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一陣狂妄的風吹過,老四似乎已然不耐煩,冷冰冰地問了句:“你就只有這點本事?你的劍呢,掛在腰上看著好看的?有本事你也拿劍橫在他脖子上啊!你不是想看看我到底在不在乎他嗎?”
皇帝拔出劍來,一點一點抬了起來,眉目如冰,眼中有種光芒慢慢褪去,最後變成了死寂的漆黑一片。
他做出了決定。
奕熙驚恐地看著那近在咫尺的劍,卻無論如何動彈不得。
那劍倏地高高揚起,光芒一閃,只是下一刻並未落在大皇子脖子上,而是直指城牆上那人。
皇帝哽咽著,在熱淚中一字一頓地說:“攻城!”
這樣兩聲晦澀的字句,像是花光了生平所有的力氣,他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也再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所在。可他肩上背負著家國重任,他寧可死也不願失去的人,最終在寂靜山河與天下蒼生面前不得不成為犧牲品。
同為犧牲品的,還有他,還有他那顆宛若死去的心。
也就在這一刻,那道紅色的身影忽然間抬手掀開了蓋頭,她聲音清脆地朗聲笑著,驀地側頭對持劍對著她的老四道:“淮北王,不勞您動手了,我的命,我自己做主!”
她的面上分明還帶著淚痕,卻在下一刻不顧一切拎著裙擺朝著城下縱身一躍。
千軍萬馬近在咫尺,她輕而易舉看見了站在皇帝身側的他。
他身披鎧甲,紅纓耀目。
他和她每一次遇見他的時候一樣,總是那樣身姿筆直挺立在天地間,仿佛沒有什麼事情能摧折了他的骨氣,能壓彎了他的脊背。他是那樣不屈不撓的大英雄,是她卑微渺小人生里唯一頂天立地的存在。
人之將死,似乎很多思緒與人生的片段會在一瞬間從眼前飛速掠過。
她微微笑著,心想,膽小懦弱、規規矩矩的明珠竟然會有這樣英勇赴死的一天,等到最後一刻了,發現沒人能救她了,那些驚慌啊害怕啊似乎也在一瞬間消失了。她的目光一瞬不瞬鎖定在他的身影之上,這一刻才終於意識到,撐起她不滅勇氣的,是他。
只是很可惜,她再也看不到他替她描述的那些出宮後擁有一個幸福家庭的畫面了。
天知道這些日子裡,每當她想到他說過的一切時,眼前的畫面都是那樣和諧美好的一家三口,而那如意郎君不是別人,正是他。
那是她這輩子唯一的美夢。
落地的瞬間,她聽見了心碎的聲音,天地間終於重歸寂靜。
千軍萬馬在那道紅色身影落地之時,鴉雀無聲。
皇帝看清那不是昭陽了。
老四看出那不是昭陽了。
與此同時,那道身披銀甲、站在皇帝身側的人身軀一僵,不可置信地看著那落在地上了無生氣,宛若碎裂的木頭娃娃一般的女子,忽然間撥開人群沖了過去。
瀾春不知什麼時候登上了城樓,低頭看著正下方的方淮。
方淮衝過去幾乎是第一時間沖了過去,茫然無措地望著那個女子,卻絲毫不敢伸手觸碰她。
“為什麼?”他喃喃道,“為什麼會是你?”
