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見著劉淵表情陰晴不定,哪怕張讓與段珪老腿跪得生疼,也不敢有任何異動,他們都清楚,這個時候、這個狀態的劉淵,極其危險。

  “陳王真欲反朕乎?”良久,猛地將手中密報拍在案上。幾乎破聲,怒意完全壓抑不住。

  ------------

  第434章 老實回京

  劉珩之事讓劉淵震怒異常的同時,冷靜下來,卻也感到些不對。劉珩早年時性情暴躁衝動,但歷練了這麼些年,早成熟了許多,敢行叛逆之事?就憑那兩三萬人?

  劉淵心裡雖然不確定,但還是相信劉珩不會,更不敢!收到的也只是底下之人的一面之詞,劉淵有種迫切地想要知道玉門關究竟發生了何事的衝動。

  但這個時候,顧不得這些了,最迫切的事,還是要消弭河州事。若劉珩真有反意,那,他也只能狠下心了。

  事情得從速解決,不得使影響擴大,這是劉淵定下的處理基調。快速地將須卜赤弇、王柔寥寥幾重臣召至,匆匆商量出應變之法。幾批劉淵欽命之使者,攜詔書虎符,飛速西去。閒置了幾年的上卦侯烏華黎,被再次啟用,自藍田大營調一萬兵馬,西進。

  劉淵嚴令,玉門關之事,不得泄露。戰功彪炳,揚威西域的陳王領軍反攻大夏,這樣的消息若是傳揚開來,必是軒然大波。當然劉淵也清楚,這是欲蓋彌彰,這等大事,遲早傳播開來(何況某些有心人已經著手散播了)。

  宣室殿的氣氛緊張而詭異,從宿衛到宮人,都小心謹慎了許多。仆固懷荌冷硬著一張臉,親自於殿外巡視,輾轉大夏要職多年,他又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呂布去漠東後,接任宿衛大將軍。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求見!”侍宦進殿通稟。

  “宣!”

  劉瑞進殿見禮,旁敲側擊一番,道明來意,就是為玉門關之事。劉淵嘴角掛著笑容,瞥了眼底下積極獻策,侃侃而談的太子,眼神有些冷。

  劉珩之事,他可沒有知會過太子那邊,劉瑞的消息,可真是靈通啊!

  沒有多久,周王劉珝也到了。

  ......

  “殿下,詔書到了!”在姑臧,攜帶著劉淵詔書的使者一至,便有人通知劉琤。

  不過十餘日,劉淵的應變旨意便到了,速度不可謂不快。

  匆匆與段煨接詔,劉琤微微嘆一口氣,從使者手中接過虎符,遞給段煨:“忠明公,依詔行事吧!”

  “諾!”段煨表情嚴肅,拱手告退而去。

  這段時間,河州諸郡已經嚴密戒備起來,劉淵急詔,命段煨領河州精兵西進敦煌,卻陳王大軍。而劉琤,則受命西行,調查清楚玉門之事。劉淵的意思,能勸服劉珩便勸服之,不能,則擊之。

  在涼州,徐晃與段凌二人就近收到劉淵的詔令,率涼州州兵一萬,率軍西進,以為後備。劉夏,是許久未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涼、河之地,風起雲湧。

  而在玉門的劉珩,已經心生悔意了,早意識到自己犯下大過了。大夏,終究不是西域。同時,對許胤,對其背後的太子,愈表憤恨。他不蠢,細細想來,當日許胤似乎就是有意激怒他,而他還真就傻傻地配合著墮入其彀中。

  他率人屯軍玉門這麼久,既不退,也不敢進。從他內心而言,絕沒有一絲造反的意思。王昶等人勸他棄軍,歸長安,上表請罪,但他又心懷忐忑,怕丟了軍隊,更無“自保之力”。

  隨著劉琤與段煨領軍西來,臨玉門而下寨,在這蒼茫的大漠邊緣,氣氛再次緊張起來。眼見著“來者不善”的河州夏軍,劉珩愈加忐忑。

  劉琤只率著十來名親衛上營求見,表達著自己的善意。

  “劉琤,你是欲拿孤問罪嗎?”將劉琤迎入帳中,只有兄弟二人對坐,劉珩冷眼打量著一身王袍玉冠的劉琤,直接質問道。

  “陳王兄誤會了!”劉琤當即微搖兩下頭,沉吟片刻,方抬首向劉珩道:“小弟,只是親自來迎接皇兄回家罷了!”

  “用那數千大夏精兵來迎孤?”劉珩伸手東指。

  一時無言,劉琤輕聲道:“玉門之事,我知曉非皇兄本意,但攻關城,殺許胤,卻是做得太過了!不過皇兄,聽小弟一句,事情還未擴大,尚可挽回,切莫再行偏激之事!”

  “哦?”劉珩嘴角一歪:“如何挽回?孤之舉動,形同叛亂啊!”

  “請皇兄隨我回京,向父皇請罪!以皇兄往年之功勳,父皇至多責罰一二。小弟願以王爵性命,向父皇請,寬宥皇兄之過!”劉琤說得很動情。

  “呵呵!”聞言,劉珩搖頭晃腦哂笑不已:“劉琤啊,你何必在孤面前如此惺惺作態?成公先生有言,我們幾個兄弟,城府深者,莫過於你,今日看來,果然如此!”

  見劉珩的反應,劉琤的表情也慢慢恢復了平靜,眼神一凝,直視著劉珩:“陳王兄,真欲造反作亂嗎?”

  “這是父皇讓你問孤的話嗎!”劉琤表情變得快,劉珩一點也不驚奇,按劍踞坐,逼視劉琤:“你認為,孤若真欲反,會不會取汝之首級,以祭旗誓師?”

  聞其言,劉琤不由心中一緊,但見著劉珩那布滿血絲的雙眼,有種“瘋狂”之色。對視良久,不見絲毫懼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