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秋多喜被氣得不清,一路拉拽著舒棠,在她耳邊不停叨叨,說英景軒是個大壞蛋英景軒是個烏龜蛋,說他們大瑛朝的皇族,他們那一窩姓英的,全是千年的老王八精,全身藏刺帶毒的。

  說來秋多喜也是運氣好。瑛朝的歷任皇帝,雖是出了名兒的人精,但對外名聲卻是極好極靠譜的。若她隨意拉一個旁人說英景軒的不是,旁人鐵定不信,可舒家小棠與那英景軒卻素有積怨。舒棠雖覺摸著當年事自己調戲大皇子在先,可現如今,回想那時英景軒的小色胚的模樣兒,八成也是包藏禍心。

  秋多喜買了一張弓,又隨舒棠回到客棧,仍不解氣。舒家小棠給她沏了涼茶,又安慰她道:“你既然這麼恨那英景軒,所幸就不要提他,與我說些歡喜的道道。你前些日子提及你當年的桃花,你與你喜歡的那公子,後來怎麼著了?”

  舒棠自然不曉得秋多喜當年喜歡的公子就是瑛朝的二皇子,而那公子的哥哥,就是那壞透了的英景軒。

  一提起這個,秋多喜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她緩了許久,才有氣無力地道:“那樁事,我今兒沒精神說。我與你說說另兩樁青梅竹馬的桃花兒吧。”

  秋多喜的另兩個青梅竹馬君,說出來,那便要遭全南俊國女子的艷羨。

  南俊國有這麼一說:京華天下,穆東盛世,臨南藏金。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天下雖有京華城管制,可南俊國卻似是一分為三,穆東方家的盛衰與國脈相連,而臨南唐家富庶堪與皇族比肩。

  秋多喜的兩個青梅竹馬,一是穆東方家的獨子方亦飛,二是臨南唐家的二少唐玉。因方、唐兩家的長者以為,若自家兒孫在家裡受盡千恩萬寵長大,日後必定不成器,所以方亦飛與唐玉從小便住在京華城的府邸,與皇室,寵臣都走得很近。

  秋多喜與這二人一同長大。雖則方亦飛與唐玉一個清秀儒雅一個一表人材,但因秋多喜見識過大瑛朝兩個神仙似的皇子,再對著這二人,便也生不出什麼旖思。

  三個孩子成天玩在一起,彼此間稱兄道弟。可看在長輩們眼裡,卻又別有一番紅粉心事誰認知的念想。待秋多喜十五及笄,她爹便讓她在兩個竹馬君間,挑選一位做夫君。

  當是時,秋多喜也十分震驚。她一直認為自己對二皇子情比金堅,誰成想兩人竟有緣無分。她不勝唏噓,不勝感慨,最後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方亦飛。於是乎,兩人的親事也就拍了板,定下兩年之後行成親大禮。

  因有了姻緣,秋多喜日後再與方亦飛一起,便多了些異樣的感覺。這異樣的感覺,經過時間的醞釀,便從量變走向了質變。某一夜,多喜妹妹於春夢中驚醒。夢裡,方家哥哥穿著大紅袍子,立在粉桃桃的樹下,麻酥酥地喚她“……小娘子”。

  這一春夢,猶如當頭棒喝,秋多喜霎時間明白,自己竟瞧上方亦飛了。

  好在那時的多喜妹妹已年滿十七,嫁給方亦飛做小娘子,也就是三個月後的事情。有了這個發現,秋多喜十分開心。第二日,她興高采烈地起身,尋到方亦飛和唐玉,將“自己瞧上了未婚夫婿”這一喜訊與之分享。

  卻不知,三人雖沽酒言歡,卻是各食其中味。

  當夜,有人酣夢淋漓,有人作息如常,有人輾轉難眠。到了第二日,多喜妹妹來到方家尋方亦飛單獨幽會時,等來的,卻是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方亦飛逃婚了。

  秋多喜曉得這個消息,難過有之,傷心有之,不過她做出的第一反應,卻是去唐府尋唐玉。唐玉本頁打算幫秋多喜找找方亦飛。可才找了幾日,他卻接到一個噩耗,說是有隻忒厲害的禽獸,來南俊國尋他了,他知道這消息後,心驚肉跳,連夜便收拾了行囊跑路。

