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宿誼本來按照原本打算,是準備直接彈完整個《悲愴》,但是在彈奏的時候,他突然靈光一閃,開始從《悲愴》第二樂章開始彈奏,然後接第三樂章,最後以《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改編的鋼琴獨奏曲收尾。

  反正這個時候的人又不知道原本的鋼琴曲是如何的,他要的就是這個感情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舒緩,到歡快中帶著不安,再到最後仿佛吶喊一般的聲音。這樣主題夠明確了吧?

  宿誼心血來cháo的改編,效果的確是不錯的。音樂不但是沒有國界的,也是沒有時空感的。貝多芬的世界名曲,即使拿到了昱朝,仍舊可以讓人感同身受。

  至於這誇張的樂器誇張的音階和誇張的情感表現,比起宿誼那眾多的傳聞,就不算什麼了。

  難得宿天師“指點”眾人,他們當然沉浸在樂聲之中,開始根據音樂各種腦補。而這音樂表現力這麼強,即使不需要太大的腦補能力,也能感覺到其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當眾人散去的時候,有人露出沉思的神色,有人露出感慨的表情,有人露出堅定的神情……反正所有聽完鋼琴曲的人,非得露出點什麼特殊的表情,來表示自己聽過這首曲子了,接受過宿天師的薰陶和指點了,回去可以頓悟了。

  至於他們是否真的感悟到了什麼,這個不好說。

  不過這次宴會之後,的確出現了文藝作品的井噴。幾乎所有名士回去之後,都用歌賦或者詩詞,寫下這次宴會的見聞。有從飲食之美樂聲之美宿天師儀容之美著手的,有從樂曲感悟入手的,有從對宿天師本人敬仰入手的。

  其中不乏傳世名篇。

  而在這一堆文學作品中,擁有被後世中學課本收錄並且全文背誦默寫待遇的文章,卻是一封書信。孔彥寫給李藹的書信。

  孔彥並未在書信中寫宴會見聞,只說了宿天師儀容舉止不似凡人,他冒昧詢問,宿天師卻一眼看穿了他心中所想。然後孔彥在心中用很長的篇幅描寫了自己聽到宿天師琴聲的感受感慨,遺憾友人未曾聽到這引人內心激盪不已,仿佛艱難險阻統統被移平的絕世之音,希望友人能夠度過難關,遵從內心,不要被壓力打倒。

  命運不是順從,而是抗爭。

  孔彥和李藹,都是後世著名的文豪,他們也是影視劇中的常客。這一封信,來自於兩人皆是微末之時。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宿天師對兩人今後道路和成就所起的作用,是研究那位神秘的宿天師的重要史料之一。

  宿天師的神話傳說太多了,讓史學家們要找一些比較靠譜的史料研究這位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變得十分困難。這讓宿天師雖然活躍於那段時間文學作品中,因為史書和文學作品都寫得太玄乎,讓人無法相信這是其真實形象,使之仍舊是歷史上最神秘的人之一,甚至是有史可考的,最神秘的人之最。

  受宿天師影響的文臣武將實在是太多,好似那段時間稍稍出名一點的人,都受到了宿天師的薰陶,都被宿天師點化過。宿天師仿佛天下之師,以一人之力,推動了這段歷史。

  野史也就罷了,正史中宿天師也與記載的其他人畫風極其不對。其餘人再怎麼看著足智多謀,好歹也能看出是個人來,只是聰明了些。宿天師相關事跡,則立刻從歷史變成了神話,什麼飛天遁地移山倒海,素手一舉,便是電閃雷鳴火燒千里。

  這還是個人嗎?還是說,宿天師其實是帶著飛碟出場的外星人?

  而關於宿天師的神奇記載,在京中的時候還算是個比較靠譜,比較神秘的道士。等到了青州之後,關於宿天師的記載就徹底放飛了。若論時點,便是從這次宴會開始。

  這次宴會,一眾文人騷客豪族世家為其創作了大量作品。之後宿天師沒到一處,都會成為當地文人創作歌頌的靈感源泉。

  這些數量極多的文學作品,就成了史書的資料來源。並且寫昱朝史書的那個人本身對宿天師也是極其推崇,並且表示先祖也曾經受到宿天師提點。

  當然,這一點史學家是不信的。雖然寫史書那人當時很有名,但在宿天師的時代,他先祖還不知道在哪兒待著,不太可能和這位高高在上的天師扯上關係。

  反正只要祖上稍稍有名有姓的,都非得把自己先祖跟宿天師扯上關係,史學家看著各家族譜,都習慣了。

  宿天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仍舊是個謎團。

  宿天師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就是個普通人。

  宴會之後,宿誼還不知道會有大量文藝作品歌頌自己,將把自己捧成千古第一聖人,最終他超越諸子百家,成為聖人最頂尖的那一批,當真和周公等並列,甚至論影響力,更甚所有人。

  嗯,身後事誰知道,宿誼現在正被慕晏和易苒變著花樣誇獎中,誇獎他的琴彈得好。所以,既然用掉了兩罈子酒,可不可以補上兩壇?釀酒又不費事,費事他們也可以幫忙。

  所以你兩就惦記那點酒嗎?

