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非要說這是遼東守備的鍋,倒是冤枉了。

  之前說到,漢末時候,遼東當地豪族占地為王。慕晏正在跟其死磕著,得皇帝要登基,急召回京。所以現在遼東有一塊地是被當地豪強割據的。

  這些地方待昱朝內部平穩了,國力提高了,肯定得收回來。

  誰知道這還沒收回來,先被外人給占了。

  不管自家怎麼打,都是自家的事,被外人占了,這口氣昱朝怎麼也不可能咽下去。但這要什麼時候處理,便成了難題。

  北疆雖然戰事穩定,但胡人仍舊虎視眈眈;西南土族也有些不穩,剛鎮壓過一批。現在大軍主力都在北邊,這也是為何遼東幾城被高句麗占了之後,昱朝才反應過來的原因,並非單單因為過年。

  朝中分了兩派意見,一派是這雖然被當地豪強割據,但仍舊是原本華夏的土地,怎麼也不能被人拿了,一定得出兵要回來;另一派則是以北方戰事為重,以休養生息為重,且那幾城本就不屬於昱朝,被占了就算了,不過是些邊陲蠻荒之地罷了。

  就在這時,高句麗又派人來求和,願為昱朝屬臣。後一派的聲勢就更大了些。

  宿誼都快氣樂了。

  這一幕在他所在的世界也曾發生過,他正好為了查清那電視劇所謂“史實”的事,看到過。

  當年高句麗就是從遼東豪強手中奪走了幾城,但因為那時候中原還亂著,就沒人管。後來唐朝幫著朝鮮半島上最弱的國家新羅連滅高句麗和百濟,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但新羅卻是白眼狼,轉眼占了高句麗從華夏奪走的那幾城。但因為唐朝主力那時也在其他地方,新羅連忙稱臣,說了幾句好話,給了些土特產,唐朝只得捏著鼻子認了。

  和如今極其相似?

  你高句麗說願意稱臣,也就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既然你是臣國,那你之前拿走主人家的地盤,至少給換回來啊。

  而且這些屬國一個個主意打的精得很,借著一些朝中大臣“天朝上國”的思想,每次都拿些當地土特產來,然後哭窮。走的時候,就拉走一車車金銀珠寶名貴瓷器回去。這當真是很好的買賣呢。

  這一點宿誼還在京城的時候就跟皇帝陛下吐槽過,皇帝陛下拍著胸口說,他絕對不那麼蠢。屬國就該是供養宗主國的,哪有空手來主人家這裡打秋風的?

  宿誼知道以他皇帝老爹脾氣,絕對不是就這麼算了的人。只是如今昱朝主力都在北方,現在又是胡人糙黃水枯,大肆犯邊搶奪財物的季節,要說把主力拉回來對高句麗作戰,又不太現實。

  “高句麗這時機找的挺好。”宿誼氣憤道,“按理說,他們不應該選這時候啊。北方戰事已經平定了,他們怎麼知道,我們的主力被抽掉了?這應該是秘密行事才是。”

  這秘密行事並非防著高句麗,而是防著遼東的豪族。咱大天朝古代時候向來只看得起自家人。遼東那幾城還被割據著,皇帝一直防備著,擔憂其擴大勢力。所以一直派人守在那裡。

  此次抽掉守備力量去北邊,也是暗中行事,擔憂遼東那些豪強趁機搗亂。

  誰知道遼東那些豪強沒搗亂,倒是被外族一鍋端了。

  慕晏聽宿誼抱怨後,正打算說什麼,突然大驚失色。

  宿誼疑惑道:“河清?”

  慕晏深呼吸了幾下,道:“朝中有人私通消息。”

  宿誼還沒轉過彎來,只順著點頭道:“我想也是。高句麗怎麼能得知朝中機密消息。就連我們都是跟陛下互通消息才知道的。”

  慕晏皺著眉,道:“我要將此事呈給陛下。”

  宿誼不明所以的點頭。是該給皇帝老爹知道,不知道當地駐軍是怎麼泄露消息的。

  當宿誼轉頭離開,準備回自己的實驗室鼓搗東西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驚出一身冷汗。

  他想起,之前他“杞人憂天”,但沒有查出來的事。

  藩王和外族有聯繫,宿誼當時懷疑他們私通外族。此次又有消息泄露之事,會不會是藩王,或者一些世族做的?

  只是這些人這麼做,到底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是得了金銀?還是得了什麼承諾?還是單純只是想削弱皇帝的威信?或者說想讓昱朝兩面作戰,讓他們有可趁之機?

  宿誼想不明白,但若真是這些人做的……宿誼這麼好的脾氣,都想殺人。

  經歷過那段黑暗歲月,所有有良知有腦子的華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寸土必爭”的執念。宿誼自認為是個正常的華國人。

  因為一己之私,就將遼東幾城賣了?這些人覺得那地方屬於邊緣之地,苦寒之地,無所謂嗎?或者說,為了他們所謂的權力,即使再多些土地他們也能割讓出去?

  這和辮子國後期的那些統治者想法何其相似?

  歷史中,總有些人,絲毫沒有家國觀念,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

  戰國時,華國便設有遼東郡管轄遼東土地。即使是現在,在那片土地上,我們也能說一句“自古以來”。自古以來都是我們的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現在就因為一些人的“利益衡量”,賣給其他人了?

  “賣國賊……”宿誼緊鎖著眉頭,背著雙手在屋裡轉圈圈。

  慕晏肯定也想明白其中關節,正要和皇帝老爹商量。那他是不是能做些事?他又能做什麼事?