明珠渾身劇痛,呼吸好像也快要上不來了,她欣喜於臨死前還能如此近距離地看他一眼,老天待她著實不薄了。
她費力地張了張嘴,想要跟他說點什麼。
有的話早就想開口了,可是他姍姍來遲,帶兵打仗,一打就打了這個時候才回京。
她微微笑著,看他倉皇地蹲下身來,不敢抱她,只能努力把面容湊過來:“你要說什麼?我在,我在……”
嘴唇嚅動著,她嘴角不斷湧出鮮血,卻還氣若遊絲地說:“我,我留了一封信,我,怕,怕姑姑不,不給你……”
她伸手想要拉住他:“方,方統領,謝謝你,我,我真的很想叫你一聲——”
方淮顫抖著伸手去接住那隻朝自己伸來的手,那隻透明的,蒼白的,纖細到宛若無骨的手。
只是他最終也沒能與她交握在一起,因為那隻手伸到一半,驀地落了下去,了無生氣地倒在了滿是塵土地上,再也沒有動靜。
與那隻手一同寂靜下去的,還有她沒能說出口的話。
她至死都沒能親口叫出一聲他的名字,那兩個字馥郁芬芳,用盡了一生的力氣,卻終歸沒能叫出口來。
天地間的色彩悉數消失,唯一剩下的,只有方淮顫抖的手,和通紅的眼。
建興十六年,皇帝離宮後三月重返京城,偽帝挾持新後,意欲逼迫皇帝投降。哪知新後並非定國公後人,乃一宮女偷梁換柱。那名宮女躍下城門,當場斃命,皇帝大怒,率軍沖入紫禁城,原本無可避免的一場激戰卻在紫禁城內所有士兵不戰而降的跪地臣服中化為玉帛。
偽帝雷霆震怒,卻不知親信家眷悉數為皇帝所扣,不得不降,而前朝老臣早知今日會有宮變,自始至終就未曾離開過皇帝那一隊。
偽帝被擒,時隔三月,宮變就此落下帷幕。
紫禁城重回皇帝手中。
第103章再相見
大軍入城,偽帝被囚,京城的一切混亂似乎到今天為止都被撥亂反正。
朝臣入宮,趙侍郎重返早朝,宮中的太監宮女一應宮人對於皇家天子更替之事早已見慣不驚,哪怕是年輕一代也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江山與皇位本就不是什麼穩若磐石的東西,權勢這玩意,誰也說不準會如何變幻。
眾臣之中,唯有方淮不見人影。
而更古怪的是,皇帝只匆匆上了今日的朝堂,簡短交代了幾句,將所有事情分派給了趙孟言與恭親王,以及六部的尚書,然後也很快步出了大殿,消失在眾人的視線里。
古怪,當真古怪。
要知道這滿京城最重規矩的就是這位兢兢業業的帝王了,而他手下的禁軍統領方淮則是他忠心不二的追隨者。可今日不知出了什麼事,這主僕二人竟成了拋下眾人最先離去的。
皇帝出宮了。
他在宮門口牽過了小春子帶過來的馬,翻身一躍而上。
京城的大好日光照耀著整座皇城,琉璃瓦鮮明耀眼,恍若淌著流動的色彩,而朱紅色的城牆也在日光中隱沒了斑駁的痕跡,嶄新得一如洗過似的。
他夾緊了馬肚,長喝一聲,韁繩一抖,疾馳的身影像離弦的箭。
天邊是靜默的朝陽,而他,也要去尋覓他的那輪昭陽了。
太后沒有虧待昭陽,也許是一場宮變讓她發現了最要緊的不是過去,而是如今和將來,又也許讓她改變心意的不過是昭陽肚子裡那塊寶貝疙瘩。
再或許,其實是李勉的一番話。
她在吃著老四送去的殘羹冷炙時,好像才忽然意識到過去不甚在意的東西其實也來之不易,很多無意中忽略掉的事物,總在失去過後才叫人倍感惋惜。
她年輕時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心灰意冷,成日將自己關在這宮殿裡,大門緊閉,鎖住了外面的天地,也鎖住了母子之間的感情。他走不進來,她走不出去。
李勉問她:“我對你而言是一個在深宮中聊以慰藉勉強作陪的宦官,還是別的什麼?”
她的語氣淡淡地,卻用令人動容的眼神望著他:“你是我的命。”
沒有他,她都不知道自己這些年能不能熬過來。
李勉笑了,輕聲說:“母子連心,你對我的心皇上知道,所以哪怕再厭惡我,他也始終選擇忽視我,放任你與我這段令人不齒的感情。而他對昭陽的心,你也應該清楚。他愛她可以愛到不計較身份,不計較與陸家的恩怨情仇,他愛的就只是她這個人,旁的不相干的,他從來不放在心上。你又為何非得與他計較這些呢?”
他說:“定國公給皇帝帶去的痛苦,一輩子都刻在心上。你每拿昭陽的身份做一次文章,無異於揭開一次他的傷疤,他痛了,你這個當母親的難道就好受了?”
