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嗯,這藥倒是有趣”,聽到如歌所言,烈氏豁然開朗,開口說道:“早些日子,我去錦繡坊之時,幾次見到那黃氏在錦繡坊的門口徘徊,許是我來往錦繡坊太過頻繁,讓她瞧見了,起了疑心。要知道,你那三姐姐的婚事不成了之後,玉府被人掏出去十多萬兩,老夫人摁著房都掏了銀子,這黃氏幾次到閒月閣里來哭窮,都被我不冷不硬的推了回去。我這時常出入錦繡坊,又不會易容,多多少少有些不便,有了這樣的藥倒也便宜行事。”。

  母女二人正說著話,隔間的門被人打開,主持明德與一身紫衣袈裟的法源寺高僧慧真二位大師走了進來。

  “阿彌陀佛,眾位施主,不知本寺的齋飯用的可是合口味?”

  “法雲寺掌廚師傅妙手操持,飯菜十分可口,多謝主持大師盛情款待!”,並非是如歌的虛詞,齋菜雖然多是青菜豆腐之類的材料做成的,法源寺的僧人做的卻是異常的美味。

  “玉施主過獎”

  方才在會場之中發生的事,明德大師一一看在了眼中,瞄了一眼立在一旁的侍衛黑岩,心中亦是十分好奇,這容貌是可以易容的,只是這錦親王世子妃又是如何避過寺外金陵侯府的人將風公子其人偷天換日換出去的。

  似乎知道明德大師的所思所想,慧真大師側過頭笑著開口道,“在大法會後半場開始之前,那風施主到正殿內尋師弟你交那大法會的繪圖,只是那時師弟恰巧不在,便由老衲代為接收。後面又碰上了玉施主身邊的姑娘,只說那侯夫人有意圖將風施主強行帶回府中去。於是老衲便擅自做主,讓風施主從本寺通往外面的一處密道中離去了”。

  明德聽了慧真大師所言,豁然開朗。難怪這師兄一臉的諱莫如深,原來這事他早已經知曉了。

  見明德一臉煥然大悟,慧真從衣袖之中取出一卷畫卷,走上前放到了那方女子的面前。

  “玉施主,這副畫作是那位風施主為感謝玉施主助他易容逃脫,在從本寺的密道所作,拜託本寺戒律僧人帶給老衲轉交施主之物,還請施主驗收!”

  如歌拿起畫卷打開一看,卻是一副觀音像,與一般的觀音像不同的是,裡面的觀音容貌與如歌一般,額間亦有一枚櫻花印記,而且,觀音座下也不是蓮花,而是那佛家的優曇。

  “倒是個知恩的”

  看著畫上好似在與人慈眉以對的捻手觀音,烈氏不禁感嘆:“在昏暗的密道中所作,還能這般的栩栩如生,這男子當真是書畫上的大才”。

  “的確”,略微看了一眼畫作,如歌便將畫收起來遞給了一旁的青兒。而後,望了望天,申時已過,人已漸少,於是便朝著兩位法源寺的大師道:“今日多謝二位大師盛情招待,天色不早,未免家中掛念如歌也是時候回世子府中去了”。

  聞言,明德與慧真皆宣佛號道:“阿彌陀佛,眾位施主請慢走!”

  法源寺外,看著在幾個滿頭大汗的侯府護衛在看到自己帶著人出來之後,雙眼瞪大好似要在自己身邊找出人來,如歌案頭暗笑,你們現在要找的人如今已經是一個一身潦倒,彎腰駝背,吃了藥面上長滿瘡的醜陋男子了。

  四名侯府之位齊齊的守在這法院的大門口,便是因為苦尋不著人,只能寄希望於那人藏在如歌身邊,可左看右看,也沒有多餘的人。想到侯夫人蔣氏所說的話不由得心裡拔拔涼。即便是如此,也只能看著如歌帶著人登上馬車,離開了這裡。

  因著時辰甚晚,這法源寺回程的小道上倒是沒有什麼人,在經過那一處懸崖邊上之時,坐在如歌身邊打開帘子朝外看的蕭夜熏卻是突然間指著崖山的一處開了口。

  “那裡有人!”

  聽言,如歌將視線轉到了蕭夜熏所指之處,果然見有人正站在崖山走來走去。

  坐在馬車邊上的青兒聽到蕭夜熏所言,看了一眼那邊一閃而逝的人影,娃娃臉上一臉我明白了的樣子,“那裡雖然是山崖,後面卻是一片密林中,聽說法源寺建新的客房,木材便從這山崖後邊的林子裡面尋材料。今年的收成不好,懸崖上有人也不奇怪,定然是莊戶人家想到後面的野林子裡面打些野物回去的當糧食”。

  聽了青兒的話,坐在對面的青竹亦是點頭“說的是!這收成不好,百姓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便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了”。

  而如歌看著那邊擺著一堆橫木已經空無一人的懸崖,卻是若有所思。

  莊戶人家麼······

  ☆、第一百零一章:秘密的開啟

  早晨前往法源寺之時,如歌還不覺得,到了回程之時,方才發現一匹好馬的用處。平日那些尚且算得上上等的馬匹拉著馬車碰到路上大一些的石子坑洞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震動,可這雪花銀鬃馬拉著卻是十分的平穩,也許是速度太快了,就算躍過去了,如歌也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雖說用千里馬來拉馬車確實有些可惜,不過確實很方便那!

  坐著在侍衛黑岩有技巧的驅趕下飛速行駛馬車,看了看外面在白雪映照之下白茫茫的大地,估摸著時間尚不算晚,不願意讓烈氏明日再奔波一回的如歌命黑岩先將娘親同青竹送到了玉府的大門口,而後方才調轉車頭向著世子府的方向趕回去。

  回到世子府,已是酉時末,天色已經徹底的暗了下來。

  下了馬車,走進了府中,看了看書房那邊的亮光,如歌轉身朝著身邊的王嬤嬤問道:“王嬤嬤,世子爺可曾用了晚膳?”

  “回世子妃的話,世子爺並未曾用晚膳,不但是晚膳就連午膳也只草草的吃了一些便回了書房中,原本世子爺午後便已經處理完公務,打算去迎世子妃來著,可世子爺剛走到門口,那北地來的摺子又把世子給攔住了”

  “嗯,我知道了”

  聽完王嬤嬤的話,如歌吩咐青鸞先到小廚房去安排一下晚膳事宜後回到了東廂房的寢室,將外出的衣物換了,亦來到了小廚房中。

  走進小廚房,便見身穿著一身阻隔油煙的圍衣蕭夜熏正站在一張小方凳上拿著一隻勺兒在紫砂湯鍋之中緩緩的攪拌,時不時的將一些材料有序的放進湯鍋之內,當湯料煮沸之後,小薰便將一包如自己在菜譜上所寫的用紗布包緊的調料包放進了湯鍋之中。在他的身側,年紀大上十來歲的青鸞卻是充當著打下手的角色,替小薰看著湯鍋之下的火候。

  不得不說小薰在熬湯上面的確是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一面,每每做湯味道總是特別的鮮美。不過對於其他菜色似乎就不太擅長,不是燒糊了,就是夾生的。所以,如歌的菜譜,留在蕭夜熏手中的也就是那幾張湯品的,其他的便交給了廚房之中的廚娘。

  說起這位廚娘,還是如歌從錦親王府帶出來的,為人好學,將如歌的菜譜研究的十分的仔細,做出來的菜色也已經是非常的可口。故而如今這小廚房中的許多事都用不著如歌插手,除非如歌要親自下廚,平時到小廚房中也只要看看晚膳的菜色安排便足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