  昱朝不比現代,可以不顧天氣條件直接出兵,就算出兵,也不是他說了算。他究竟能做些什麼?

  宿誼在屋子裡轉了幾圈,不小心撞到屋內書架上。

  “哎喲!”一本書砸下來,砸到宿誼腦袋。宿誼一隻手捂著腦袋,一隻手撿起書本。他突然腦中靈光一閃,興沖沖的朝著慕晏書房走去。

  或許,他還真可以做些事。

  慕晏正在冥思苦想,要怎麼給皇帝陛下寫摺子,突見宿誼推門進來。

  宿誼坐在他面前,道:“河清,我突然想到一個法子。雖然現在我們不可能出兵,但也不一定要忍氣吞聲。”

  慕晏揉了揉眉頭,露出笑容,道:“快說說。”

  宿誼一般不摻和這些燒腦袋的事,但一旦提什麼意見,總會有妙用。

  宿誼板起臉,手指頭敲著桌面,此裝逼的動作是跟他大哥學的:“既然高句麗稱臣,那麼他替我國攻打了逆賊,作為投名狀,乃是理應之事。”

  慕晏立刻露出瞭然的微笑:“那是如此。這個投名狀,陛下肯定會滿意。”

  宿誼道:“將那些朝貢的高句麗之臣留在京城之中,好好商議那幾城的歸屬,想來朝中大臣們是可以做到的。”

  慕晏點頭道:“若是他們不願將那幾城拿出來,便是稱臣之心為虛假。”

  宿誼道:“那我們便可扣押使臣,讓高句麗拿出交代。”

  慕晏接著道:“這一來一回,至少一兩月過去,河水也該開凍了。北邊胡人也該回去放牧了。”

  他們現在愁的就是時機不對。但若現在不處理,待高句麗稱了臣,他們就沒理由去攻打自己的屬國。雖然宿誼覺得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很扯淡,但朝中做事,總要扯上“大義”兩字。

  可若拖著高句麗,同樣是沒有理由。

  你接不接受稱臣,倒是說句話呀。如果不接受,高句麗可能就會出兵,讓昱朝面臨兩線作戰。

  高句麗實際上也並不願意把昱朝惹急了,若是昱朝息事寧人,自是最好。

  宿誼此法,就是占據大義,且能降低高句麗戒心,拖過這段最難熬的時間。

  拖過這段時間之後,即使那邊主力回不來,宿誼也有辦法。

  船隻已經造好了,雖說暫時不能遠行,但沿著海岸線跑一圈還是可以的。慕晏完全可以讓青州的軍隊乘坐海船,從海上登陸,不需要在陸地上繞遠路。

  而如果慕晏軍隊要出征的話,宿誼便會自請隨軍,對高句麗軍隊施展“雷霆之怒”。

  這含義自然是,宿誼會製作火藥武器,好好的放一次煙花。

  宿誼如今不將火藥武器拿出來,是因為擔憂拿出來的東西太多,昱朝一次性消化不完,國家預算不夠。而他只要拿出來了,若是被人泄露出去,擔憂自家搶占不到先進,反而被其他國家的人先學了。

  宿誼決定,他每拿出一樣東西,都要讓昱朝自身消化了吃透了。這樣就算泄露給其他國家,昱朝也搶跑成功,不懼怕別人。

  但若只是一場戰爭的話,宿誼卻是可以先拿出來的,但那必須他在場。宿誼在場,讓人使用火藥武器,便可推說是“天師神通”上。

  就像是那時找土豆時,他用白磷表演無火自燃,並在空中放煙花。如此神奇之事,直到現在也無人問及其中奧妙,只當那是天降異象。

  若是他隨軍出征,也可推說是老天降下雷火懲罰這些人。大不了之後他“大病”一場,生命“垂危”得了。

  事先將火藥之事告訴慕晏,慕晏定能幫自己好好遮掩。

  有海船,有船上的遠程打擊兵器,有新鑄造的鋼鐵兵器,還有宿天師特製“雷火彈”傾力加盟,帶兵的又是慕晏這雖然年紀輕輕,但聲名遠播的老將名將,宿誼不信打不敗那高句麗。

  說難聽點,宿誼寧願埋火藥把那幾座城都炸了,也不願讓給高句麗。

  “寸土必爭”這執念,之所以叫執念,就是因為這念頭在心中已成了魔,寧可其不長糙,也不能讓其跑。即使這樣不符合自然規律不符合人道主義不符合XXXX,但既然都是執念了,還管這些幹什麼?

  不過城中還有百姓,宿誼還是很猶豫的,他做不到糙菅人命。不過他又不帶兵打仗,所以即使他心軟也不會延誤戰機。對於慕晏這等將領而言,攻城略地的時候,流血什麼的,太常見了。

  戰爭之時,百姓的確如糙菅一般。

  遼東幾城的百姓,先被當地豪強掠奪一番,徵兵征糧。被高句麗占據之後,又殺燒搶掠一番,能跑的掉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如今戰火又起。

  只希望在這次戰爭之後,他們能重新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

  至於高句麗會不會乖乖把那幾城還回來,宿誼自認為已經很天真很善良,也不信。

  ……

  慕晏將摺子快馬加鞭讓人送往京城之後,宿誼就不擔心京城局勢了。就憑著高句麗此舉,可能是勾連了藩王和京中一些世族所為,皇帝老爹就不可能任由其計謀得逞。

  慕晏保證天氣轉暖之後,自己能出兵將這幾個城池打回來,不需要北邊主力分流,也給皇帝吃了定心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