“讓他去吧,這江山抗在他一個人的肩上,太沉了,他需要有個人分享他的痛苦,他的疲憊,他的一切一切。深宮歲月有多漫長,你我再清楚不過。不要再沉浸在過去了,朝前看吧,茯苓。”
她叫林茯苓,這名字事到如今,也只有他在叫了。
太后妥協了,最終在關鍵時刻將昭陽送出了宮,安置在西二長街的胡同裡頭,一所逼仄窄小的四合院裡。
那四合院裡只有一個啞巴大嬸,會幫忙料理一切,也是忠實可靠的人。
隨昭陽同去的還有流雲,她那兩個好姐妹,一個心甘情願為她扮作新後抗下風險,一個願意陪她離開皇城走向未知。
她臨行前,太后親自將長命鎖戴在她脖子上:“我對你沒有什麼好感,可如今也沒有什麼嫌惡了。你是他掛在心上的人,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至於將來,我只盼著你不要讓他傷心。這深宮裡潑天的富貴都沒什麼稀奇的,唯一叫人難尋的不過是情這個字罷了。”
太后摩挲著那塊長命鎖,說:“這是他從前戴過的,我一直守著,如今你把它戴著,也算圖個心安。”
昭陽什麼也沒說,看著這個在深宮裡困了一輩子的女人,只慢慢地俯身行了個禮,轉身默默走了。
出宮時,駕馬車的是趙孟言。
她一怔,他卻只是深深地望了她一眼,默不作聲地掀開了車簾,抬著她的手臂微微使力,將她扶上了馬車。車內坐著流雲,看見她的時候,眼中有晶瑩的淚光。
馬車行駛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禁令是趙孟言親自下的,名義上是新後冊封大典,全城戒備,實際上卻是為了皇帝回宮做準備。
他其實大可不必親自來護送她,只是到底還是想再看一看。
什麼也不必說,只要親眼看見她平安無虞,心中就猶如石頭落地了。
馬車一路疾馳,只有馬蹄聲聲踏在青石板上,透過北風呼呼吹起的車簾,昭陽能看見那個人的背影。他穿著天青色官服,該是為了皇帝回宮做準備,不再像平常那樣穿著閒散世子的錦衣玉跑了。
那官服太眼熟,她能記起第二次在司膳司外頭的西華門碰見他時,她不慎撞在他身上,那一天,他就穿著這樣的衣裳。
時隔多久了,沒想到又一次看見他這副模樣,就好像那一天並未過去多久,一切都只發生在昨日。
她在天不亮時就到了那座四合院,流雲陪她靜靜地坐在屋子裡頭,偶爾看看窗外的天色,小聲說幾句話。
大軍入城。
城門危機。
兄弟對峙。
她一直好端端坐在屋子裡,面色如水地望著窗外漸漸亮起來的天光。流雲倒是有些緊張急躁,不時在院子裡走上一圈,可回頭總看見她平靜的眼眸。
皇帝拔出劍來,一點一點抬了起來,眉目如冰,眼中有種光芒慢慢褪去,最後變成了死寂的漆黑一片。
他做出了決定。
奕熙驚恐地看著那近在咫尺的劍,卻無論如何動彈不得。
那劍倏地高高揚起,光芒一閃,只是下一刻並未落在大皇子脖子上,而是直指城牆上那人。
皇帝哽咽著,在熱淚中一字一頓地說:“攻城!”
這樣兩聲晦澀的字句,像是花光了生平所有的力氣,他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也再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所在。可他肩上背負著家國重任,他寧可死也不願失去的人,最終在寂靜山河與天下蒼生面前不得不成為犧牲品。
同為犧牲品的,還有他,還有他那顆宛若死去的心。
也就在這一刻,那道紅色的身影忽然間抬手掀開了蓋頭,她聲音清脆地朗聲笑著,驀地側頭對持劍對著她的老四道:“淮北王,不勞您動手了,我的命,我自己做主!”
她的面上分明還帶著淚痕,卻在下一刻不顧一切拎著裙擺朝著城下縱身一躍。
千軍萬馬近在咫尺,她輕而易舉看見了站在皇帝身側的他。
他身披鎧甲,紅纓耀目。
他和她每一次遇見他的時候一樣,總是那樣身姿筆直挺立在天地間,仿佛沒有什麼事情能摧折了他的骨氣,能壓彎了他的脊背。他是那樣不屈不撓的大英雄,是她卑微渺小人生里唯一頂天立地的存在。
人之將死,似乎很多思緒與人生的片段會在一瞬間從眼前飛速掠過。
她微微笑著,心想,膽小懦弱、規規矩矩的明珠竟然會有這樣英勇赴死的一天,等到最後一刻了,發現沒人能救她了,那些驚慌啊害怕啊似乎也在一瞬間消失了。她的目光一瞬不瞬鎖定在他的身影之上,這一刻才終於意識到,撐起她不滅勇氣的,是他。
只是很可惜,她再也看不到他替她描述的那些出宮後擁有一個幸福家庭的畫面了。
天知道這些日子裡,每當她想到他說過的一切時,眼前的畫面都是那樣和諧美好的一家三口,而那如意郎君不是別人,正是他。
那是她這輩子唯一的美夢。
落地的瞬間,她聽見了心碎的聲音,天地間終於重歸寂靜。
千軍萬馬在那道紅色身影落地之時,鴉雀無聲。
皇帝看清那不是昭陽了。
老四看出那不是昭陽了。
與此同時,那道身披銀甲、站在皇帝身側的人身軀一僵,不可置信地看著那落在地上了無生氣,宛若碎裂的木頭娃娃一般的女子,忽然間撥開人群沖了過去。
瀾春不知什麼時候登上了城樓,低頭看著正下方的方淮。
方淮衝過去幾乎是第一時間沖了過去,茫然無措地望著那個女子,卻絲毫不敢伸手觸碰她。
“為什麼?”他喃喃道,“為什麼會是你?”