  因經歷了未婚夫逃婚這一挫折,對於青梅竹馬的失蹤,秋多喜便覺得稀鬆平常。她平復了幾日,決定自己去尋未婚夫,可巧小世子杜修又查出了方亦飛的一些行蹤,是以,秋多喜便摸來了棠花巷子,日日蹲點。

  這事言罷,秋多喜又擺手總結:“我遇著的桃花多,可每段都有坎坷。我如今雖還惦念早年的楓公子,但我大多數時候想念的都是小亦,也不知他逃婚後過得怎樣,有沒有思念我。”

  舒棠聽了這話,不由有些愣然。她雖也是個門外漢,但入春以來接連相親,也算對情愛略懂皮毛,曉得何為兩情相悅。秋多喜提及的這兩樁桃花兒,怎麼聽都覺得她是一廂情願,甭管是那好看的楓公子,還是她的小亦准夫婿,對她好像都沒那方面意思。

  可再瞧秋多喜的容姿,身材出挑,眉目如畫,還帶三分瀟灑三分憨然,女人味雖欠缺些,卻也不失為一個美人兒,男人沒道理瞧不上她。舒棠想不明白,便問小心翼翼地問:“那你覺著,你說的小亦官人,到底喜歡你不?”

  秋多喜一愣,心直口快道:“喜歡的呀。我從小與小亦和小唐一起長大,沒見著他們與別的姑娘走得近。而且他們做啥事都捎上我,喝美酒醉划拳,上花樓瞧姑娘。當年那好看的楓公子瞧上我時,也只不過與我勾勾肩搭搭背而已。”說著,她又垂眸思索一番,忽地嘿嘿笑起來,湊近道,“不瞞你說,我這人也就桃花運忒好。別說小亦,我覺得小唐與我一起處了這麼些年,對我一定也有點兒意思。不過小唐這人,比較死板木訥,凡事都一根筋,比不上小亦才華風流,所以雖然他們都喜歡我,我卻只願意選小亦……”

  這話出,舒棠還沒答,便聽客棧連著後堂的布簾後,傳出一聲水盆子打翻的聲音。湯歸站在帘子後頭,聽完客棧內倆姑娘的私語,形容枯槁。過了會兒,他一臉灰敗地拾起水盆子,恍恍惚地尋了舒三易,說是又中了暑,再告半月的假,這個月工錢也不領了。

  語罷,他沒等舒三易答話,便逕自回了屋,將門鎖了,又躺上床去挺屍。

  再過了會兒,舒三易開窗探出個頭,見院裡院外刮涼風,天色灰濛濛的要下雨,不禁感慨萬千地將小棠棠喚來後院,與她道:“你得閒去探探湯歸,這娃娃莫不是受了什麼刺激?這天氣想要中個暑,也很需要點技巧哇。”

  舒棠應了,當日黃昏,她去敲湯歸的門讓他出來吃飯。然而等了半晌,等到的卻是湯歸飄忽的一句:“縱然心比天高,奈何命比紙薄……”

  舒棠近日詩詞有造詣,聽了此,對湯歸的心思猜了個八九不離十,跑去前廳對她爹說,湯歸仿佛不是中暑,而是患了相思病,瞧上了個大家小姐。

  舒三易將筷子一放,咋呼道:“大家小姐?近日湯歸沒出過客棧啊,常來客棧的姑娘,也就秋來喜一個人哇。”

  舒棠一愣,猛地拍一把腦門,作恍然大悟狀。

  當夜,舒家小棠點了燭火,照著雲沉雅給她的詩詞集,抄了兩首律詩。夜更深些,她將詩詞集收好,妥妥帖帖地放入一個妝奩匣子裡。

  這妝奩是沉香木做的,除了左角處鏤著兩朵荷花,樸實無暇。可這妝奩匣子,卻是舒棠娘親留給她唯一的物件,也是舒棠從小到大最寶貴的物件。聽舒三易說,舒棠的娘親將她生出來後不久便去世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