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總而言之,他極其無賴的忘掉了自己其實也姓駱,說得似乎駱姓的獨苗苗就剩了景王。若是他不背負起這個責任,他就是對不起天下所有人。
丟下這些話,駱懷遠樂滋滋帶著嚴嫣還有一併屬下回雲州去了,丟下景王久久無語。
*
蕭家與蕭皇后等人自然不能坐視讓景王撿了漏,與往景州而去聖旨一道的,還有蕭家派去的死士。
蕭家如今是破釜沉舟了,不成功便成仁,這種情形他們也無法坐視讓一直默默無聞的景王撿漏。只可惜他們錯估了景王的勢力,能將京中攪合得一團糟的人,又怎麼會懼怕區區的暗殺。
從景王府到上京的一路上,暗殺埋伏不勝枚舉,只可惜並未阻擋景王來到京城的腳步。
也是到了此時,他們才發現原來景王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自視甚高久了,連番被打臉,讓整個蕭家從上到下都顯得有些灰頭土臉的。
當然,希望總存在於人間。
眼見阻止不了,蕭家人也處置若素。沒有一個大統繼承人的外孫乃至重外孫,有個蕭家的太后,與一個蕭姓的皇后也是不錯的。蕭家人還沒有忘記,景王的正妃可是姓蕭的,也足以聊以慰藉。
熙帝似乎也下了決心,景王到京沒兩日,便下了冊封太子的聖旨。
聖旨一下,景王的身份算是板上釘釘了。
與冊封太子聖旨的同時,冊封景王正妃蕭氏為太子妃的聖旨也下了,蕭家人頓時心中鬆了一口氣。
駱璟及其全家搬進了東宮,之後其生活便開始忙碌起來。眼見熙帝龍體一日不如一日,景王之前並未接受過正統的教導,自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
似乎也知曉自己時日不多,而繼承人還有許多不足,熙帝在龍體允許之餘,也會教導景王一些為君之道,或者給他講講一些朝堂之上的事。畢竟做了多年的帝王,手下的臣子性格與朝中各種派解系,熙帝自然了如指掌。駱璟每每聽他講,都有一種茅舍頓開的感覺。
駱璟一直表現得極為木訥與寡言,剛進京之時,熙帝與不少關心國之社稷的大臣俱有些擔憂。之後久了,才發現駱璟其人是內秀。也就是俗稱的,面上看不顯,實則肚子裡有貨。
撇除一些個人秉性,其實這樣性格的人是挺適合做一個國君的。當一國之君的不就是要高深莫測,讓下面人猜不透看不透的嗎。至少熙帝是如此想。
尤其這些日子,大抵也能看出太子駱璟的秉性。努力、認真、內有乾坤,很多東西一點就透,除了那張臉委實讓人看了著急。當然,這些也不是什麼大事。
熙帝甚至有了一種見獵心喜的感覺,尤其隨著龍體一日不如一日,他甚至有種上天不亡我大熙的感激涕零。
按下這些不提,眼見熙帝是不行了。
他的精神一天比一天不濟,清醒的時候一天比一天短,直至現在已昏迷三日不醒,太醫院診出可能就在近兩日。
外面滴水成冰,寒風刺骨,紫宸殿裡聚滿了人。
有蕭皇后,有許貴妃,有熙帝幾名位高的妃嬪,有幾位年紀大小不一的公主,一屋子婦孺,男子卻只有駱璟一人。
經過眾太醫又是金針刺穴又是灌藥,熙帝悠悠醒來。
這邊眾女哭聲震天,熙帝動動嘴,鄭海全湊了過去。
“陛下有命,眾人退下,留太子在側。”
蕭皇后帶領眾女眷退至外殿,僅留了太子一人在內殿。
熙帝被鄭海全撐著在軟枕靠著,面色帶著一絲不正常的紅潤。駱璟知道這是剛才用了老參湯,如今算是迴光返照。
“該教的,差不多你也都懂了,日後大熙就交給你。”
“父皇……”
“兩位丞相,徐可用,林要掂量著用……”
“兒臣明白。”
這些熙帝早就與駱璟說過,其中原因,他也是懂的。徐丞相雖有派系,但也算是個孤臣,林丞相恰恰相反,他的背後是盤根錯節的世家。世家不可不用,不可大用,有抑有揚才是正途。
幸虧的是,熙帝這人雖是有諸多的不好,但在政務上卻是頗為清明。這麼多年世家一直被他壓著,也就林家冒了個林簡出頭。
熙帝沒再說話,鄭海全走了進來,輕聲道:“兩位丞相到了。”