明珠渾身劇痛,呼吸好像也快要上不來了,她欣喜於臨死前還能如此近距離地看他一眼,老天待她著實不薄了。
她費力地張了張嘴,想要跟他說點什麼。
有的話早就想開口了,可是他姍姍來遲,帶兵打仗,一打就打了這個時候才回京。
她微微笑著,看他倉皇地蹲下身來,不敢抱她,只能努力把面容湊過來:“你要說什麼?我在,我在……”
嘴唇嚅動著,她嘴角不斷湧出鮮血,卻還氣若遊絲地說:“我,我留了一封信,我,怕,怕姑姑不,不給你……”
她伸手想要拉住他:“方,方統領,謝謝你,我,我真的很想叫你一聲——”
方淮顫抖著伸手去接住那隻朝自己伸來的手,那隻透明的,蒼白的,纖細到宛若無骨的手。
只是他最終也沒能與她交握在一起,因為那隻手伸到一半,驀地落了下去,了無生氣地倒在了滿是塵土地上,再也沒有動靜。
與那隻手一同寂靜下去的,還有她沒能說出口的話。
她至死都沒能親口叫出一聲他的名字,那兩個字馥郁芬芳,用盡了一生的力氣,卻終歸沒能叫出口來。
天地間的色彩悉數消失,唯一剩下的,只有方淮顫抖的手,和通紅的眼。
建興十六年,皇帝離宮後三月重返京城,偽帝挾持新後,意欲逼迫皇帝投降。哪知新後並非定國公後人,乃一宮女偷梁換柱。那名宮女躍下城門,當場斃命,皇帝大怒,率軍沖入紫禁城,原本無可避免的一場激戰卻在紫禁城內所有士兵不戰而降的跪地臣服中化為玉帛。
偽帝雷霆震怒,卻不知親信家眷悉數為皇帝所扣,不得不降,而前朝老臣早知今日會有宮變,自始至終就未曾離開過皇帝那一隊。
偽帝被擒,時隔三月,宮變就此落下帷幕。
紫禁城重回皇帝手中。
第103章再相見
大軍入城,偽帝被囚,京城的一切混亂似乎到今天為止都被撥亂反正。
朝臣入宮,趙侍郎重返早朝,宮中的太監宮女一應宮人對於皇家天子更替之事早已見慣不驚,哪怕是年輕一代也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江山與皇位本就不是什麼穩若磐石的東西,權勢這玩意,誰也說不準會如何變幻。
眾臣之中,唯有方淮不見人影。
而更古怪的是,皇帝只匆匆上了今日的朝堂,簡短交代了幾句,將所有事情分派給了趙孟言與恭親王,以及六部的尚書,然後也很快步出了大殿,消失在眾人的視線里。
古怪,當真古怪。
要知道這滿京城最重規矩的就是這位兢兢業業的帝王了,而他手下的禁軍統領方淮則是他忠心不二的追隨者。可今日不知出了什麼事,這主僕二人竟成了拋下眾人最先離去的。
皇帝出宮了。
他在宮門口牽過了小春子帶過來的馬,翻身一躍而上。
京城的大好日光照耀著整座皇城,琉璃瓦鮮明耀眼,恍若淌著流動的色彩,而朱紅色的城牆也在日光中隱沒了斑駁的痕跡,嶄新得一如洗過似的。
他夾緊了馬肚,長喝一聲,韁繩一抖,疾馳的身影像離弦的箭。
天邊是靜默的朝陽,而他,也要去尋覓他的那輪昭陽了。
太后沒有虧待昭陽,也許是一場宮變讓她發現了最要緊的不是過去,而是如今和將來,又也許讓她改變心意的不過是昭陽肚子裡那塊寶貝疙瘩。
再或許,其實是李勉的一番話。
她在吃著老四送去的殘羹冷炙時,好像才忽然意識到過去不甚在意的東西其實也來之不易,很多無意中忽略掉的事物,總在失去過後才叫人倍感惋惜。
她年輕時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心灰意冷,成日將自己關在這宮殿裡,大門緊閉,鎖住了外面的天地,也鎖住了母子之間的感情。他走不進來,她走不出去。
李勉問她:“我對你而言是一個在深宮中聊以慰藉勉強作陪的宦官,還是別的什麼?”
