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宿誼道:“應該沒關係吧。”

  誰沒兩個交好的人呢?

  慕晏假裝沉思,然後道:“要不我們從院中另開個門吧,免得從正門進出,惹人注意。”

  兩人院落相連,要另開門很容易。

  宿誼本想說這樣是否不合乎禮儀,哪有在牆上私開小門的,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但他轉念一想,慕晏這個古人都不計較,他這個現代人計較什麼。反正門又不是不上鎖,就算不上鎖,他家也沒什麼秘密不能讓慕晏知道。

  反倒是慕晏府上應該有許多秘密。但慕晏自己都不介意。

  宿誼難得發動他的陰謀論無能的腦子發散了一下。慕晏已經知道他的身份,是不是想照顧他,幫他保守秘密,但是礙於兩家交流不多,就不能第一時間為自己收拾爛攤子?只是這樣說怕自己不高興,所以裝作捨不得自己?

  不不不,捨不得自己應該也是真的。他們的友誼如此真摯。

  思及這裡,宿誼覺得,慕晏都做出這麼大的犧牲,自己不領情就不好了,於是欣然答應道:“若河清不在意,我自然也不在意。在哪裡開門,由河清指吧。是在喬遷之前做好,還是喬遷之後?”

  慕晏欣喜若狂,生怕宿誼反悔,忙道:“為避免傳出去,今晚他們歇工,我就叫我家工匠悄悄把門開了,然後遮掩一番。”

  宿誼點頭同意。

  當夜,慕晏就開了一處小門,正好對著宿誼睡覺的小院。慕晏決定改一下府邸格局,把那裡建成一個帶書房的小花園,這樣就能常住那裡。

  兩邊僕人都知道這件事,但他們口都嚴。

  不過就算不嚴也沒關係,就算被外人知道了,也不過說慕晏太信任宿誼,或者說宿誼太看顧慕晏,羨慕兩人關係好而已。

  他們兩自己都不在意隱私空間,其餘人嘰嘰歪歪什麼。

  但顯然兩邊僕人都挺靠譜,一直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

  宿誼計劃要舉辦喬遷宴,就開始斟酌宴請名單的事。

  慕晏非常積極的接下了這個任務,說宿誼方外之人,不需要為這些俗事擔心,讓他來就成了。

  宿誼想說自己不是方外之人,但想著這只是一句客套話,就懶得解釋了。他本來也不知道請誰,想讓管事和奶娘商議下。慕晏顯然比這兩個人更通曉其中厲害。有慕晏主動幫忙,他就樂得輕鬆了。

  慕晏擬定好宴請名單之後,詳細給宿誼介紹了一下為何要怎麼宴請:“康樂並非想結交他人,不過是顯示善意而已。以康樂名義,宴請各家小輩,且註明每家只來一人,可帶一人,算是給足了各家窺探的面子。”

  宿誼雖然聲名在外,但畢竟年齡在那。那些年紀稍長的人礙於臉面,不一定願意前來。

  但是不來,又怕錯過宿誼的神奇之事。

  既然知道其餘人也是窺探而已,何不大大方方的挑明?

  在這個時候,有才之人稍稍有些怪癖,很正常。宿誼只是傲一些,直白一些,還算不得怪癖。

  宿誼不是很明白其中道理,但慕晏這麼厲害的人說是這樣,那就是這樣了吧。

  看著宿誼如此回答,慕晏一邊無奈宿誼在人際交往上的不開竅,一邊暗暗竊喜宿誼對他的依賴和信賴。

  宿誼的帖子發出之後,果然各家都比較滿意。

  宿誼幾乎把京中有名的世族都宴請了,算是給足了面子。而他表示只是邀請和他同年齡的小輩聚聚,態度也算放的夠低。

  請一人還能帶一人,算是給世族光明正大插人試探了。

  世族年長之人還有些端著架子,小一輩則是為了爭取一張請帖,而手段百出。

  即使不能得些好處,只要看些稀奇也成啊。

  這個時候可沒那麼多稀奇可看。

  宿誼拿到各家回帖的時候,發現每家都會派人前來。熟悉的幾家還是認識的那幾人,其餘不熟悉的那幾家,似乎也在王家宴會上見過。而他們所帶的人,也基本上親朋好友,都是有些名氣之人,算是也給足了宿誼面子。

  宿誼還算滿意。

  慕晏問道:“在宴會上,康樂要如何安排?若是人手不夠,我可以借人給你。”

  宿誼一想,還真不知道宴會要怎麼安排。不過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媽給的人應該知道吧?

  他不好意思再麻煩慕晏,邊說自己決定,到時候讓慕晏把把關。

  誰知道慕晏把關把的十分細緻,基本上把管事的活給攬了。

  宿誼得知後,再次感嘆他們友誼的真摯,並暗地裡想著,能不能報答一二。

  總是接受別人的好意,自己不付出,不太好啊。

  這次,宿誼並不想送吃的。

  雖然送吃的,慕晏大概也不會嫌棄。但既然要表示謝意,還是做些更有誠意的東西吧。

  宿誼冥思苦相,這個時代的人喜歡什麼。

  宿誼問偷溜出來找他聯絡感情的太子,太子道:“道長不是應該問河清喜歡什麼,而不是其他人喜歡什麼嗎?”

  太子又抱怨道:“為何只河清有,我呢?”

  大哥你偏心QAQ!