“宣——”
紫宸殿外殿跪滿了人,殿中充斥著壓抑的嗚咽聲。
人人的心中都非常茫然,畢竟這裡頭跪的差不多都是與熙帝有關聯的人。一代新君換舊皇,像她們這些人,日後再也不是皇帝的妃嬪,而是成了太妃。有子有女的還好,無子無女只能在這深宮裡蹉跎一輩子。
這裡頭心情最為平靜的只有蕭皇后,在這群人當中她算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新君登基,她會是太后,新君沒有親娘,後宮也就只會有她這麼一位太后。
大熙重孝道,她日後尊榮是可以想像的。哪怕與新君面和心不合,只要她是太后一日,新君就必須敬著她,更何況未來的皇后還是她的侄女。
過了大概一刻鐘的時間,太子並兩位丞相從內殿步了出來,神情肅穆。
鄭海全啞著嗓子道:“宣皇后娘娘——”
蕭皇后站直起身,眼帘半垂,面上充滿著無盡哀慟,卻又自持身份隱忍著,不若其他人哭得形象全無。她緩走了兩步,踉蹌了一下,終於按捺不下內心的悲傷,奔入內殿。
這一幕都進入駱璟與兩位丞相眼底,駱璟面色平靜無波,兩位丞相則是目露異色。
“陛下……”
蕭皇后伏在龍榻旁,泣不成聲。
“敏兒,你嫁給朕多久了?”
“至、至今四十餘載。”
熙帝露出一抹恍惚的笑容,乾癟蒼白的唇似乎嚀喃了幾句什麼,因為聲音太小,蕭皇后並不能聽清。他抬抬手,蕭皇后勉力直起身在榻沿坐下。
“敏兒,你嫁給朕,可有後悔過?”
蕭皇后一愣,“不曾。”
“朕……也沒有後悔過娶你。你、是朕的太子妃,也、是朕的元後,更是朕唯一的、皇后。”
蕭皇后臉上似悲又似喜,眼淚再度滾落出來。
“陛下……”
“如今朕要走了,你可有不舍?”
“臣妾自是悲痛萬分……”
熙帝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
內殿中靜得落針可聞,熙帝輕柔的聲音突然響起。
“……朕給你兩個選擇,陪朕一起走,活著,但沒有太后的位置……”
蕭皇后逕自沉浸在悲痛之中,直到熙帝的話完全說完,才反應過來。
“陛下?”
望著蕭皇后極其詫異又夾雜著委屈的臉,熙帝枯槁的臉毫無情緒波動,帝王的無情在這一刻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直到此時蕭皇后才明白,哪怕這個人病得動彈不得,只要他沒死,他仍是大熙的皇,是她的天。
只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要給她這種選擇?
她是理所應當日後的母后皇太后,為什麼……
一向睿智,謀算不差於男子的蕭皇后,此時的心緒完全亂了,甚至沒辦法抽絲剝繭的去思考熙帝為什麼會如此。
熙帝微弱卻清晰的聲音再次響起,眼中是蕭皇后從未見過的冷酷。
“……你和太子做過的事,朕既往不咎。現在——給朕你的選擇……”
這句話才真正擊潰了蕭皇后全部的心理防線,她不敢置信的抬頭看著這個是他丈夫的人。此時她臉上的悲慟難過傷心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完全的震驚與恐懼。
“陛下——”
熙帝疲累的闔上眼,仿佛精氣神一下子沒有了。
“……遺詔朕已經交給兩位丞相大人,如果你跟著朕一起走,你還是朕唯一的皇后。如若不走,太子也會給你個太妃的位置,讓你安享晚年……”
“陛下,你怎麼能如此對臣妾,臣妾與你做了這麼多年夫妻,你怎麼能如此殘忍……”
鄭海全走了過來,把有些歇斯底里蕭皇后攙扶至一旁。
躺在龍榻上的熙帝,嘴唇動著,聲音極其微小,只有貼近了才能分辯些許。
“……不要怨朕自私……大熙不允許……有個蕭家的皇太后,再來一個蕭家的皇后……”
熙元三十五年十一月,離三十六年還有十日不到,大熙朝第三任君主熙帝崩於紫宸殿,與之一起的還有許貴妃。許貴妃忠孝仁義,不忍大行皇帝獨自西去,願陪侍左右……