她的語氣淡淡地,卻用令人動容的眼神望著他:“你是我的命。”
沒有他,她都不知道自己這些年能不能熬過來。
李勉笑了,輕聲說:“母子連心,你對我的心皇上知道,所以哪怕再厭惡我,他也始終選擇忽視我,放任你與我這段令人不齒的感情。而他對昭陽的心,你也應該清楚。他愛她可以愛到不計較身份,不計較與陸家的恩怨情仇,他愛的就只是她這個人,旁的不相干的,他從來不放在心上。你又為何非得與他計較這些呢?”
他說:“定國公給皇帝帶去的痛苦,一輩子都刻在心上。你每拿昭陽的身份做一次文章,無異於揭開一次他的傷疤,他痛了,你這個當母親的難道就好受了?”
“讓他去吧,這江山抗在他一個人的肩上,太沉了,他需要有個人分享他的痛苦,他的疲憊,他的一切一切。深宮歲月有多漫長,你我再清楚不過。不要再沉浸在過去了,朝前看吧,茯苓。”
她叫林茯苓,這名字事到如今,也只有他在叫了。
太后妥協了,最終在關鍵時刻將昭陽送出了宮,安置在西二長街的胡同裡頭,一所逼仄窄小的四合院裡。
那四合院裡只有一個啞巴大嬸,會幫忙料理一切,也是忠實可靠的人。
隨昭陽同去的還有流雲,她那兩個好姐妹,一個心甘情願為她扮作新後抗下風險,一個願意陪她離開皇城走向未知。
她臨行前,太后親自將長命鎖戴在她脖子上:“我對你沒有什麼好感,可如今也沒有什麼嫌惡了。你是他掛在心上的人,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至於將來,我只盼著你不要讓他傷心。這深宮裡潑天的富貴都沒什麼稀奇的,唯一叫人難尋的不過是情這個字罷了。”
太后摩挲著那塊長命鎖,說:“這是他從前戴過的,我一直守著,如今你把它戴著,也算圖個心安。”
昭陽什麼也沒說,看著這個在深宮裡困了一輩子的女人,只慢慢地俯身行了個禮,轉身默默走了。
出宮時,駕馬車的是趙孟言。
她一怔,他卻只是深深地望了她一眼,默不作聲地掀開了車簾,抬著她的手臂微微使力,將她扶上了馬車。車內坐著流雲,看見她的時候,眼中有晶瑩的淚光。
馬車行駛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禁令是趙孟言親自下的,名義上是新後冊封大典,全城戒備,實際上卻是為了皇帝回宮做準備。
他其實大可不必親自來護送她,只是到底還是想再看一看。
什麼也不必說,只要親眼看見她平安無虞,心中就猶如石頭落地了。
馬車一路疾馳,只有馬蹄聲聲踏在青石板上,透過北風呼呼吹起的車簾,昭陽能看見那個人的背影。他穿著天青色官服,該是為了皇帝回宮做準備,不再像平常那樣穿著閒散世子的錦衣玉跑了。
那官服太眼熟,她能記起第二次在司膳司外頭的西華門碰見他時,她不慎撞在他身上,那一天,他就穿著這樣的衣裳。
時隔多久了,沒想到又一次看見他這副模樣,就好像那一天並未過去多久,一切都只發生在昨日。
她在天不亮時就到了那座四合院,流雲陪她靜靜地坐在屋子裡頭,偶爾看看窗外的天色,小聲說幾句話。
大軍入城。
城門危機。
兄弟對峙。
她一直好端端坐在屋子裡,面色如水地望著窗外漸漸亮起來的天光。流雲倒是有些緊張急躁,不時在院子裡走上一圈,可回頭總看見她平靜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