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青河不似夏蘇那麼能睡,白日裡只睡半日,半日與大驢出門見人,將從前的關係戶重新收拾一遍,去糟粕,留精華。

  好比這混棒子圈,就很有講究。

  多數是無賴市井之徒,卻也不少真本事實打實的好漢子,只不過性子多野多狂,普通人視作異類,統統歸為混子。

  他目前喜結交的人沒剩幾個,但三教九流,故而蘇州城裡的消息掌握得還算不慢。

  三日前,徽州絲織大商楊汝可進城。

  趙青河得知後,本就想要請人引見,今日倒巧。

  眾所周知,徽商多為古字畫的大買家。他們離鄉背井,從商又崇儒,一旦富貴,必回鄉大興土木,起宅建樓,征買古董字畫,以期子孫後代學識精進,見識菲薄,非常捨得花錢。

  楊汝可棄文從商,自身學識豐富,不但喜愛收藏字畫,他自己也會畫會書,還頗具才華。

  夏蘇聽趙青河說起楊汝可,但見假山亭上幾位交談正歡的中年人,其中一位面相周正,端著儒雅,不似商賈似文士。

  她雖相信他沒認錯人,不過即便今晚都是吳其晗請來的客,全然不認識的人,不能貿然上前說話吧。

  趙青河似乎就等她這麼問,笑答,「這就得靠妹妹了。」伸手對指那群奮筆疾書的年輕人,「他們正臨帖王羲之的蘭亭序,其中就有楊汝可器重的子侄。那個衣著最好的。妹妹去表現一下,無需施展全力,比他們都強些就可。其他的事,就交給不才的兄長我了。」

  即興臨摹也是畫市的傳統節目之一,但夏蘇道聲不去。

  趙青河奇怪,「為何不去?吳二爺今晚請了男女客,難得沒有束手綁腳的規矩,平時又總看你一人研墨,挺寂寞的模樣,如今有這麼多同好,大家以才博彩,不分男女老少,你去湊個興子何妨?」

  「不會書法。」表情平乏。

  「……聽說書畫不分家。」謙虛?

  「一竅不通。」語氣呆板。

  「……肯定是你小時候偷懶。」怎麼能不通?

  「學過,說像鬼畫符,非勸我放棄。」老實孩子。

  「……你……還真是偏才……跟挑食的娃娃一樣。」誰說,又是誰勸她的呢?

  「我娘說,一技之長就夠用了。」不是她挑,是她學不會。

  「……你還有娘啊?」頭一回聽她提。

  「你才沒娘,你是狗熊孩子。」所以從前那麼蠢——乾娘,請見諒。

  「……」好吧,不好玩,趙青河見臨摹架上字帖撤下,換了一幅墨菊,「妹妹現在可以去了。」

  看她還很不甘願,他推一把,「想想銀子,這位徽商出手闊綽,錯過就得等下一位,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夏蘇去了。

  這晚來得都是性情中人,確實不怎麼在意男女之別,而她斯斯文文,小嘴往下抿彎,毫不亮麗,自然不太惹人注目,因此誰也沒多看她一眼,任她在尾桌默默畫。

  夏蘇沒看過這幅墨菊,畫法和風格都很陌生,仔細品味,有她喜歡的李延之宋風。整幅畫既無落款也無印章,墨菊小寫意,重形現真,但布局想生動卻沒能生動,有些滯靜。

  一般而言,若是頭回看到的畫,非她熟悉的名家巨匠,又不能用輔助的小工具,她的摹仿力和相似度就會出現偏差。不過,能掛上這幅畫讓人臨摹,期望大概也不會太高,她落筆很快,以形畫形,神韻隨心。

  畫到一半,夏蘇忽然想起趙青河「比眾人要摹得好,又不能盡全力」的要求,立刻慢下,不停對照著旁邊幾張桌上的畫,磨蹭到最後一個,才掛到繩上去。

  人們圍上去看字看畫,摹字者和摹畫者也觀摩他人之作,而夏蘇對書法一早放棄,又看過那幾幅畫,自覺沒什麼好瞧,立在山石下,離人群遠遠。

  有人跑過來。

  正是衣著最好的那個年輕人。

  夏蘇往旁邊再讓三尺,但她的防備如今十有*是多餘的,年輕人腳步不停,從她身側跑到亭上去了。

  年輕人的聲音並不小聲,很愉快地說,「大伯,既然摹得是您的畫,就該由您決定誰摹得最像。您不下去瞧,我不好意思拿獎品,怕人說我沾您的光。」

  原來墨菊圖是楊汝可所畫。

  ☆、第38片 就是騙你

  楊汝可四十靠五十的歲數,與年輕人說話卻顯得很活躍,朗然笑道,「不好意思就別拿,你可不就是沾我的光嘛,趕緊去把你自己的畫摘了,別丟我的臉。」

  說歸說,楊汝可站起了身,要往外走。

  母子連心,伯侄互尊互敬,就連趙府這麼大的府邸,是非雖多,親情也不盡絕。這才是家人之間的常態。夏蘇盯著自己的足尖,還沒開始黯然神傷,身旁就傳來一聲笑。

  「我瞧過了,畫得最好的非妹妹莫屬。」

  趙青河的聲音,如一條清亮的河流,不冷不熱,那般明爽,直直淌進夏蘇心間,孤寂就不見了。

  ----------------------------------------------

  等到獎品已定誰家,人群就到別處湊熱鬧去了,楊汝可回到亭中,身後跟著他侄子楊琮煜,還有那對上來拿獎的兄妹。

  獎是楊家出的,一套名地的筆墨紙和一方上好古硯,價值實在不菲。

  但這個獎,本是楊汝可藉機要給楊琮煜的。

  倒不是他小氣或是算計,實在因他這位子侄才華出眾,同他一樣學習宋人畫風,年紀輕輕就已獲得無數好評和肯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