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兄你畫得真好。”

  於醉墨十分得意,“那是,不是我吹,人物畫這塊,當世畫師中少有人能及得上我。”

  沈歌低頭來來回回看了好一會,心裡想著若是能給他荀哥畫一幅,好好收藏起來,那便好了。

  於醉墨見沈歌盯著畫,以為他想要,不由十分不舍地說道:“沈弟你若想要一幅人物畫我便再給你畫一幅罷?這幅我不便與你。”

  這是於醉墨飽含靈感的得意之作,再來一幅他可不能保證是否能有這個水準,故十分捨不得。

  沈歌朝他笑笑,“君子不奪人所好。於兄若是方便,能再給我畫一幅那就再好不過,若是不方便,也沒什麼。”

  “好說好說。”於醉墨待畫布幹了,忙將它小心翼翼地收起來,放到一邊,趁熱打鐵道:“我現在就給你畫,沈弟你再看會書。”

  沈歌依言再往手中的書看去。

  這次於醉墨畫出的畫依舊十分精美寫實,不過相對於上一幅畫少了些靈動感,沈歌有些可惜,不過仍好好將畫收起來,認真朝他道謝。

  於醉墨給沈歌畫過畫,沈歌不好徑直看書將他晾在一旁,於是與他談論起畫來。

  談了一會兒,於醉墨越發興致勃勃,最終他不禁感慨地長嘆一聲,道:“沒想到沈弟書畫皆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吶。”

  沈歌忙擺手,“我也就是嘴上功夫,真畫起來便不怎麼樣了,若說畫的好,還得論我哥,他畫的畫是當真意境深遠,我拍馬不及。”

  沈歌說起荀飛光來一臉驕傲,在他心中,他荀哥文才武略,便沒一樣不好。

  於醉墨來了興趣,“不知令兄是哪位?”

  “一時也說不清楚,日後若有機會,我便介紹你們相識。”

  於醉墨忙點頭。

  第三日,天終於放晴,雪融化不少,天雖還是冷,但已能繼續出發。

  沈歌告別於醉墨,前往京城。

  於醉墨還得在這邊再畫幾幅畫,要多留幾日,於是便約好過年時在京都見。

  因已經耽擱了些時日,沈歌不想坐馬車,便裹得嚴嚴實實,騎馬前行。

  沈歌不僅自個裹,還讓李綿延蠻子他們一起裹,一張臉包得嚴嚴實實,只露鼻孔和兩隻眼睛出來,怎麼看怎麼奇怪。

  沈歌自己倒不怕丑,反正已經裹上,誰也認不出誰,被多看兩眼又如何?

  沈歌他們自己不好認,不過認別人毫無問題。

  他們剛出發沒多久,就碰見兩個人騎著馬往與他們來時的路趕去。

  李綿延朝那兩個人看了好幾眼,忽然出聲喊道:“劉大壯,苗文林!”

  那兩人已經跑出一段距離,聽到人叫自個名字,不禁愕然,又打馬回來。

  待李綿延在下套頭帽子後,兩人才認出來,不由驚道:“這是出了何事?李兄你為何在這裡?”

  “沈公子要入京,我送他過來。”李綿延一指旁邊的沈歌,接著問:“你們有事要辦?”

  沈歌亦一把將頭套摘下來,兩人這才看清,丑怪的面具之下,赫然是一翩翩少年郎。

  劉大壯與苗文林二人沒見過沈歌,不過聽人大致描述過他的模樣,再加上有幾個熟悉的人在,他們立刻便能確認,這人就是沈歌。

  他們倆忙在馬上朝沈歌行禮,“老爺給沈公子準備了些書籍,大管事派我二人送到坤究縣去。”

  “給我的?”沈歌驚訝地下馬,“能與我看看究竟是何書籍麼?”

  書是給沈歌的,給他看自然是天經地義。劉大壯和苗成林忙下馬,把馬鞍旁綁著的包裹取下來。

  書籍一共有五本,都用油紙層層包好了,沈歌拆開其中一本,裡頭是一些文章。

  沈歌這些日子都在溫書,一看這些文章便知是進士們做的文賦。這些文章文辭優美,立意深遠,實乃難得的佳作。

  再拆一本,裡頭是一本密密麻麻寫滿註解的《詩經》,這些註解與沈歌以前接觸到的略有不同,然個個都精妙異常。

  沈歌仔細翻看幾頁,已頗覺有收穫。他頓時便知這本小冊子多半是哪位大家親筆寫下,用來教育家中子弟,只是不知道怎麼到了他荀哥手上,他荀哥又差人快馬送了過來。

  沈歌呼出一口熱氣,問:“荀哥現在還在京城罷?”

  “老爺奉命去南邊剿匪,已出發有幾日了。”

  沈歌心中失望,他知道南北邊都有戰事,不過這些戰事被朝廷壓了下去,他一個小舉人,多方探聽亦沒能探聽到什麼消息。

  大燕朝地大物博,不在邊疆的人便活得格外悠閒,反正還沒打到家門前,遠處的戰事與自己也沒太大的關係,該幹嘛幹嘛便是。

  沈歌打起精神,不好多問,只道:“我現如今要進京,兩位去坤究縣若只為我送書,便不必去,與我一起回京如何?”

  劉大壯與苗成林大冷天的也不想跑這一趟,聞言極高興,當下應諾,“聽沈公子吩咐。”

  於是一行人匆匆忙忙繼續往京都里趕。

  當晚投宿之時,沈歌在客房內拆了所有的書本,果然找到了荀飛光夾的一封信。

  上面並未怎麼說公事,只道他要去剿匪,估計要明夏才能回來,到時兩人再在京中相見。又道讓沈歌春闈時住他準備好的別院,二人雖不是夫夫關係,但有師徒情分,住在他那理所當然,讓沈歌不要拒絕。

  沈歌將這封信來來回回看了許多遍,很不得把每一個字都看出花來,最終才小心將信珍藏在脖子下掛的錦囊內。

  沈歌他們這段路程一共用了十七日,除去路上因暴雪休整的兩日,實際上只用了十五日,速度還算可以。

  從坤究縣到京都,越靠近京都越繁華,就連路旁的鄉村也似乎比別的地方更氣派。

  此時,來來往往已能經常見著馬車、驢車、牛車等各種車,路上也有人騎馬、騎驢、騎騾子趕路。路旁甚至還有人搭棚子賣寫飯食酒水,十分熱鬧。

  沈歌看得目不暇接,趕路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他沒來過京都,一路上全靠李綿延帶路。

  走到京城外,先入眼的便是巍峨城牆與高大城門,沈歌走到近前,內心極震撼。

  他此刻方深刻感受到,這個沒有大型器械的時代,人們能建下如此巨大厚重的建築,是多令人敬畏的一件事。

  守城的官兵們態度極好,仔細查看過一行人的文書後便讓一行人進城,連入城費都不需要交。

  天子腳下,一切井井有條。

  京都遠比別的縣市要發達,裡頭的建築十分整齊美觀,沈歌甚至覺得這些建築有些超越時代的感覺。

  他覺醒前世記憶這麼久,還是第一次見著如此整齊美觀的建築,而不是與先前一樣,所有城市的建築都參差不齊,有高門大戶,也有蓬門蓽戶,街道還常坑坑窪窪,半點都不氣派。

  蠻子心中比沈歌震撼更甚。

  他擔心他夫子一人來京都會吃虧,便執意要跟來,有什麼事他也好搭把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