剛到雲州,屁股還沒捂熱,就接到熙帝駕崩的消息。
丟下這些話,駱懷遠樂滋滋帶著嚴嫣還有一併屬下回雲州去了,丟下景王久久無語。
*
蕭家與蕭皇后等人自然不能坐視讓景王撿了漏,與往景州而去聖旨一道的,還有蕭家派去的死士。
蕭家如今是破釜沉舟了,不成功便成仁,這種情形他們也無法坐視讓一直默默無聞的景王撿漏。只可惜他們錯估了景王的勢力,能將京中攪合得一團糟的人,又怎麼會懼怕區區的暗殺。
從景王府到上京的一路上,暗殺埋伏不勝枚舉,只可惜並未阻擋景王來到京城的腳步。
也是到了此時,他們才發現原來景王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自視甚高久了,連番被打臉,讓整個蕭家從上到下都顯得有些灰頭土臉的。
當然,希望總存在於人間。
眼見阻止不了,蕭家人也處置若素。沒有一個大統繼承人的外孫乃至重外孫,有個蕭家的太后,與一個蕭姓的皇后也是不錯的。蕭家人還沒有忘記,景王的正妃可是姓蕭的,也足以聊以慰藉。
熙帝似乎也下了決心,景王到京沒兩日,便下了冊封太子的聖旨。
聖旨一下,景王的身份算是板上釘釘了。
與冊封太子聖旨的同時,冊封景王正妃蕭氏為太子妃的聖旨也下了,蕭家人頓時心中鬆了一口氣。
駱璟及其全家搬進了東宮,之後其生活便開始忙碌起來。眼見熙帝龍體一日不如一日,景王之前並未接受過正統的教導,自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
似乎也知曉自己時日不多,而繼承人還有許多不足,熙帝在龍體允許之餘,也會教導景王一些為君之道,或者給他講講一些朝堂之上的事。畢竟做了多年的帝王,手下的臣子性格與朝中各種派解系,熙帝自然了如指掌。駱璟每每聽他講,都有一種茅舍頓開的感覺。
駱璟一直表現得極為木訥與寡言,剛進京之時,熙帝與不少關心國之社稷的大臣俱有些擔憂。之後久了,才發現駱璟其人是內秀。也就是俗稱的,面上看不顯,實則肚子裡有貨。
撇除一些個人秉性,其實這樣性格的人是挺適合做一個國君的。當一國之君的不就是要高深莫測,讓下面人猜不透看不透的嗎。至少熙帝是如此想。
尤其這些日子,大抵也能看出太子駱璟的秉性。努力、認真、內有乾坤,很多東西一點就透,除了那張臉委實讓人看了著急。當然,這些也不是什麼大事。
熙帝甚至有了一種見獵心喜的感覺,尤其隨著龍體一日不如一日,他甚至有種上天不亡我大熙的感激涕零。
按下這些不提,眼見熙帝是不行了。
他的精神一天比一天不濟,清醒的時候一天比一天短,直至現在已昏迷三日不醒,太醫院診出可能就在近兩日。
外面滴水成冰,寒風刺骨,紫宸殿裡聚滿了人。
有蕭皇后,有許貴妃,有熙帝幾名位高的妃嬪,有幾位年紀大小不一的公主,一屋子婦孺,男子卻只有駱璟一人。
經過眾太醫又是金針刺穴又是灌藥,熙帝悠悠醒來。
這邊眾女哭聲震天,熙帝動動嘴,鄭海全湊了過去。
“陛下有命,眾人退下,留太子在側。”
蕭皇后帶領眾女眷退至外殿,僅留了太子一人在內殿。
熙帝被鄭海全撐著在軟枕靠著,面色帶著一絲不正常的紅潤。駱璟知道這是剛才用了老參湯,如今算是迴光返照。
“該教的,差不多你也都懂了,日後大熙就交給你。”
“父皇……”
“兩位丞相,徐可用,林要掂量著用……”
“兒臣明白。”
這些熙帝早就與駱璟說過,其中原因,他也是懂的。徐丞相雖有派系,但也算是個孤臣,林丞相恰恰相反,他的背後是盤根錯節的世家。世家不可不用,不可大用,有抑有揚才是正途。
幸虧的是,熙帝這人雖是有諸多的不好,但在政務上卻是頗為清明。這麼多年世家一直被他壓著,也就林家冒了個林簡出頭。
熙帝沒再說話,鄭海全走了進來,輕聲道:“兩位丞相到了。”
“宣——”
紫宸殿外殿跪滿了人,殿中充斥著壓抑的嗚咽聲。
