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頁
“那怎麼辦?到哪兒去抓這麼多文官?”
尉遲智硬問出了大部分將領的疑問。
“其實魏國還有不少能用的賢良,只是被爾朱榮動輒殺人的手段驚駭到了,所以不願出仕。如今國家空虛,我想請陛下下詔‘舉賢良’,除了提拔原本曾擔任過官職的下野官員外……”
他的目光在一片聽得懵懂的將領們面上掃過,這才說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還要‘開科取士’。”
“開科取士?”
這個“士”字實在太過敏感,好多被中正九品的門第所限坑了幾代人的將領們當即就皺起眉頭,呼喊起來。
“你準備在我們魏國搞梁國那一套?”
陳慶之也擔憂地看著馬文才,怕一個意見不合,就毀壞了現在大好的局面。
卻見馬文才搖了搖頭。
“這個‘士’指的不是士族,我也不準備用科舉選拔新的‘士人’。這個‘士’指的是官僚,被選拔者通過科舉後,只有官職,不會得到出身,用‘開科取士’的名頭,不過是為了招攬、吸引天下的讀書人罷了。”
他頓了頓,又說。
“況且,現在的魏國,已經不適宜‘九品中正’了,‘開科取士’之後,這將成為魏國的慣例,和‘推舉制’一併作為魏國選拔官員的依據,不再有士門、吏門、將門之分,也沒有三六九等。”
“此話當真!”
“真有此事?!”
霎時間,滿殿轟然,皆是不敢置信。
自孝文帝遷都之後,魏國就只能以門第論出身和官職,大部分將領只要不是出身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以及漢族頭等門閥崔、盧、鄭、王四門,基本就和高官無緣。
爾朱榮殺了那麼多漢化官員,六鎮一路走一路殺,都是為了廢除這一道以出身論英雄的破規矩,如今馬文才說出自己準備推行的政令,自然立刻贏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除了出身宗室皇族的任城王和元子攸外,只有寥寥幾個出身大姓的首領皺起了眉頭,殿上其餘諸人幾乎都是歡天喜地。
選拔官員沒有了門第之見,他們的兒女也可以去讀國子監、去各地郡學讀書,能被舉薦成為官員,甚至將他們的家業傳承下去。
他們把腦袋提在褲子上造反,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子孫後代過的不像他們那麼窩囊嗎?!
花夭曾對六鎮人馬說的天花亂墜,此時都抵不過馬文才寥寥幾語,此時不免有些無奈。
她站在殿前,看著殿下的馬文才在朝堂上意氣風發、肆意揮灑著自己的才能和抱負,沒有人的目光能從他身上轉開,沒有人不認真傾聽他的話語,不由得揚起了一抹笑意。
能讓她花夭傾心並效忠的人,是個真正的英雄。
相比起其他人關心以後將沒有門第之見,賀六渾更關心的是“開科取士”。
“那何謂‘科舉’?”
“這是我在梁國曾經嘗試過的一種選拔方法。我梁國的五館之中用策論選拔甲乙等學子,而後朝中也曾用考試的方法選拔過一批官員。”
馬文才曾在祝英台那裡聽過天馬行空的幾句,後來便上了心,再後來馬頭城選拔官員時,他便向梁帝領了選拔的事情,試驗了一番這種選拔可能。
他大致地介紹了下樑國是如何選拔出互市司的官員們的,又無奈道:“現在中書、尚書、秘書等省幾乎沒有人用,我們需要的是立刻能用的人才,不是只會誇誇其談出身高門的蠢物,所以考試必不可少。”
“除了用時務策和經義學問選拔天下有識之士外,我們還需要大量佐臣和屬官,負責主持各個地方的耕種、流民安置和賦稅等職責,因此還需要大量歷算、天文、術數和書法等方面的人才,不拘一格。”
馬文才看著聽著迷迷糊糊的“大臣們”,又說道,“諸位將軍們去各地開府,沒有校尉和軍師也不行,所以還要開‘武科’,選拔武藝過人、膂力矯壯的勇士,亦或擅兵法、後勤的軍中輔臣,諸位將軍麾下若有厲害的士卒,也可舉薦他們來考武科,謀個出身。”
他笑笑攤手。
“我畢竟不是諸位將軍,可不知道你們手下有什麼能人,就算想為國舉賢也不知道賢良在哪裡啊,你們說是不是?”
這句話才真正打動了他們,心中一片火熱。
要說考什麼時務策,什麼書法天文術算,就算把他們剮了也倒不出幾點東西,他們也不是這樣的材料,可他們手底下會打架力氣大的人多啊!
眼見著他們馬上要去當官了,不能讓昔日的弟兄們吃糠喝稀是不是?
以為馬文才開“武舉”是為了名正言順給他們賞賜手下的,一群將領們都興高采烈地商議了起來。
“哈哈哈,梁王說的對,你哪裡知道哪裡有勇士可用,當然是我們來推薦了!”
“那是,我麾下有一勇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可開兩百斤的大弓,騎射是一等一的好,謀個小將不在話下!”
“我也需要一個軍師!我每次打仗都頭疼什麼糧草,算都算不清,梁王幫我記著,挑個好用的人啊!”
