倆帶路倒是方便許多。

  三人提著禮物吳師兄家,因小巷多,沈歌又在家憋得很了,便道要走路去。

  小武走過主街,穿過一片片居民區,最後領著沈歌轉到一條巷子,他介紹道:“這是安懷巷,附近住的大多是國子監的學子,是以也有另一個名稱叫學子巷。”

  小武與小文雖說是僕從,不過正在青春活潑的年紀,在沈歌面前也不拘謹,沈歌從他們嘰嘰喳喳的口中知曉京都不少事宜。

  小文接著笑道:“沈公子,您別看這只是一條陋巷,其實這裡還挺有名。您看見剛剛走過那家鋪子了麼?他家專門賣紅豆餅,餅皮酥脆,餅餡綿軟清甜,最是好吃不過,許多人慕名過來買。”

  沈歌一聽便知這小孩饞了,笑道:“既然如此,我們也去買來嘗嘗。”

  小武與小文清脆地“哎”一聲,立刻擁著沈歌往回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