人人的心中都非常茫然,畢竟這裡頭跪的差不多都是與熙帝有關聯的人。一代新君換舊皇,像她們這些人,日後再也不是皇帝的妃嬪,而是成了太妃。有子有女的還好,無子無女只能在這深宮裡蹉跎一輩子。
這裡頭心情最為平靜的只有蕭皇后,在這群人當中她算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新君登基,她會是太后,新君沒有親娘,後宮也就只會有她這麼一位太后。
大熙重孝道,她日後尊榮是可以想像的。哪怕與新君面和心不合,只要她是太后一日,新君就必須敬著她,更何況未來的皇后還是她的侄女。
過了大概一刻鐘的時間,太子並兩位丞相從內殿步了出來,神情肅穆。
鄭海全啞著嗓子道:“宣皇后娘娘——”
蕭皇后站直起身,眼帘半垂,面上充滿著無盡哀慟,卻又自持身份隱忍著,不若其他人哭得形象全無。她緩走了兩步,踉蹌了一下,終於按捺不下內心的悲傷,奔入內殿。
這一幕都進入駱璟與兩位丞相眼底,駱璟面色平靜無波,兩位丞相則是目露異色。
“陛下……”
蕭皇后伏在龍榻旁,泣不成聲。
“敏兒,你嫁給朕多久了?”
“至、至今四十餘載。”
熙帝露出一抹恍惚的笑容,乾癟蒼白的唇似乎嚀喃了幾句什麼,因為聲音太小,蕭皇后並不能聽清。他抬抬手,蕭皇后勉力直起身在榻沿坐下。
“敏兒,你嫁給朕,可有後悔過?”
蕭皇后一愣,“不曾。”
“朕……也沒有後悔過娶你。你、是朕的太子妃,也、是朕的元後,更是朕唯一的、皇后。”
蕭皇后臉上似悲又似喜,眼淚再度滾落出來。
“陛下……”
“如今朕要走了,你可有不舍?”
“臣妾自是悲痛萬分……”
熙帝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
內殿中靜得落針可聞,熙帝輕柔的聲音突然響起。
“……朕給你兩個選擇,陪朕一起走,活著,但沒有太后的位置……”
蕭皇后逕自沉浸在悲痛之中,直到熙帝的話完全說完,才反應過來。
“陛下?”
望著蕭皇后極其詫異又夾雜著委屈的臉,熙帝枯槁的臉毫無情緒波動,帝王的無情在這一刻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直到此時蕭皇后才明白,哪怕這個人病得動彈不得,只要他沒死,他仍是大熙的皇,是她的天。
只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要給她這種選擇?
她是理所應當日後的母后皇太后,為什麼……
一向睿智,謀算不差於男子的蕭皇后,此時的心緒完全亂了,甚至沒辦法抽絲剝繭的去思考熙帝為什麼會如此。
熙帝微弱卻清晰的聲音再次響起,眼中是蕭皇后從未見過的冷酷。
“……你和太子做過的事,朕既往不咎。現在——給朕你的選擇……”
這句話才真正擊潰了蕭皇后全部的心理防線,她不敢置信的抬頭看著這個是他丈夫的人。此時她臉上的悲慟難過傷心完全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下完全的震驚與恐懼。
“陛下——”
熙帝疲累的闔上眼,仿佛精氣神一下子沒有了。
“……遺詔朕已經交給兩位丞相大人,如果你跟著朕一起走,你還是朕唯一的皇后。如若不走,太子也會給你個太妃的位置,讓你安享晚年……”
“陛下,你怎麼能如此對臣妾,臣妾與你做了這麼多年夫妻,你怎麼能如此殘忍……”
鄭海全走了過來,把有些歇斯底里蕭皇后攙扶至一旁。
躺在龍榻上的熙帝,嘴唇動著,聲音極其微小,只有貼近了才能分辯些許。
“……不要怨朕自私……大熙不允許……有個蕭家的皇太后,再來一個蕭家的皇后……”
熙元三十五年十一月,離三十六年還有十日不到,大熙朝第三任君主熙帝崩於紫宸殿,與之一起的還有許貴妃。許貴妃忠孝仁義,不忍大行皇帝獨自西去,願陪侍左右……
剛到雲州,屁股還沒捂熱,就接到熙帝駕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