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凡准曦聽得心頭大震,不由身子略微前傾了一些,試探地問道:

  「我等雖然是商賈,也不全都是逐利而行的,皇上推行仁政,我等自然也是同樣歡欣鼓舞,只是不知越公子究竟是何意?」由於歷朝各代對商賈都有極嚴的限制,其子弟不能出仕為官,但到了這時卻早成了虛設。

  只要有錢,給子孫捐一個官職是極容易的,因此年前皇帝便下了旨意,廢了這一條規矩,因此商人子弟都是得了這個福分,也算得上是皆大歡喜。

  「在下既然提了出來,自然是早有打算。大家都知道,江南連著兩年都是大熟,想必各位糧倉中的米糧都堆滿了,何不獻給朝廷充作軍糧?這兩年,雖然天下太平,但畢竟西北零星戰事不斷,將士都在拼死作戰,我等在後方安享盛世,也該為朝廷分些憂才是。」越起煙這番話說得聲情並茂,聽得所有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而秦西遠更是心中叫絕,倘若此事一成,那他這個作巡撫的即便是袖手旁觀,最後也能撈一個天大的功勞。這些米麵在江南自是微不足道,但放在西北苦寒之地,就是一筆天大的軍功。不過,他也清楚,所謂軍糧其實是小事,從江南到西北,其中的運費火耗,才是最耗錢的差使。上頭那位越公子既然心有定計,也應當考慮過這個才是。

  果然,他剛剛轉過那個想法,越起煙便趁熱打鐵地建議道:「在下知道軍糧對於各位都是小事,以這大豐之年,朝廷籌措軍糧自然也是容易,只是這運力的損耗著實不小。因此,在下在這裡先起一個頭,到時由凡老作領頭的,我們向西北軍前獻糧一百萬石,諸位意下如何?」

  這些富商大賈中,自然也不乏吝嗇小氣的,然而,大庭廣眾之下,又當著秦西遠的面,他們誰也不想顯露出小家子氣來。大豐之年嘛,一石糧食不過是七錢銀子,這一百萬石糧食也不過價值七十萬兩,在場眾人隨便掃掃家裡的犄角旮旯,這錢也就富餘下來了。可是,最令人為難的是漕運,這運費若是全部加在一起,怕是遠遠超過米糧本身幾倍,這些富商衡量再三,便有些猶豫了。

  越起煙見所有人只是不作聲,只是微微皺眉便省到了自己剛才的口誤,又笑吟吟地開口道:「諸位叔伯,剛才是我失言了,從江南運糧到西北,這實在不是什麼好法子。聽說今年四川也是大熟之年,不若各家選一個信得過的人,從四川直接買糧北上,如此一來,便可以省了漕運的那一筆開銷。」

  這句話一出,眾人便都釋然了,凡准曦第一個站起來符合,接著便是其他商賈牽頭認捐,不到半個時辰,匯攏來的銀錢就有足足一百萬兩。越起煙自然是心滿意足,而秦西遠也是同樣高興萬分,看來,這個功勞一上奏,他承襲自父親的子爵爵位又能水漲船高了。

  第二十三章 加銜

  如今已是豫豐十四年的年底,因此京城上下都是一副熱鬧非凡的景象。這幾年來,儘管朝廷在西北履有用兵,大仗小仗不下幾十場,當對於遠居京城繁華之地的百姓來說,這些都是極為遙遠的事。與以往的戰事不同,最近幾年朝廷不僅沒有加賦,反而在大災之年免去了好幾個省份的稅賦,因此黎民百姓都是人人稱道吾皇聖明。不過,這一頭的百姓固然樂和了,戶部尚書越千繁卻是忙得頭暈目眩。如今他是宮裡沒了靠山的人,為人處事也謹慎了許多,好在皇帝似乎還念著和已故珣宜貴妃的情分,待他倒是一如往昔。

  這一日,越千繁和賀莫彬再次奉旨到了勤政殿,商議的也是西北軍餉和軍糧一事。越千繁早先便得了江南那邊的奏報,因此眉宇間籠罩著的愁雲無影無蹤,反而是喜色極濃。就連賀莫彬也是面露微笑,大大有別於往日單獨面聖時的緊張。

  風無痕見戶部這兩位堂官都是一臉輕鬆的模樣,不由笑著打趣道:

  「看來今日朕的大司農大人興致極好,可是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麼?往日朕一宣召,你們就都是苦著一張臉,好似生怕朕多要了戶部庫裡頭的錢糧似的,今日一反常態,應該有好消息要向朕呈報吧?」

  越千繁聞言立刻站起身來,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摺,恭恭敬敬地雙手呈遞了上去。「微臣不敢隱瞞,此事倒和微臣兩人沒有關係,乃是兩江總督秦大人的功勞。」他見小方子取去了那奏章。方才繼續道,「皇上,閩南越家聯合了江南各大富商大賈。欲向西北軍前獻軍糧一百萬石。如今,秦大人已是遣了自己的一位幕僚陪同這些人去了四川買糧。近日也許就能運抵西北軍前了。這些富商往常都是些不拔一毛地人,此次突然能如此慷慨解囊,自然是吾皇先頭那道旨意的恩典。皇上教化四方,天下賓服,真是百姓之幸!」

  風無痕前頭還聽得聚精會神。後來聽著越千繁竟是變著法子頌聖,不由莞爾。不過,他自然知道越千繁這樣上奏的用意。自從越起煙「去世」之後,這位戶部尚書就時時刻刻都在擔心著自己地位子,如今越家牽頭做了這麼一件好事,越千繁怎能不大力宣揚?想到這裡,風無痕不由又想到了此事背後的人物,神情也變得有幾分恍惚。許久,他才點頭道:「朕那道旨意不過是順應民意而已,再說了。這些富商子弟中,若是真能科舉,浪費了也是可惜。再者他們錢財眾多。花幾個錢捐官地也不在少數,朝廷也不可太過固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