  宿誼十分冷酷無情的拒絕了。有那個點數,他還不如多兌換點水果呢。

  這個時代,蔬菜水果種類太少了,他缺乏維生素。

  蘋果樹苗已經種上了,要兩到三年才會結果,短期看不出來效益。玉米已經種上了,土豆和紅薯的推廣更是十分順利。宿誼調料大禮包中那些植物,比如辣椒之類,在莊子裡也有種植。

  這些雖然沒有特意推廣種植,但也已經悄然進入大眾視線。

  不過這些對於易苒而言,都是小事了。現在大事是棉花推廣種植。

  當易苒和慕晏寫摺子給皇帝陛下告訴棉花與羊毛之事時,皇帝陛下第一反應是,宿誼是不是又想找藉口去北疆。

  不過當他看完摺子之後,心裡猶豫,好似宿誼真的去一趟北疆也不錯。只是現在肯定是不成的,要等邊疆重新穩定之後。

  想到這,皇帝陛下心裡就窩火。

  所幸已經“全國巡遊”的顧敖那邊傳來的消息十分順利,成功在圍觀群眾心中種下了恐懼的種子,讓這些人不會被鴉片迷惑。

  只是私底下會不會再有人利用鴉片就不得而知了。總是有人的心是髒的。

  皇帝特意下了聖旨,遇上販賣的人,直接處以極刑。這在後來出現了些冤假錯案,但皇帝的決心是好的,在當下也是必須採取嚴厲措施的。

  皇帝本來心情不怎麼好,看到宿誼那邊又有了新成果,心情一下子好了。

  皇帝又在朝上說自己夜有所夢,三皇五帝又憐惜咱老百姓穿衣的問題了,於是讓他派人去天竺那邊換來了棉花和會種植棉花的工人。

  對此,眾朝臣表示呵呵。

  皇帝陛下你能不能換個藉口?老是用同一個藉口,我們這些朝臣想要附和你,都覺得智商受到了侮辱。

  皇帝陛下:朕樂意。

  第126章

  其實群臣都知道, 皇帝陛下有派人探尋海外。天竺不算遠, 若是皇帝派出去的人找到了棉花,其實也不算奇怪。只是集合皇帝陛下做夢、慕晏上摺子、從種植到加工都十分詳細的“指南”,讓人不知道是宿天師都難了。

  皇帝陛下:反正朕說做夢就是做夢。

  群臣:陛下你開心就好。

  遠在青州知道此事的宿誼笑得打跌:“陛下怎麼老是用一個藉口?好歹換換,或者說的確是從天竺拐回來的人也成啊。”

  “陛下這麼做,自然有陛下的理由。”慕晏道。

  皇帝陛下的理由,其實要的就是這種欲蓋彌彰的效果。宿誼不願有太大功勞, 但皇帝陛下卻要讓所有人知道, 這就是宿誼的功勞。

  當然,“做夢”的藉口也可以讓皇帝陛下本身在民間的聲望提高。所以坐在上面位置上的那些人, 腦袋裡都會想很多,不是宿誼那種簡單的小腦袋瓜子能想明白的。

  宿誼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也沒打算想明白。他有自己的事做。

  曬鹽的事, 他已經開了個好頭,引其上了正規。剩下的工作, 就可以交給其他人了。

  造船的事, 他確實除了提供設計圖之外, 並無多大作用。他這個外行人也不去添亂。

  玻璃的事,在宿誼“檢查”之後,工匠們終於摸索到了提高質量和產量的方法,也不需要宿誼多加干涉。

  說起玻璃, 慕晏的首飾店開張了。那些玻璃製品玻璃“珠寶”被搶購一空,十分受歡迎。

  有了宿誼成熟的技術指導作支撐,那玻璃直接就可以做出各種色彩。玻璃的純淨度非常高, 還有宿誼的切割技術做輔助,比起如今珠寶還要璀璨幾分。且那玻璃雖然是人工製成,但只有慕晏一家工坊在做,於當地,於昱朝都是稀罕物。所以緊俏也可以想像。

  甚至易苒和慕晏都帶上了玻璃做的飾品,並覺得自己特別的美。只宿誼這從現代穿越過來的人,對那賣的賊貴的玻璃製品,感到很不適應。

  不過現在的玻璃製造的工藝還達不到製造無色純淨平板玻璃的地步。雖然宿誼給的技術指導小冊子中有相關技術,但還沒製造出來。

  因此宿誼想用玻璃來製造各種儀器,以及帶著慕晏去看真正的月亮這等浪漫的事,就只能推後了。

  這幾件事宿誼都可以交於他人之手,不需要自己隨時跟進。但他仍舊很忙碌。

  宿誼在忙著製造棉花和羊毛可以用的各種紡織機器。

  棉花雖然還沒種植出來,但已經開始播種,下半年就能收穫。在那之前,可以先培養一部分紡織的人才。學習用的材料,宿誼可以兌換。

  他剩餘的點數不夠直接兌換一批新的作物——這裡的一批是指一萬株以上,在這個數量級以上,才會有種植和加工指南奉送。不過兌換棉花原料教導人加工還是可以的。

  傷筋動骨一百天,楊諢的身體還沒養好,雖然能下地了,但看著他那一臉青紫,宿誼就不忍心壓榨他的勞動力。不過墨家的人卻是陸陸續續到了。人剛一到,宿誼就抓著人家開始忙碌。

  張甫也不知自己該是哭笑不得,還是受寵若驚。大約還是受寵若驚多一些。

  墨家如今傳人不多,嫡系只十數人,加上外門嫡子,也不過五十之數。墨家如今分三個派系進行傳承,一個專注於邏輯學,或者說是哲學,研究邏輯關係、辯證關係和樸素唯物主義;一個研究各種科學知識,比如機械,比如物理學知識,比如數學知識;剩下一個轉為遊俠,以墨家思想為指導,行各種行俠仗義之事。

  因墨家人數限制,每個流派的人都不多,不過每個流派中留下的人都是頂尖的人才,讓宿誼十分心喜。

  研究科學技術的人自不用說,全被宿誼抓去搗鼓紡織機械去了。除了紡織機械之外,宿誼還把自己整理的物理學和數學知識扔給了這群人,讓他們好好鑽研,最好整理成適合現在人看的數學、物理學理論知識,他會負責刊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