尉遲智硬問出了大部分將領的疑問。
“其實魏國還有不少能用的賢良,只是被爾朱榮動輒殺人的手段驚駭到了,所以不願出仕。如今國家空虛,我想請陛下下詔‘舉賢良’,除了提拔原本曾擔任過官職的下野官員外……”
他的目光在一片聽得懵懂的將領們面上掃過,這才說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還要‘開科取士’。”
“開科取士?”
這個“士”字實在太過敏感,好多被中正九品的門第所限坑了幾代人的將領們當即就皺起眉頭,呼喊起來。
“你準備在我們魏國搞梁國那一套?”
陳慶之也擔憂地看著馬文才,怕一個意見不合,就毀壞了現在大好的局面。
卻見馬文才搖了搖頭。
“這個‘士’指的不是士族,我也不準備用科舉選拔新的‘士人’。這個‘士’指的是官僚,被選拔者通過科舉後,只有官職,不會得到出身,用‘開科取士’的名頭,不過是為了招攬、吸引天下的讀書人罷了。”
他頓了頓,又說。
“況且,現在的魏國,已經不適宜‘九品中正’了,‘開科取士’之後,這將成為魏國的慣例,和‘推舉制’一併作為魏國選拔官員的依據,不再有士門、吏門、將門之分,也沒有三六九等。”
“此話當真!”
“真有此事?!”
霎時間,滿殿轟然,皆是不敢置信。
自孝文帝遷都之後,魏國就只能以門第論出身和官職,大部分將領只要不是出身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以及漢族頭等門閥崔、盧、鄭、王四門,基本就和高官無緣。
爾朱榮殺了那麼多漢化官員,六鎮一路走一路殺,都是為了廢除這一道以出身論英雄的破規矩,如今馬文才說出自己準備推行的政令,自然立刻贏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除了出身宗室皇族的任城王和元子攸外,只有寥寥幾個出身大姓的首領皺起了眉頭,殿上其餘諸人幾乎都是歡天喜地。
選拔官員沒有了門第之見,他們的兒女也可以去讀國子監、去各地郡學讀書,能被舉薦成為官員,甚至將他們的家業傳承下去。
他們把腦袋提在褲子上造反,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子孫後代過的不像他們那麼窩囊嗎?!
花夭曾對六鎮人馬說的天花亂墜,此時都抵不過馬文才寥寥幾語,此時不免有些無奈。
她站在殿前,看著殿下的馬文才在朝堂上意氣風發、肆意揮灑著自己的才能和抱負,沒有人的目光能從他身上轉開,沒有人不認真傾聽他的話語,不由得揚起了一抹笑意。
能讓她花夭傾心並效忠的人,是個真正的英雄。
相比起其他人關心以後將沒有門第之見,賀六渾更關心的是“開科取士”。
“那何謂‘科舉’?”
“這是我在梁國曾經嘗試過的一種選拔方法。我梁國的五館之中用策論選拔甲乙等學子,而後朝中也曾用考試的方法選拔過一批官員。”
馬文才曾在祝英台那裡聽過天馬行空的幾句,後來便上了心,再後來馬頭城選拔官員時,他便向梁帝領了選拔的事情,試驗了一番這種選拔可能。
他大致地介紹了下樑國是如何選拔出互市司的官員們的,又無奈道:“現在中書、尚書、秘書等省幾乎沒有人用,我們需要的是立刻能用的人才,不是只會誇誇其談出身高門的蠢物,所以考試必不可少。”
“除了用時務策和經義學問選拔天下有識之士外,我們還需要大量佐臣和屬官,負責主持各個地方的耕種、流民安置和賦稅等職責,因此還需要大量歷算、天文、術數和書法等方面的人才,不拘一格。”
馬文才看著聽著迷迷糊糊的“大臣們”,又說道,“諸位將軍們去各地開府,沒有校尉和軍師也不行,所以還要開‘武科’,選拔武藝過人、膂力矯壯的勇士,亦或擅兵法、後勤的軍中輔臣,諸位將軍麾下若有厲害的士卒,也可舉薦他們來考武科,謀個出身。”
他笑笑攤手。
“我畢竟不是諸位將軍,可不知道你們手下有什麼能人,就算想為國舉賢也不知道賢良在哪裡啊,你們說是不是?”
這句話才真正打動了他們,心中一片火熱。
要說考什麼時務策,什麼書法天文術算,就算把他們剮了也倒不出幾點東西,他們也不是這樣的材料,可他們手底下會打架力氣大的人多啊!
眼見著他們馬上要去當官了,不能讓昔日的弟兄們吃糠喝稀是不是?
以為馬文才開“武舉”是為了名正言順給他們賞賜手下的,一群將領們都興高采烈地商議了起來。
“哈哈哈,梁王說的對,你哪裡知道哪裡有勇士可用,當然是我們來推薦了!”
“那是,我麾下有一勇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可開兩百斤的大弓,騎射是一等一的好,謀個小將不在話下!”
“我也需要一個軍師!我每次打仗都頭疼什麼糧草,算都算不清,梁王幫我記著,挑個好用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