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幅字,是化用唐太宗的明言,只最後一句不同。算是表達對太子的希冀吧。

  其餘東西都需要時間準備,而送太子的東西不需要準備,當即可以寫好。於是宿誼很快就把這幅字寫好了,並自己覺得十分滿意。

  慕晏見此字之後,雖然覺得這句話十分有哲理,其中展現出來的所說之人的心胸十分了得,在得知這背後明君的故事之後,更是對那貞觀之治十分敬佩。但這幅字本身,寫的真是不怎麼好。

  若此人不是宿誼,慕晏定會說,這手字,拉低了這句話的格調。

  宿誼雖然很沮喪自己的字寫得十分一般,但他道這是送太子的禮物。

  “我想對太子而言,其餘人寫得再好,也不如我這手爛字吧。”宿誼略帶一些自我嘲諷道。

  慕晏思及宿誼的身份,道:“的確如此。”

  其餘人的字寫得再好,都不如宿誼這幅字,對太子的激勵效果大。

  慕晏突然想到一件事,道:“康樂,你可知朝中還有一位皇子。”

  宿誼不知慕晏為何會問起此事,道:“知是知道,怎麼了?”

  慕晏道:“陛下如今只有兩位皇子,那位皇子月後便會入京。雖康樂未曾見過,但,按照禮儀,康樂既然為皇室其他人都送了禮物,只不送那位皇子,恐惹人非議。康樂可送些不費心的東西。”

  宿誼的確知道皇帝老爹還有一位皇子,乃是前朝公主所生。

  話說皇帝和前朝工作發生了一場曠世奇戀,那真是驚天地,泣鬼神,簡直夠讓後世無數言情小說電視劇電視劇從中取材。

  這時候的公主地位十分高,皇帝家雖然有糟糠之妻,但皇后之家只是小地方的望族。

  若是漢室興盛,在皇帝願意的前提下,皇后這個糟糠之妻只有自請下堂,或是自請和離,才能有個好結果。

  可惜漢室式微,公主的地位是寄託於漢室的興盛。漢室不行了,公主自然也沒底氣了。

  當時公主接近皇帝,只是為了爭取易家的支持。

  不過兩人感情既然鬧得那麼紛紛揚揚,自然是有些真感情的。

  可憐皇后那時還在老家奉養婆婆,教導子嗣,東躲西藏,如履薄冰。

  後易家非但沒有復興漢室,反而自立為皇,甚至一統天下。國家與私情難兩全,公主自感被欺騙,在極度崩潰之下,用匕首刺傷皇帝,隨後自殺。

  公主刺皇帝刺的不深,皇帝並無生命危險;公主刺自己刺的很深,醫者還沒趕到,她便香消玉損。

  因自己沒事,佳人又死在自己懷裡,皇帝倒是對公主沒有多大惡感,對公主所出孩子也沒有遷怒。

  只是公主畢竟弒君之罪罪不可恕,她所出皇子又有前朝皇室血脈,身份十分尷尬。因此皇帝雖然對他不錯,甚至早早封王,但直言朝臣絕不可能讓其繼位。

  宿誼進京的時候,恰逢皇帝讓那皇子去某地拜訪某位名士,想勸說那位名士入朝為官。所以宿誼至今未曾見過那位皇子。

  不過一旬後,那皇子就要回京了。

  宿誼自然早知那皇子存在。之前不知道自己就是皇長子本人,所以宿誼心中並無感覺。待此世記憶甦醒之後,宿誼心中很是不舒服。

  皇后老媽荊釵布裙守在老家等待皇帝老爹回來,皇帝老爹卻和公主錦衣玉食,恩恩愛愛,甚至有了孩子。

  那皇子只比自己弟弟小一歲,也就是說,弟弟剛出生,公主就懷上了。

  而且,之後幾年,雖然皇帝老爹還記著自己,書信很勤快,但信中少有提及皇后老媽和弟弟。那個他未曾見過,且聽“痴呆不能言語”的兒子,顯然並不能激起他的父愛。

  反而公主所出那孩子,讓他頗為喜歡,似乎僅次於自己。

  雖然皇帝書信中說那孩子這不如自己,那不如自己,樣樣都不如自己,但言語之間,還是對那孩子有感情的。

  若不是有自己自請祭天在前,又有那皇子血脈問題在後,他弟弟的太子之位就別提了。

  雖然知道這樣對一個地位身份極其尷尬的小少年不公平,但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私,宿誼對那皇子心裡有些許不舒服,理所當然。

  且前世他也有很多便宜哥哥姐姐,除大哥宿縉之外,這些人他都沒當做親人。所以宿誼潛意識就把那位皇子推到了親人之外,也就沒想過也給他準備一份禮物了。

  不過若是他還是皇長子,此舉並不會惹人非議。沒得說哪位皇子非大年節,還特意為異母兄弟準備東西的。

  但他只是一介被宮裡供奉的道士,所有皇子都是貴人,他不應該忽視。

  即使送的東西不一樣,但既然帝後和太子都送了,還剩一位皇子不送,那就是明擺著看不起那一位皇子。

  那皇子即使不能繼承皇位,皇帝也不會因此事而怪罪宿誼——皇帝自己都覺得宿誼不送那位皇子並無多大關係。但皇子本身可能會心裡不舒服。而以他自己身份,能做的事已經很多了。

  雖然那些事不一定傷害得到宿誼,噁心到宿誼是沒問題的。

  “我只是私下送東西,那位皇子不一定會知道吧?”宿誼道。

  慕晏苦笑道:“宮裡沒有不透風的牆。而且康樂你覺得,帝後和太子,會把你送的禮物藏著掖著嗎?”

