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涼、河之地,巡察了足有兩月,體察民情,辦了些許貪官,處置了些污吏,打擊了不少地方豪強。涼、河之地,民族成分複雜,全數入夏之後,許多矛盾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尤其是最為偏遠的河州,民間極不穩定。

  劉琤此來,是代表劉淵西至,代天巡狩,樹立朝廷的威嚴。

  西行最遠至酒泉而歸,方處置了一批違背朝廷政策,私設關稅的軍吏。兩年前,方平涼之後,為鼓勵商旅溝通,增加商事稅收,朝廷徹底取消關稅,僅取市稅。

  這是劉淵對商賈事最大的一次放寬限制,也是最後一次。不過此令一下,在偏遠的地方,仍舊有不少人私設卡稅,關稅那麼大一塊油水,總有人忍受不了那誘惑。

  在刺史府衙中,劉琤正下筆總結著此次西巡,準備著給劉淵的匯報奏報。

  法正腳步匆匆,神情中帶著點喜色與驚訝,一進書房,便沉聲稟道:“殿下,出大事了!”

  “何事?”放下筆,劉琤眼中也閃過訝色,難得地見法正有如此失態之狀,必有大事!

  “陳王回來了!”法正立刻答道:“其欲率軍過關,而太守許胤不許,陳王一怒之下,率軍攻破玉門,殺了許胤!”

  法正語氣中透著緊張與興奮,眼神發亮,盯向劉琤。

  聞訊,劉琤神情凝重,下意識答道:“率軍攻關,此舉與造反何異?陳王兄怎會行此逆事?玉門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可有詳報?”

  “消息來得匆忙,具體的情況,還不得知。但陳王率軍破城關,殺太守的事實,確認無誤!”劉琤的冷靜,讓法正也慢慢平復下心情,答道。

  “多派人,嚴密關注玉門關,還有儘快儘可能將事情前後查清楚!”劉琤嚴肅著臉吩咐道。

  “諾!”法正微微一禮:“看來殿下,短時間是無法回京了!”

  聞法正意有所指,劉琤低頭,神情鄭重,眉頭上也掛滿了陰雲。

  “殿下!段刺史求見!”外邊傳來侍衛的稟報聲。

  “請!”劉琤當即吩咐道。他估計,段煨只怕也是為玉門關之事而來。

  ......

  在劉珩下令攻關之後,許胤匆忙之間連寫了好些奏件,命親信分批快馬送報州府,詳陳“玉門之變”前後。又分派不少人向東,警示河州諸郡,西面有變,陳王造反。自覺一切安排到位了,方“慷慨”赴死。

  有許胤安排的人,不斷將情況反饋到姑臧這邊,劉琤與段煨不敢怠慢,派人飛馬上報於長安。同時嚴令河州諸郡警惕,不管陳王是否真造反,這樣的局面下,都得防著。

  劉珩遠征歸來,原本是喜事一件,只是隨著玉門關的突發事件,整個大夏西陲的氣氛,都變得緊張起來。消息雖然閉塞,但此事影響甚大,仍然緩慢地傳播到東面,由河州至涼州,再到雍州。

  在河州的奏報還未至長安之時,帝都之中已經有人得悉了劉珩之事。比如說,太子劉瑞。

  “許胤死了!”東宮之中,劉瑞幾名親信喚來,很是鄭重張口道。

  劉瑞太子宮屬下又多了不少人才,當了這好幾年太子了,地位漸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向他靠攏。隨著劉淵年紀的增長,這種趨勢越加明顯。前歲大夏的第一次考舉,劉瑞就趁機收服了不少“有潛力”之人。

  自太子太傅淳于嘉亡故後,劉瑞最倚仗的臣子,就屬種邵與楊修了。聞其言,種邵面上一緊,楊修則滿帶著“期許”望向劉瑞。

  除了秘密的情報來源之外,還有許胤派死士跋涉數千里給劉瑞的匯報。劉瑞將玉門之事講了一遍,重點是,陳王攻玉門。

  “許太守死得其所!”楊修不由高聲道。令在場諸人一震,都有些驚訝地望著他。

  “殿下,陳王攻城殺官,形同造反!我們接下來,要將此事定性。陳王野心勃勃,大逆不道,造反逆亂!”楊修滿臉的興奮,一字一句道。

  劉瑞面上也難免喜色,心中那點對許胤“忠貞之舉”的傷懷很快消散,很是積極地投入到怎麼應對此事的討論中來。劉珩遠征西域,一待就是近兩年,原想其若是安心當個“西域王”,不復歸來,劉瑞也不會有現在的想法。

  如今甫一歸來,便送上這麼個大“把柄”,劉瑞自然要好生炮製一番,將劉珩徹底壓死。軍中勢力最盛的陳王若倒,面對其餘二王,如今的劉瑞,可不會再懼了。劉瑞,也在“成長”。

  劉瑞都得到玉門之變的消息了,劉淵自然也知曉了,比劉瑞還要快一些。但絕沒有劉瑞詳細,因為其沒有來自許胤那邊的死士。

  劉淵已經盯著手中的密報看了好一會兒了,面無表情,但越是如此,跪倒在底下的張讓與段珪就越是忐忑。他們是看過此報的,難得地聯袂上報。

  初聞劉珩歸來,劉淵還是頗感欣喜的。劉珩在西域縱橫的消息,隨著西域諸國的使節不斷覲見,劉淵身處長安,也有所耳聞。對他在西域的表現,心裡很是滿意。

  但這方歸,便做下此等事,讓劉淵盛怒難息。也是,領軍獨闖西域兩年,屠城滅國,如今擁“數萬之眾”而返,難免其野心滋長。一條名為“猜忌”的毒舌,不斷噬咬著劉淵的內心。




章節目錄