  宿誼忙道:“待你生辰。”

  太子被安撫住了,然後拿出自己的文章跟宿誼炫耀,以期得到宿誼誇獎。

  宿誼對太子的文章除了誇獎還是誇獎,因為他自己對文學方面一竅不通,根本不知道太子寫得好不好。

  宿誼接受的教育也就在皇帝離家之前,之後幾年就由皇后和太后共同撫養。兩人教讀書,教做人,文學方面卻沒辦法。

  不過他也不需要文學方面有多大的造詣就成。

  就算他家不當皇帝,而是去做官,做官也不一定需要文采。

  宿誼在太子那裡取得靈感之後,因想給慕晏一個驚喜,不想直接問他,於是讓管事遞了個小紙條給皇帝。

  有事情,找老爹嘛。

  皇帝好不容易得到宿誼一次主動聯繫,結果居然是問慕晏的事,頓時氣得跳腳。於是他也和太子一樣,質問為何宿誼沒想給他送東西。

  為了不顯得自己太小氣,他還拉著皇后一起抗議。質問他為何不給他母后也送東西。

  宿誼一個頭兩個大,心想還不如直接問慕晏呢。

  不過家人的情緒也是需要照顧的,於是他承諾每個人生辰都會送東西。

  皇帝繼續表示抗議。為什麼慕晏是感謝,他們就是生辰。那慕晏為什麼不是生辰送東西?

  太子被皇帝一“攛掇”,也跟著抗議。

  生辰禮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和這個沒關係!抗議!抗議!

  宿誼只得捏著鼻子妥協了,表示會一人送一樣東西。

  皇帝暫時表示滿意,然後回答了宿誼最先的問題,慕晏喜歡兵器駿馬。

  宿誼這才反應過來,慕晏還是武將,而且是聲名赫赫的武將。作為武將,喜歡兵器和駿馬理所當然啊。

  宿誼覺得,自己付出了這麼大“代價”,得出這麼個答案,有點鬱悶。

  只是一丁點鬱悶。給家人送東西,他當然不會推辭。只是想著家人之間,不用那麼客套,送什麼謝禮。

  既然他們想要,就送吧。

  可武器送什麼了?宿誼倒是能做一桿簡易火槍,但他可不敢把火藥拿出來。

  至於金屬冶煉,宿誼雖然知道鋼怎麼煉成的,但是自己並沒有試過,一時半會兒也做不出來。以後倒是可以試試看,現在作為禮物就不成了。

  第55章

  宿誼對兵器還是很感興趣的, 特別是古代的那些冷兵器。他也嘗試著自己做過。

  反正他有錢有閒有人, 甚至自己嘗試過用鐵製作武器。只能說,技術宅真是……有毅力。

  只是宿誼直接用的鋼錠融化了來製作東西,並沒有從最原始的鐵礦石開始操作。

  在想起來送東西的事之後,宿誼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所能做的,不一定只是農作物這點事。不過那些都是之後了, 現在他還是想著怎麼送禮物吧。

  慕晏不知道將有禮物, 但是宮裡的家人都知道了,翹首以盼呢。

  宿誼想到了兩樣東西。一樣是盔甲, 一樣是連弩。

  連弩又叫諸葛連弩,這個世界沒有諸葛亮,相傳為諸葛亮涉及的諸葛連弩自然也沒有出現。諸葛連弩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最厲害的遠程兵器之一。不過因為製作要求十分高, 無法大規模製作,之後漸漸失傳了。

  在現代, 諸葛連弩被人複製出來, 宿誼自然也是會的。

  至於盔甲, 明代以後的盔甲“棉甲”只要是針對長槍,現在不適用。唐代的明光甲以及從西方傳來的鎖子甲,都比現在所用的盔甲,防護能力更強。

  前者宿誼能夠比較快速的製作起來, 但是估計工匠掌握很難。後者工匠拿著圖紙之後掌握比諸葛連弩估計快些,但是打造不易。

  特別是鎖子甲,程序十分繁瑣。在西歐中世紀, 能夠打造鎖子甲的工匠地位和神父一樣,都是高等平民。

  宿誼冥思苦想,並旁敲側擊慕晏對於武器和防具,更喜歡哪樣。

  慕晏不知道宿誼想送他禮物,便道自己的長刀已經足夠鋒利,只是盔甲還覺得不夠能展現他的威武。

  雖然宿誼不覺得慕晏那張臉和“威武”能扯上關係,但慕晏這麼說,他就你決定送慕晏防具了。

  因鎖子甲需要打造時間太長,他決定打造一個明光甲。

  傳聞歷史中有一位著名將領穿著明光甲上戰場的時候,陽光she在胸甲上,讓他渾身反she強烈的光芒,被敵軍以為天將下凡。

  若是慕晏還能帶兵打仗,說不準有這傳說的,就是穿著明光甲的他了。

  而諸葛連弩,就連製作方法一起送給皇帝老爹吧。諸葛連弩在兩軍對壘中雖然有諸多限制,但是在守城時卻能發揮超乎想像的力量。

  現在昱朝該打下來的地方都打下來了,戰爭也基本上以抵禦外敵為主,諸葛連弩正好實用。就算不能大規模製造,但是每個邊塞城樓上放個那麼幾架,也能發揮不錯的效果吧。

  皇帝和慕晏的禮物選好之後,還差皇后和太子的。

  皇后的禮物好選。現在春暖花開,宿誼準備收集花瓣給皇后做精油。

  至於太子,宿誼想了許久,還是沒想好給太子送什麼。

  雖然他直覺送什麼,太子都會很高興,但是太敷衍似乎不好。

  太子什麼都不缺,他送的也不一定有用。死來想去,他準備認認真真寫幅字給太子。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願君常保此三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