  宿誼一想,的確如此。

  別說藏著掖著,說不定恨不得天天秀一遍呢。

  宿誼嘆氣:“好吧,那送那位皇子一幅字吧。說不定他嫌棄我的字丑呢。我該寫什麼?”

  慕晏道:“要不抄寫一句《孝經》吧。”

  《孝經》是萬能的。

  宿誼想了想,道:“既然給了太子一句希冀之語,給另一位皇子隨意抄寫一句,有些敷衍。既然要送,就送上心一點的吧。”

  宿誼思考了幾日,寫了李白《將進酒》中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他想,許多皇子都是以皇位為目的的。像那位皇子那樣,出生時便註定與皇位無緣,即使前面是個“痴傻”的太子。即使再受寵,心裡肯定是不甘的。

  現在太子已經“病癒”,儲位穩固,他肯定心裡就更難受了。

  希望這一句,能稍稍寬慰一下他。

  第56章

  宿誼也想過, 送這句話給那位皇子, 會不會有些逾越。

  後來他轉念一想,現在他的身份是輔佐皇帝的世外高人。他連太子都敢給予告誡之語,對於一皇子有什麼不敢給的。差別待遇,才會引人誤會。還不如一視同仁。

  如此想後,宿誼便如此確定了。

  慕晏見了那句詩,知道又是那李太白寫的之後, 像宿誼詢問整首詩。

  宿誼他……自然是記不得了。

  他記得那首詩的名字叫做《將進酒》就不錯, 哪還能背得住全詩?若是他高考前夕穿越,恐怕還記得住, 現在全部還給語文老師了。

  看著慕晏十分鬱悶的樣子,宿誼也無可奈何。他能怎麼辦?他也很絕望。

  慕晏雖然心中想知道那首詩的全文,但又擔心逼迫宿誼想起來, 會讓宿誼受到傷害,結果他自己憋的難受。在操練宮廷侍衛的時候, 他逮著誰噴誰, 讓侍衛們叫苦不迭, 直言光祿勛長了一張艷麗的臉,內心卻跟羅剎似的。

  再結合慕晏以前在戰場上的驍勇善戰,傳到邊塞之後,誰都知道有個面若好女, 心若惡鬼的將軍,平添許多傳奇故事。

  那是後話了。

  宿誼把字寫好之後,給了皇帝, 道是給未曾見過的弟弟的禮物。

  皇帝看到那幅字之後,心中感慨萬分。

  他知道皇后一脈對那皇子都心有怨言,也不寄希望他們之間能和睦相處。他未曾提起那皇子的事,就是不想讓失而復得的長子為難。沒想到長子居然主動想起了此事。再觀此語,的確非常適合現在的那位皇子。

  皇帝深感宿誼心善,對諸位兄弟一視同仁,更加鬱悶宿誼不能繼承他的大統。

  不過現在太子逐漸展現出他的聰慧,讓皇帝心中遺憾稍稍減輕一些。

  幼子成長,長子輔佐,或許他所期盼的比大漢更強盛的盛世在下一代就能到來吧。

  若易家能給炎黃一個繁榮昌盛,那些嘴碎的文人是不是就會閉嘴了。

  成王敗寇,漢室自己倒行逆施,王朝被顛覆。之後群雄逐鹿,他易家問鼎中原,乃是自己的本事。

  在那些嘴碎者口中,取代漢室的易家,倒成了亂臣賊子,不義之人了。

  雖然顛覆漢室的不是易家,但他們就覺得,易家取得天下之後,該將天下還給漢室。

  憑什麼?

  若是漢室的長治久安讓漢室成為正統,那易家也可以。為此,他願為天下黎民的安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皇帝最擔心的是,遭受秦朝二世而亡的慘劇。

  他後宮中佳麗無數,但登基以後再無子嗣。御醫道他征戰之時,氣血虧損太過,恐以後子嗣艱難。

  而他長子被祭天,嫡幼子痴傻,庶子身份有問題,嫡幼子和庶子誰登基,都與昱朝無益處。

  皇帝已經下定決心,要篩選宗室子弟入宮養在皇后名下的時候,長子歸來,不但治癒了幼子,還帶來了許多神奇的東西。

  皇帝心想,上蒼果然是眷顧易家的。易家的確是天命所歸。

  皇后若是知道皇帝打算,估計得嘔死。

  她本以為她贏了,無論如何,最終都是她孩子繼位。但顯然她對皇帝還不夠了解。易家的天下安定,天下的黎民安康,比他皇帝的血脈繼承皇位更加重要。

  所以即使那幾位叔伯皆是仇人,皇帝還是會選擇旁系血脈中年紀尚幼不記事者入宮。

  皇后比起皇帝,更加恨那幾位罪魁禍首。別說幼子無辜,那罪魁禍首的血脈繼承皇位,皇后絕對不能接受。

  那之後不知會有如何混亂。

  還好宿誼即時回來,提前結束了這一狀估計會導致天下大亂的禍事。

  皇后雖然不知道此事,但宿誼回來,鞏固了幼子的太子地位,她還是知道的。她心中十分難受。這皇位本是長子的,她也與長子感情更深。

  不過皇后在理智的前提下,知道怎樣做對她、對兩個孩子更好,所以只能把愧疚難受壓在心中。

  所以在知道宿誼為那位皇子寫了字,她也只覺得宿誼實在是太懂事,並不覺得有何不高興。

  她自己為了顯示皇后的賢明,對那皇子也十分好,無微不至,做足了她可以做的事。

  只太子心中不高興。

  太子對那個幼年時未曾出現在自己生命中的父親並沒有多深感情,他現在,也對皇帝敬畏多於親近;而太子對皇后,雖然有親近之情,但更多是愧疚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